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弗莱彻:每座城市都有一条“玫瑰大道”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城中普通街道,会拥有怎样超凡的美感?从2019年1月至2020月1月,凯文·弗莱彻(Kevin Fletcher)反复游走在离家仅一英里远的“玫瑰大道”,在日夜晴雨之下找寻光影与情感的宝贵共鸣。
  他的作品《玫瑰大道》在Lens Culture2020年度街头摄影奖中摘得组照冠军,“戏剧”与“日常”在其中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平衡。凯文·弗莱彻从视觉角度思考周身环境,试图瓦解自己与日新月异的城市产生的疏离感,探索其中的微妙复杂性,并遵从直觉,发现其暗藏的美感。
  “玫瑰大道”既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城中的一条普通马路,也是受州政府管辖的高速公路;它是便捷的交通要塞,也是堪忧的事故多发地段;它承载着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却并非人们聚集社交之地,显得孤寂冷清;邻近社区的房价上涨,经济攀升,无家可归的人也越来越多……平凡如它,竟承载着政治、经济与情感的重量,而这正是最吸引凯文·弗莱彻的地方。

  这些影像组合成松散自由的叙事结构,仿佛千变万化的剧场,令观众找到与作者一起漫步“玫瑰大道”的身临其境之感。照片中包含诸多层面——美的丑的,新的旧的,拥挤的,悲伤的,熟悉的,遥远的……令人不禁联想,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玫瑰大道”,它们在时代发展中被重新洗牌,同时兼备旧日痕迹与新兴样貌,也由此衍生出层層叠叠、耐人寻味的美感。
  对话凯文·弗莱彻
  请向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
  弗莱彻:我是一名定居在波特兰的影像工作者,目前的职业是电影摄影师,经常去不同的国家工作。

  你是如何开始职业摄影生涯的?
  弗莱彻:13岁时,父亲送给我一台配备50毫米定焦镜头的尼康EM相机,我用它来为学校年刊拍摄照片。有趣的是,自那年后,我对摄影的兴趣骤减,直到大学的一门电影课程,才重燃了我对影像的热情。从此,我不再只是影像创造者,也成为影像了的忠实观众,贪婪地从电影和画册中汲取养分。直至今日,我的这份热情也不曾消减。
  请介绍一下“玫瑰大道”这条道路,以及你的作品《玫瑰大道》。
  弗莱彻:“玫瑰大道”有一种微妙的复杂性。它既是波特兰城中的一条普通马路,也是受州政府管辖的高速公路。如果翻阅1930年代的旧照,你会发现这条路曾是波特兰的外缘地带,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它被逐渐包围吞没了,由此也渐渐衍生出社会政治意味——很多人认为,这里的居民受益于波特兰的发展与繁荣;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是被抛弃的。

  波特兰人为这条路感到惋惜,仿佛它代表昔日波特兰所残留的痕迹。我正是被这条道路的复杂性所吸引,平凡如它,却承载着情绪与政治的重量。同时,我感受到自己与城市间隔着一层疏离感,再无昔日的联结。我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指引我走出住所,跨出舒适圈,真正走进这座城市。
  “玫瑰大道”离你的住所不到一英里。你是如何从日常环境中找到美感的?在拍摄之前,你是否会拟定拍摄计划?
  弗莱彻:我并非时刻能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至高的美感,但我知道它无处不在。当你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时——飞机掠过头顶,阳光从汽车挡风玻璃上反射开来,旧灯管发出摇曳发绿的光亮,某人在人行道上潦草写下一个单词……当你倾注了耐心、直觉和注意力,那些意想不到的有趣画面便会浮出水面。
  项目之初,我希望影像能够覆盖这条9英里长的街道。但我获得的成果并没有那么好,那些遵从计划拍摄的照片总是缺了些微妙的差别或层次。随着时间流逝,本能的直觉占了上风。我开始遵从内心的声音,而那些最有趣的画面总是会在此刻出现。

