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激趣,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对思想政治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作用。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自己,态度亲切、温和,办事公平,不偏爱哪个学生的老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对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对瞌睡现象的处理。我曾经这样“表扬”过一位上课瞌睡的学生:“咱班的学生与外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外班的学生一看书就睡觉,咱班的学生睡着觉还在看书。”听后同学们哈哈大笑,睡觉的学生也因没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暗自庆幸。这是一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学生开心来驱散睡意的方式,但其中更包含着老师对这个班集体深切的爱。学生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动力是对老师更大的信任和不懈的支持。
学生上课不带书也是不稀奇的现象。对于这类事情老师们通常的处置方法是不分清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期除“根”,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应该另辟新径,以情感人:发现有学生没带书,老师就悄悄地到邻班去借书交给他们,并叮嘱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个意外的举动,往往使学生感动倍至,你会发现这节课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专心,都认真,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还会再接再励,以回报你的理解和关怀。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在讲《法治的国家》之前,先说一个谜语: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园内玉生香(打一法制名词),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一开始就来了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好,课堂效果也不错。
三、要适当设疑布悬
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例如,在讲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时,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中的三鹿奶粉、毒火腿、染色馒头的案例,展开讨论,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解决办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不错。又如,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新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为什么姜老汉能“钓”出鱼来?因为环境被人们污染了,不利于鱼儿的生存,鱼儿也希望得到干净的生存环境,能够使子子孙孙生存下去。但是现在的人们,一味地追求享受,从而破坏了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像鱼儿一样,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在讲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时,问学生最喜欢吃的小吃是什么,有些学生就说麻辣丝,就顺势说出《玛纳斯》(音很相似),学生笑之余就记住了。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少部分意志力强的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部分学生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让会的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中学生因其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都有一定的局限,但他们关心国际、国家大事,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自己,态度亲切、温和,办事公平,不偏爱哪个学生的老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对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对瞌睡现象的处理。我曾经这样“表扬”过一位上课瞌睡的学生:“咱班的学生与外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外班的学生一看书就睡觉,咱班的学生睡着觉还在看书。”听后同学们哈哈大笑,睡觉的学生也因没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暗自庆幸。这是一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学生开心来驱散睡意的方式,但其中更包含着老师对这个班集体深切的爱。学生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动力是对老师更大的信任和不懈的支持。
学生上课不带书也是不稀奇的现象。对于这类事情老师们通常的处置方法是不分清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期除“根”,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应该另辟新径,以情感人:发现有学生没带书,老师就悄悄地到邻班去借书交给他们,并叮嘱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个意外的举动,往往使学生感动倍至,你会发现这节课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专心,都认真,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还会再接再励,以回报你的理解和关怀。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在讲《法治的国家》之前,先说一个谜语: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园内玉生香(打一法制名词),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一开始就来了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好,课堂效果也不错。
三、要适当设疑布悬
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例如,在讲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时,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中的三鹿奶粉、毒火腿、染色馒头的案例,展开讨论,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解决办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不错。又如,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新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为什么姜老汉能“钓”出鱼来?因为环境被人们污染了,不利于鱼儿的生存,鱼儿也希望得到干净的生存环境,能够使子子孙孙生存下去。但是现在的人们,一味地追求享受,从而破坏了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像鱼儿一样,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在讲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时,问学生最喜欢吃的小吃是什么,有些学生就说麻辣丝,就顺势说出《玛纳斯》(音很相似),学生笑之余就记住了。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少部分意志力强的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部分学生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让会的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中学生因其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都有一定的局限,但他们关心国际、国家大事,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