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质疑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是一种寻究探源的表现,是知识积累的基础,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所疑惑的问题是关键,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探;培养;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数学以其严密性、逻辑性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创新能力,乃至一生的思维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育中,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求进的开始,是学生解疑释惑的能力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基础上,更应侧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有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师生之间保持着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质疑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质疑意识形成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于一定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教学问题设计要“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等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2.教学问题设计要“悬”
  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
  3.教学问题设计要“巧”
  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问题设计要“精”
  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三、保护质疑精神,拓展学生问题思维空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质疑,优化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传授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1)求点P(2,6)到直线l:y=x 2之间的距离;(2)求点P(0,6)到直线l:y=x 2之间的距离;(3)求点P(1,6)到直线l:x y 2=0之间的距离是多少?(4)如果点P的坐标为(x0,y0),那么点P到直线l:Ax By C=0的距离是多少?”在这一教学活动中,通过递进式的质疑活动,将问题内容合理排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况进行问题分析,逐步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四、引导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质疑能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实习作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职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实现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发展.
其他文献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best uniform simultaneous approximation. Some results on existence, characterization as well as the alternation of best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那种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教师创造性地“教”应充分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上,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以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研究为前提的,它凝聚着教师的数学理解、数学感知、数学思考和数学加工. 对课标和教材研究得越深,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就越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内容来说,一些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理
【摘要】 21世纪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符合. 初中数学是义务阶段的基础课程,数学新课标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了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且是难点,就是应用题教学问题,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应用题教学法,那就是构建模型法,即利用数学模型公式建立代数式,然后运用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者建立函数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案例很值得我们研究。
【摘要】在不等式的证明(或求最值)时,均值不等式与Cauchy不等式(或Hlder不等式)的结合运用是一种重要方法.关键是要注意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Cauchy不等式;Hlder不等式    有一道常见的数学竞赛试题:  原题 已知x,y,z>0,求证:xy 2yz[]x2 y2 z2≤5[]2.  分析 结合求证的分式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