何博:从现实到艺术,有多远?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1999.4.20科伦拜恩校园枪击事件,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

  在2020 LensCulture Exposure Awards公布的39位获奖摄影师名单中,青年艺术家何博以“国际上的恐怖主义行动和暴力袭击事件”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从此没人和你说话》获得了评委特别推荐奖(Special Juror’s Pick),成为了唯一入围的中国摄影师。
  他擅长围绕灾难与暴力等新闻事件、摄影的真实性等主题进行艺术实践,对于现有影像进行再创作,也为更多的摄影师提供了“另一种表达”的可能。
  与何博的对谈
  《从此没人和你说话》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图01~06)
  何博:《从此没人和你说话》是2016年完成创作的,它的灵感来源于2015年恐怖袭击事件和暴力事件所带给我的一些思考。我在这组作品里面主要想探讨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剥夺人性命的人为灾难本身,另一方面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事件里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障碍。
  具体来说,这组作品包含了6幅图像,涉及到从美国的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到比较晚近的巴黎恐怖袭击和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法国《查理周刊》巴黎总部遭到突袭时,我正坐在卢浮宫的咖啡馆里刷朋友圈。事发后,很多老师、同学还有朋友上街游行,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外来者,当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历史和信仰存在差异时,其实是很难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呐喊或诉求,也无法真正地与他们感同身受。
02|2004.9.1别斯兰人质事件,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

  那一刻之后的很多天里,抓捕、巡逻和稍后的大规模游行成为新闻的高光点,而政治家、学者、艺术家以及其他民众之间围绕恐怖主义、移民、宗教和殖民地问题的论辩和争吵更让我难以释怀。这样一个理解上的断层成为了这组作品的一个动机。创作这组作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很多年之前,当我们面对因为灾难而逝去的生命时,基本上看到的仅仅是数字,很难去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什么。所以,我想通过这样的一组作品,让观众经过一些规则,甚至一些障碍,间接地去接触到那些逝去生命的故事。
  在《从此没人和你说话》的展览现场会放置一些摩尔斯码,以供观众去解读作品,你如何看待创作者、受众还有作品之间的关系?
  何博:这组作品其实是由3层构成的,每一层其实都是由图像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图层。
03|2005.7.7伦敦地铁爆炸案,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04|2015.1.7法国《查理周刊》总部袭击事件,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
05|2015.11.13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06|2016.3.22 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选自《从此没人和你说话》

  每一张照片最底部的黑白图层,是由200多张新闻图像素材构成的,它们是通过软件的简单运算,形成了一个像照片马赛克的图像或者叫信息的噪音。中间层从远处看是一个人的肖像,近距离看会发现,这个肖像其实是由不同的凶手肖像合成在一起的。我沿用了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发明的一种判断潜在犯罪人员的面部合成手法来完成的。再往上这些红色的方块就是摩尔斯码共同构成了这个事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组作品里面的摩尔斯码是由受害人的嘴构成的。我会在展场里面留一些摩尔斯码表,有一些观众可能就会有兴趣停下来慢慢去解读,这样就会与观众之间产生更深层次的关联。在我的作品里面,我会很强调作品跟观众之间的互动,因为作为创作者,不仅要让观众感受到我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让观众能够自发地被我的作品激发出他们自己的独特想法。
  新闻事件成为了你创作的主要灵感,那么艺术创作对于新闻事件本身会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呢?
  何博:我曾经是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当我们在向受众去呈现一些信息一些事情的时候,其实都是会有规则和框架,会有既定的一个线索或者脉络去呈现。在这样一种相对统一的表述方式里,一些感性的或者一些细碎的内容就会少一些。当我开始转向艺术创作时,发现这其实是更适合我自己的一个表达方式。因为一方面它不会再去强调时效性,另一方面它也不会再过多地去考虑所谓的目标受众,能够让我自己更有策略地去进行表达。因此,我认为艺术其实能够让一名讲述者更加轻装上阵、更加从容地去进行一些主观意识层面上的交流。
  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以你为主”的表达方式,那么同样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在你的作品中影像和文字的差异和共性,具体表现在哪里?
07|《延伸的刺点》部分作品
  何博:我创作过两组作品:一个是《延伸的剌点》,另一个是《自拍者:尺笺传影》(与许雷合作)。在这两部作品里面,我都在探讨图像跟文字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讲,在《延伸的刺点》中,我在尝试去探索这两种媒介在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并且会带来哪些有趣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作品里面,我通过图片到文字、再从文字到图片这样的一个过程去探讨。这组作品我邀请了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来参与创作。具体方法是我会发一张照片给他们,请他们用一句话写下自己对这个照片第一时间的感受。当然,不同人对一个照片会有不同的理解,再具象化到文字上面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差异,当文字又转化成一个图形符号时,会放在照片上变成一个有趣的视觉现象(图07)。《自拍者:尺笺传影》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平常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或者看到一段话,它是真实可信的。我和许雷分别“扮演”了两位1980年代的自拍爱好者,一个在福建当老师,一个在新疆当兵,这两个人通过书信和照片去探讨自拍。我们当时使用了很有年代感的信件和信封、120或135的胶卷,以及一些伪造的邮戳和邮票等,用这些去虚构了为期半年两个人的交流。最后在呈现时,我们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展览柜、陈列柜里面,很多观众就会信以为真。所以,通过这个作品探讨了图片和文字这两个媒介共同去塑造真实性——你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话题。(图08~12)
  在摄影史上很多摄影师都有过再创作的经历,你认为对现有影像再创作需要如何来实现?
  何博:对于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在19世纪其实就已经存在了。现在所说的作为艺术的现成图像再创作,也在1920年代的达达主义和苏联先锋派时期有很辉煌的一段历史。1960年至今,对于现场影像进行再创作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法。首先,创作者不是摄影师,他首先是照片的一个观看者,并且作为一个观众基于图像给他带来的灵感或思考而观看。或者说,它可以帮助创作者通过别人的照片去進行一些脚踏实地、言之有物的表达。
  当摄影师遇到创作灵感或是题材方面的一些障碍,需要如何克服?
08-12|《自拍者:尺笺传影》(与许雷合作)的部分作品

