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负载法”与“等效电源法”解决变压器问题的优越性

来源 :物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压器问题的常规思路是寻找原线圈和副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再结合变压器的规律综合求解.这种方法效率低下,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准确算出答案.利用“等效负载法”与“等效电源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大气压强”教学的演示实验的四个创新案例,指出演示实验在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具有的深刻价值.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分子动理论”为研究对象,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对2013年修订的人教版、北师大版、沪科版、粤教沪科版、教科版五种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教材插图进行比较,给出一些教学建议;同时对其微观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展开深度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图像,启发学生思维,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物理试题数以万计,如何科学合理地把试题改旧变新是物理教师命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基本功之一.改编是原创的基础,但不少教师往往囿于改编思路的匮乏而不敢轻易编题,导致命题能力停滞不前.本文从易记易学的角度提炼物理试题改编的原则、技巧与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的局限性,有许多观点和结论不宜讲得过于深入,所以给出的观点属于阶段性结论.关于这些结论,教师在讲授时不宜将知识“讲死”,要留有余地,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思维基础.关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就属于阶段性结论,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景讲解这个规律,并在得出的阶段性结论前加入适当的限定性词语,使这个结论的表述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模型构建分别运用等效摆长法、机械能守恒定律与非惯性系下的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一个双球系统做简谐运动的问题,并将每种解法的过程充分建立在对模型的构建之中,以期在不同方法的分析对比中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凸显问题中包含的物理本质,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从物理实验设计、物理实验操作、物理实验论证三个方面建构了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2021年高考物理全国甲、乙卷实验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在考查学生实验原理理解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局限性.
滑板-滑块模型是多物体多过程的运动模型.滑板、滑块通过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同时发生相对运动,因涉及到滑板、滑块的同时运动,所以解题过程容易顾此失彼,而通过v-t图象分段作图法可以使它们的运动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实例和极坐标系的理论分析,揭示了绳端物体沿绳方向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其沿绳方向的加速度是二者的合加速度.因此,对于绳端物体虽然可以把加速度按速度的分解方式进行分解,但是分解后不能简单地认为沿绳方向的加速度就是绳另一端物体的加速度.
基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科学论证习题的三个特征,即具备论证的结构要素、利于论证的真实情境以及引导论证的可操作性表述等;考量科学论证要素水平划分,提炼了论证习题的设计框架和三条基本途径,包括证据—理由、理由—主张和复合结构要素等,阐述了三条途径的设计思想;在统计人教版《物理(2019年版)》必修1论证习题的基础上,以教材原题为例,分别从三条途径出发对同一习题改编成不同的论证习题进行了实践示范.
一题多变是习题教学中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2014年全国卷I第20题为题源,针对转盘上运动物体的临界问题,通过对物理情景和条件的拓展,以“一题多变”的形式对此类模型的常规考点进行了归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