  你想通过这组作品表达什么?
  弗莱彻:“玫瑰大道”只是城中一条普通街道,但它更像是一则暗喻,象征着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城市变迁。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条“玫瑰大道”,即那些将旧日设施重新洗牌、以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的地区。“玫瑰大道”曾是一条乡村街道,如今却要承载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和大型超市,它也是城市中最具有文化多元性的地区之一。很多邻近的社区经济都在增长,但与此同时,这条路周边无家可归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并不打算为存在于“玫瑰大道”的复杂事实给出答案,而是更多将这个项目当成是对这一复杂性的一种探索。我希望观众能从照片中看到诸多层面——美的丑的,新的旧的,拥挤的,悲伤的……我想知道多年之后,人们将会如何观看这组照片——未来,“玫瑰大道”将会是什么样子?至于影像所讲述的故事,其实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深处。所有的照片组合成一个松散自由的叙事结构,讲述着在“玫瑰大道”的一次漫游。我希望观众能够找到与我一起漫步“玫瑰大道”的感觉。   可以与我们分享最难忘的一次拍摄经历吗?
  弗莱彻:那天,我首次在清晨时分外出拍摄,沿途注意到立交桥下方有一束光,走近后发现是一群人正围着火堆取暖。说实话,当时我们双方都很紧张。对这群人来说,我是一个突然从黑暗中出现、闯入他们地盘的陌生人。周身的空气似乎都被无形的张力拉紧,我隔着稍远的距离,略带胆怯地向他们问好,介绍了我的名字和拍摄计划,请求拍摄许可。他们说这必须征求“M”的同意,可以理解为是这几个人的“领袖”。M先生问了我许多问题:我拍摄的是影片还是照片,是否为《国家地理》而拍,我住在哪,是否有家庭……我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他将我的名字写在一本小册子上,同意我拍摄照片。随后,他在火堆旁坐下,拿出一卷现金开始数。很显然,他想要被我拍到手拿现金的样子。
  你的作品中常常会有戏剧性的光影效果,是想用此来表达什么?
  弗莱彻:毋庸置疑,电影对我的个人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拍摄动态影像时,我全程都和光影、色彩打交道,会不由自主地被光线吸引,因为它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在拍摄“玫瑰大道”时,我总是会被那些令我心有所感的情景吸引。夜晚、阴天、晴天、雨天、早晨、大雾、雪天……我通过拍摄不同情景下的街道,尝试找出所有光影与情绪的共鸣。
  你的作品将稀松平常的街道转换成了千变万化的剧场,你是如何平衡“日常”和“戏剧”的?如何将日常置于艺术语境?
  弗莱彻:就在今天早晨,我刚和鲍比· 布科夫斯基(Bobby Bukowski)(一位极富天赋和经验的电影摄影师)谈起罗伊·德卡拉瓦(RoyDeCarava)的作品。他说:“重要的是事物传达的感觉,而非表象。”从技术和情感層面,我们都被布科夫斯基作品中对“黑暗”的掌控力所吸引。我们也被他的长快门手法吸引,感受到并非每样事物都必须棱角分明。我想说明的是,艺术创作者们都在探索人类日常生活的方式,并将它放置到一个情感充沛的艺术语境中。

  “玫瑰大道”是一条繁忙的街道,但呈现在你的作品中却是清冷孤寂的,为什么这么处理?
  弗莱彻:如果你乘坐公共交通路过“ 玫瑰大道”,那么它给你的感觉一定是紧张繁忙的;但如果你选择步行,游离于车水马龙之外,它又会给你鲜有人烟的印象。这条路并非社交或闲逛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保持着疏离感。
  照片中的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为何看起来很孤独?
  弗莱彻:人建造了这个地方,他们居住于此,并维持着它的运转。人是每张照片中的锚点,虽然他们在照片中的成像并非时时清晰。每当你看见有人行走在人行道上,他们往往离你很远,与周围的建筑相比显得十分渺小。那么你在观看这组照片时,是否也会觉得孤独呢?
  “玫瑰大道”是便捷且繁忙的交通要道,很多企业或人都受益于它。然而,它的交叉路口也被列入俄勒冈州最高风险的5%的路段,其中6个路口还被列入波特兰市的车祸高发地带。与美国其他类似规模的城市相比,波特兰的文化或种族差异并不大,但“玫瑰大道”却具有文化多样性。但也有人认为,日新月异的波特兰正在将这种多样性推向边缘。它周边社区的房价在攀升,但同时无家可归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分裂显得尤为深刻。
  这组照片在疫情特殊时期拥有怎样的意义?
  弗莱彻:新冠疫情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令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以及自己所处的社区。在社会系统的建立和日常运营中,每个人在有意或无意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个人对于这种自我审视、对话,是持积极态度的。当我想要去接触、探知城市的复杂性时,我便觉得自己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我认为很多人都缺乏凝聚力,而疫情正在使这种业已存在的社会断层恶化。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它。