  何博:我觉得要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从一些真正打动自己的线索或者题材出发,没有必要特意为了去追热点、蹭热度而去拍摄或是进行创作。当你在依循自己的兴趣开始创作时,会发现一些包括技术、策略,甚至逻辑上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一方面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直到寻找到一个真正认可的策略:另一方面,针对想表达的主题去寻找资料,去阅读一些艺术层面及其他领域的资料,如新闻报道和他人的观点见解,不断积累素材,再从其中挑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往下进行创作,可能会有新的灵感出现。
  (责任编辑:王羽涵)
其他文献
一条城中普通街道,会拥有怎样超凡的美感?从2019年1月至2020月1月,凯文·弗莱彻(Kevin Fletcher)反复游走在离家仅一英里远的“玫瑰大道”,在日夜晴雨之下找寻光影与情感的宝贵共鸣。  他的作品《玫瑰大道》在Lens Culture2020年度街头摄影奖中摘得组照冠军,“戏剧”与“日常”在其中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平衡。凯文·弗莱彻从视觉角度思考周身环境,试图瓦解自己与日新月异的城市产生
期刊
2020年6月24日至10月24日,美国摄影家南·戈尔丁(NanGoldin)的中国首个同名个展在北京光社影像中心亮相,此次展览展出了戈尔丁于1980~1990年代的创作,主要包括《性依赖叙事曲》(TheBalladofSexualDependency,1980-1986)和《另一边》(TheOtherSide,1972-1992)两个系列,展出作品都是以Cibachrome工艺印制的原作。同时,
期刊
暂且把社交距离  当做一场游戏;  在你真正懂得  成长的烦恼、  日常的艰辛、  生命的苦难之前。  2020年6月8日  英国斯塔福德郡兰迪伍德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教室里上数学课。按照英国政府的逐步“解封”计划,从6月1日开始,英格兰的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优先恢复上课。  新华社发(乔恩·休珀摄)  点评:偌大世界,快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2020年6月7日  两
期刊
格雷戈里·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美国视觉符号,如同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画作、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 hcock) 和大卫· 林奇(DavidLynch)的电影,游荡在日常与不可思议、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内心领域。他的作品画面往往很神秘、梦幻,笼罩在不安和忧伤的迷雾里。  克鲁森经常与一个庞大的团队合作,他会精
期刊
“天赋和才能赢得比赛,协作与智慧赢得冠军。”迈克尔·乔丹这句话被南非水下肖像摄影师伊尔斯·摩尔(Ilse Moore)奉为圭臬。她从小就很喜欢潜水,但那时她还不知道,水会成为日后艺术创作的空间。获得美术学位后,她成为一名私人艺术教师,并进入艺术学院的婚纱摄影团队,第一次参与协同工作。时光荏苒,她与丈夫一同在约翰内斯堡北部的兰德堡开始打造自己的事业——“伊尔斯·摩尔水下摄影”(Ilse Moore
期刊
01 四川成都(2015)02四川成都(2014) 03重慶(2015)  摄影师彭祥杰的系列作品《二次元》为观者展开一个讨论的空间,探讨青年文化、性别认同,以及人们如何在让人异化的日常生活之外寻找一种归属感的需求。跟摄影师以往的创作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这次彭祥杰关注的是经济系统如何接纳被称为“亚文化”或“非主流”的现象。彭祥杰曾经拍过流浪大篷的脱衣舞、云南昆明小人国公园、云南墨江哈尼族的国际双胞
期刊
01|5月26日,冲顶队员从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02|5月26日,冲顶队员从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  “万年之峰,耸立世界屋脊。庚子夏初,决战地球之巅。”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期刊
01|组照《这个星球上某处》之一,2018年7月1日,使用苹果手机拍摄。  在今天这个悲伤、停滞且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英迪拉吉特·卡姆比(Indrajit Khambe)的照片能給人以安慰。  他从小在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 State)与果阿邦(Goa State)交界的一个叫坎卡沃利(Kankavli)的农村小镇里长大。人们通常觉得只有城市里才会诞生世界级的著名摄影师,
期刊
东非大裂谷如同一道巨大的伤疤刻在非洲古老的大地上,从南方的默默无闻的希雷河(Shire Riyer)河口北上,踏过非洲高原,穿行红海之下,一直延伸到鼎鼎有名的死海。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中,它6000公里的足迹镌刻下河流湖泊、草原林地、高山峡谷,孕育出草木鱼虫、走兽飞禽和我们人类的祖先。在肯尼亚境内大裂谷和地球赤道线相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形,如同上帝画下的文明起源的坐标点,又好似恢宏乐章中的一个强音
期刊
01|索尼ZV-1搭配GP-VPT2BT無线蓝牙多功能拍摄手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大部分人的交流方式。我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别人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兜售商品或直播。可以说,人人都是Vlogger,都是生活的分享者。  那么,Vlogger到底需要一台怎样的相机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千万种答案,但最基础、最核心的是以下4个方面:机身小巧便携、翻转屏、优异的性能(主要是对焦能力、防抖与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