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消亡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du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19-0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用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考试内容完全是儒家经书。到近、现代则实行的是招生考试制度。
  
  一、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汤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这一方面使得世族地主沿着这一方向取得参与政权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又可以从世族手里夺回选人权力,以此来巩固他的统治势力。所以
  “科举”是一项新的政治举措,它有力于中央集权,故被以后各个朝代所沿用。不过由于考试内容专重儒经,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先天不足之症。
  
  二、科举制度的沿革与消亡
  
  1、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参加科举的范围扩大了,来源有三:一是学校出身的学生,每年中央由国子监祭酒和地方各州县学校挑选学业成绩合格的学生,送到礼部应试;二是乡贡。一般读过儒经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应试。从县到州,再到尚书省,逐级考取;三是科举,由天子直接招考,大都根据统治者本人喜好和切合当时政治需要而特设科目。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据说唐文宗前后共考过数十种科目。武则天还亲自命题考试,开了科考中殿试的先例。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2、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沿袭唐、五代之旧,仍以孔孟之道为唯一内容。不过,由于建国后为防止地方势力的滋长,加强中央集权,需大量补充官员到国家各级政权中去,故大力提倡科举,并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了调整和改革。首先,放宽考试、录取范围,扩大录取名额;其次减少考试层次,取消了吏部考试一关。一旦录取后立即授予官职,名列前茅的可得到较高官职。再次,确立了殿试制度。宋代考试内容十分重视帖经、墨义,几乎各科都考。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973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熙宁八年(1075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3、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下转75页)
  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江苏、河北)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4、古代科举制度的消亡
  尽管科举制与更早的世袭制、荐举制相比,是一种历史进步,是使天下寒俊荣登“天子堂”的阶梯,是当时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基石。但是,科举毕竟是封建皇权体制下的选士制度,它考试内容狭窄,主要是四书五经,越来越程式化、最终形成八股,发展到后期,已经成为牢笼人们心智的枷锁、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科举被废,实属气数已尽。
  
  三、科举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废科举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制度如果不改革不完善,不顺应时代,走向僵化是必然的。
  持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曾经闪耀过璀璨的光芒。在科举制消逝了近百年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科举时代所积淀的传统文化之无处不在。在经历了盲目而激烈的批判之后,科举制又渐渐为世人所慎思、所吸纳。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大规模的国家考试,科举以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政府官职为鹄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过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由于深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封建时代办学的目的是“储才以应科目”,足见科举对教育的影响之大。科举废除已近百年,其对教育的影响却弥漫并积淀为现实基因的一部分。探讨科举制下的考试,有利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考试改革鉴古知今、趋利避害。
其他文献
利用NCEP 1°×1°最终分析资料FNL和位涡反演方法,对2006年8月下旬一次中层涡旋诱发南海热带低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层涡旋诱发南海热带低压形成时高层暖心
摘要:范梅南理解的教育学(pedagogy)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学,他理解的教育学旨在重建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扫除阻碍“教育”思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一些障碍。要做到这点,教育学必须与更深层意义上的实践相结合,并且需要用富有情感的、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教育学多元的意义。  关键词:范梅南 教育学 实践 情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02-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一项伟大事业。随着整体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问题,渴望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它是教育的内部维度。作为教育的微观层面,它的公平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教育领域内的公平实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公平 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01-01    一
很多P2P租车平台一开始就想在全国铺开,但去年10月份上线的快快租车与众不同。它希望先深耕华南市场,打牢根据地后,再寻求全国扩张的机会。不到一年时间,快快租车覆盖了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在华南地区的用户基数已经做到第一。  今年6月,快快租车获得高榕资本、青骢资本、德同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和A+轮投资,成为截至目前第一家人民币基金投资的P2P租车公司。德同资本副总王勇表示,在核心大城市全
摘 要:本文采用现代文体学理论,通过实例分析了科技英语句法的文体特征,定会对科技英语的阅读,写作与翻译提供某些启示,对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科技英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英语 句法结构 文体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11-01    科技英语以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力求客观,感情色彩少而著称。科技英语虽与英语本身没有本质区别,
规范标准,纳入预算,公开村务,民主理财,才能铲除滋生“衙门病”的土壤。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虽不是政府机构序列,但却行使了政府许多的职能,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硕士生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对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导向意义、目标意义和操作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硕士生培养方案目标定位是硕士生教学工作取得硕果的基
4月28日,互联网上曝出一段“山西新绛县司法局局长开着公车和一女子偷情”的视频。该视频时长3分27秒,记录了“新绛县司法局局长”胡春生驾驶着带有“司法”标志的公车,“衣
医学纵向研究中,某随机事件在一个受试对象身上多次反复发生,即同一个体可能在一定时间里多次经历同一种事件,如膀胱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多次复发,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后
摘 要:文体学家的任务被界定为向读者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以引导读者正确的理解文本主题和欣赏文本的意义;所采取的手段是,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找出文本结构中的特点,来证明文体学家所提供的指导和建议。但是目前的普通文体学理论只是关注文本本身的分析,无法确保文本主题把握的正确性以及文本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精确度。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从接受美学理论中吸取营养,认为作者创作过程和读者接受过程是不可或缺的,而前者是所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