  你的作品和常见的街头摄影相比有何不同?
  弗莱彻:我认为“街头摄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玫瑰大道”反复行走、创作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突出了我作为波特兰人的身份,我在拍摄我所关心的城市和社区,我想要了解这个地方,和与我打交道的人。
  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摄影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弗莱彻:如果没有影像,我将无法呼吸。这并不意味着我每时每刻都带着相机,但我一直都在从视觉层面去思考这个世界。
  你拍摄了很多日常情景,会有创作的瓶颈期和厌倦期吗?
  弗莱彻:其实所有的项目进程都是跌宕起伏的,突破总是紧随着挑战而来。很多时候我都是独自行走、思考、拍摄。我虽独自一人,但却并不感到孤独无聊。
  后续还会有相关的创作规划吗?
  弗莱彻:在未来创作中,我想深入乡村生活,拍摄《玫瑰大道》的延展项目,尤其想去我父亲的出生地——美国科罗拉多州东部进行拍摄。几代人之前,人们过着非常纯粹的乡村生活,那令我非常着迷。人们在乡村社区中面临着怎样的复杂性,过着怎样的日常生活?寻常日子中的美感来自哪里?我认为目前城市与乡村社区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代沟,我想深入探索乡村,就像我通过《玫瑰大道》深入感知我的城市一样。
其他文献
我曾踏上无数关乎信仰的疆土,闯入荒漠世界,只为寻求那一瓢甘泉,把镜头始终对准那些充满信仰的人们。我想,影像能如实地进行表达,是我理解信仰的一种探索,也可以作为审视信仰内涵的载体。我穿过印度恒河,观察浩瀚的日月星辰,耳闻印度教徒念念有词。我的镜头里总是挤满了各色的人等,每次我总想,如果此时我能有一双异质的眼睛,去观察,会不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会不会有我的色彩?  从恒河的起源之地——喜马拉雅
期刊
多重曝光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计时摄影”。至今,多重曝光仍旧是摄影师们喜于使用的创作手法。它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摄影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影像的表现力与思考空间。  随着数码科技与摄影技術的发展,多重曝光功能变得更加便捷、易控,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使用这一技法进行摄影实践与创新。关于艺术的一切探索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个体本身,因此,本期专题我们更多地聚焦在
期刊
西方民间有一种传说:心地善良的人年轻貌美、身强体壮、头脑敏捷,注定会获得财富和地位;而内心邪恶的人百病缠身、容易苍老,必将遭遇贫穷并被唾弃。  当代社会远远没有成熟到理解这些联想的出现,而是利用广告做比喻,建立既空洞又无法实现的理想。随着西方世界变得越来越物欲横流,社会正分裂成互不相关的自我迷恋个人主义,我们努力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不是赞美我们自己,虽然这被宣扬为选择的自由,但它实际上是一种顺从
期刊
竞技类体育比赛的现场照片画面可以很激情、振奋,但很难唯美。不过在翻阅大量的赛事照片时我还是被费茂华的一些照片惊艳到了,让人过目难忘。  费茂华现任新华社摄影部新媒体采编室副主任,是新华社十佳记者,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银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金奖、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银奖、中国新闻奖等数十个国内外摄影奖项。希望在本文
期刊
松下推出全画幅无反新机S5  9月2日,松下推出LUMIX系列新款全画幅无反相机S5。这款机型与之前的S1、S1R和S1H相比,有效像素都是2400万,但体积、重量大为减轻,一些性能进行了简化,另一些性能则更好,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与S1相比,它仍然采用了镁合金外壳,有防尘、防潮密封设计,在液晶屏尺寸、像素、电子取景器放大倍率、像素、最高连拍速度等指标上不如S1,但采用了S1没有的双原生ISO
期刊
我们眼前的世界是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彩色摄影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人的生活,无论是数码相机还是手机拍摄,已经离不开彩色摄影。探寻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美妙的色彩是每一位摄影人都希望做到的事。艺术理论家朱羽君老师说过:“由于色彩对人们的视觉刺激最鲜明,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最快,所以人们在视觉上、思想上、精神上的现象,无不与彩色的世界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所有造型艺术都重视对色彩的研究和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点,人们才有可能进行“自我实现”。不得不承认,归属感对于很多人而言意味着安全、稳定与自我认同,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让人类内心更加平和与强大。  人们总是努力在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中寻求归属感,全球化与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亦将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是我们乐于所见的。但有时,人们似乎仍旧无法摆脱孤独感的侵袭
期刊
裘志伟  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好摄之友创始人、摄影家媒体专栏作者  “读者园地”栏目致力于为我们亲爱的读者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分享照片和体验,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真善美的感悟。希望在这里,我们一道切磋技艺、共同成长,拥抱美好。  新的一年,读者园地栏目将增加“裘点评”环节,邀请资深摄影人裘志伟点评三幅入选作品。  读者园地摄影月赛,每月评选出15幅入选作品,如照片入选,您将获得:  ○摄影
期刊
“摄影世界会员作品选登”是本刊2020年推出的全新栏目,是摄影世界超级会员的专属平台,它既刊登作品,也展现会员风采,在摄影世界全媒体平台同步刊发。2020年,摄影世界面向超级会员开展不同主题征稿活动,每月将精选优秀会员作品刊发,并颁发入選证书。在全年征稿结束后,还将举办“摄影世界超级会员联展”,并有机会选送参加国内外各类摄影节等摄影文化活动。
期刊
占据了人生三分之一时长的睡眠对于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它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话题,尽管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仍然对其知之甚少。摄影师保罗·玛利亚·施尼根伯格(Paul Maria Schneggenburger)的作品《爱侣的睡眠》(The Sleep of the Beloved )就聚焦于此,他用长时间曝光的手法记录下人们整晚睡眠时的姿态,尤其对情侣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入睡的时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