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从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1]。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会给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同学们,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学生就更有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对事物和某种现象产生的好奇感、惊奇感,才让他有了重大的发明创造。比如在语文教学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
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到学问。学生自己能质疑提问,说明他已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2]。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
(1)从仿句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子:“○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同学们可以紧扣相似点,发挥想象,仿出意义深刻的句子。如:“○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是车轮,留下前进的足迹。”“○像父亲的草帽,为父亲遮风挡雨。”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那些感情色彩浓厚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图画、生动描述、参与角色等方法创设一种与当时当地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在感情上与作者、文中人物产生共鸣,就能自由想象出一些新形象,体验出一些特殊的情感。
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来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的解答。
(1)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3]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而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要靠积累与训练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练习,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求异思维。如《蛇与庄家》这课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纷纷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思维分析,有的用逆向思路进行思考。一个学生谈了他的分析:苜蓿长得好要靠谁?要靠土蜂。土蜂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捣乱。怎样才能减少田鼠的数量?这与猫的多少大有关系。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头的方法,言简意赅地分析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逆向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例如“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与常理相悖的东西往往能够引人注意,“反弹琵琶”的飞天和“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和“倒”。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通之处,把这种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在写作中,可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如《近墨者未必黑》、《要“弄斧”到“班门”》、《“开卷”未必“有益”》等一组题目,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立意创新,行文成章。
21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广大教师更多的有识之士就要在思维训练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实践、总结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教育艺术,2008,(5):72-73.
[2]魏善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徐特立研究,2001,(3):45-46.
[3]王婷.浅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教育,2011,(4):46.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1]。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会给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同学们,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学生就更有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对事物和某种现象产生的好奇感、惊奇感,才让他有了重大的发明创造。比如在语文教学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
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到学问。学生自己能质疑提问,说明他已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2]。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
(1)从仿句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子:“○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同学们可以紧扣相似点,发挥想象,仿出意义深刻的句子。如:“○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是车轮,留下前进的足迹。”“○像父亲的草帽,为父亲遮风挡雨。”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那些感情色彩浓厚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图画、生动描述、参与角色等方法创设一种与当时当地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在感情上与作者、文中人物产生共鸣,就能自由想象出一些新形象,体验出一些特殊的情感。
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来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的解答。
(1)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3]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而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要靠积累与训练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练习,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求异思维。如《蛇与庄家》这课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纷纷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思维分析,有的用逆向思路进行思考。一个学生谈了他的分析:苜蓿长得好要靠谁?要靠土蜂。土蜂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捣乱。怎样才能减少田鼠的数量?这与猫的多少大有关系。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头的方法,言简意赅地分析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逆向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例如“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与常理相悖的东西往往能够引人注意,“反弹琵琶”的飞天和“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和“倒”。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通之处,把这种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在写作中,可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如《近墨者未必黑》、《要“弄斧”到“班门”》、《“开卷”未必“有益”》等一组题目,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立意创新,行文成章。
21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广大教师更多的有识之士就要在思维训练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实践、总结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教育艺术,2008,(5):72-73.
[2]魏善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徐特立研究,2001,(3):45-46.
[3]王婷.浅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教育,201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