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法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an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中华文化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学习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古诗词教学中讲讲、读读、练练、议议或大讲、大练、串讲、多练的方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能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需要。我就自身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古诗词教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把更多精力用于寻找各种好的办法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感受诗词意蕴。但是,大多老师讲解过多,使小学生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教师本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果教师却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教师的“教”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面,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机械记忆的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小学生很难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词,课堂上也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师与生、生与生不交流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引导过多,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什么都依赖老师,不会思考问题,等待老师给答案再背答案。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小学生的发展又从何说起?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方法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历来众说纷纭。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通过小学古诗词教学确实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难点,如学生如何理解古诗词丰富的内蕴和完美的意境问题。许多国内的专家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做了有益尝试。我在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诵读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小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中难以准确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体精神,作为诗词的“第一读者”,首先有感于自我的生命,诉之于自我的感情,用诗歌强烈深沉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受到感动,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他们的生命情趣,由感知情感美、人格美向“善”的方面迁移,从而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理性教育,感悟人生真谛,形成自己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注意语调、声调的把握,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每首古诗词的感情基调都是不一样的,或昂扬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痛心悲愤或恬淡宁静。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感的波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读的环节,让那些文字符号转为可感的声音形象,读出感情,最后主客体感情互为交融,完成情感教育。如教授李白的七绝《望天门山》,我让学生用缓慢、婉转、低沉的声调反复吟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诗读起来气势飞扬,荡气回肠。流畅的节奏仿佛使人在音乐中进入美的情境,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仿佛看到了青山、碧水、红日、白帆,感受到了大好河山的雄壮美。在这诵读中,学生的情感仿佛与李白的情感相融合,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感悟引发美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以美为旨,引领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对小学生来说,古诗审美教育不仅能使他们获得诗词文化熏陶,让他们在与诗人的对话间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让他们在历史文化的场合中品味诗人的胸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欣赏美,最终学习创造美,而且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语言入手,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讲授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就可以通过“绿”字的替换启迪学生的思考,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体会到自然之美(春满江南的蓬勃景色),进而感受到诗人思念春光绝好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获得与诗人一致的情感体验。古诗词能够以最短的篇幅表现最多的内容,就在于它的语言的精炼、形象和生动。所以在师生理解感悟时就会在诗词精炼典雅的语言中引发变幻无穷的美感。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到传统古诗词教学不能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需要,教学不仅有老师的“教”,更有学生的“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结合教学现状,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如何在广泛深入的探索中找到具有普遍性的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9).
  [4]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7,(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从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
共产党员应自觉接受党组织纪律的约束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有铁的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共产党制定一系列党内的纪律,其目的是为了对党员的行动实行有效的监督
背景脑损伤综合征(brain damage syndrome, BDS)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上已出现中枢系统症状,但未能诊断为脑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过去语文课一味传输、机械训练的面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方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步骤,并给出相应教学案例了进行论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阅读 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已成为教改的热
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樟树市支公司自1984年以来,连年评为市先进单位,今年初被政府推荐为地区文明单位。回顾几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的
目的:观察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错缝对胸椎小关节错缝并痞满(虚证)患者症状和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胸椎小关节错缝与痞满(虚证)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为调查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步骤。
摘 要: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位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蕴藏在古诗中的美,从中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分享美,使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令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美育    审美是一种高的人生境界,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而古诗都是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为读者描绘美的画面、营造美的意境、诠释美的情感。所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  第一“味”:净  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
摘 要: 写文章不一定非得写大事,用心写小事一样可以写出精彩。作者在“写好寻常事”作文指导课上选取了学生最常经历的“考试没考好,面对家长”的情形来指导写作。指导中选了学生习作中的三个片段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品析,使同学们发现寻常小事,只要善于发现、体悟,注意写作技巧的运用,一样可以成就精彩篇章。  关键词: 写好小事 细节描写 情感 景物描写    “每次布置完作文题目,总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