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11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走过了25年的风雨历程,迎来了25周年华诞。25年来,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把一个昔日的小小路边市场建设成为全国大型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目前市场总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境外地区的6300余家纺织品公司和商行,经营品种包括纺织原料、真丝绸、化纤织物、棉布、装饰布、家纺布、服装、纺织机械、配件等十余个大类近万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10年实现商品交易额710亿元,连续六年名列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
11日当天,吴江市委副书记吴炜,吴江市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东方市场党工委书记李建炯,东方市场管委会主任张国强,管委会副主任吴新祥,东方市场党工委副书记钟永林,全国重点纺织市场负责人、新闻媒体及盛泽重点企业和商户17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会上还表彰了25家获得“中国东方丝绸市场25周年市场发展功勋单位”。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今天的繁荣应该归功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归功于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归功于广大企业家的拼搏奋斗,归功于市场管理部门和各投资主体的努力和创新。当然,我们更要感谢盛泽的先辈们千百年来父业子承、世代相传,为我们开创了欣欣向荣的丝绸纺织产业。东方市场正是依托了与盛泽纺织产业的良性互动才能够保持25年的持续繁荣。”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强感慨万千。
看过去:25周年辉煌创新路
从最初的“路边市场”,到如今的“中国第一布市”,25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走过了一段辉煌而不平凡的路程。初创之时,市场的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仅8000平方米,入场的经营户也只有130来家,几排平房作经营门面,设施也十分简陋,商家出样的绸布只能堆放在门前搭起的水泥板上。
随着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简陋的经营设施很快就不能满足商户的要求,于是,市场管委会先后进行了几轮商区改造,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扩大了经营用房的面积,使商区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盛泽与周边地区的纺织产业呈现了井喷式的扩张发展现象,纺织产品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全国各地的纺织商人纷至沓来,在东方市场办公司、设窗口,从事纺织品经营,并形成了以福建、温州、广东为代表的众多客籍商帮,市场也先后建成了福建路、温州路、广东街等新商区,成交量快速增长。
2003年东方市场实行“管办分开”后,加强了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迈入了“二次创业”的新时期。一方面,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十大工程相继建成,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协会的成立、各大公共服务平台的相继建成,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软、硬环境的提升使东方市场在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5年商品交易额首次荣登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榜首,至2010年已胜利实现了“六连冠”。
看现在:五大优势缔造“第一市”
25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和管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托以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全国纺织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
首先是历史传统优势。盛泽是传统的丝绸集散地,早在500年前的明代中叶,就在盛泽镇区以及近郊的黄溪和新杭形成了三大“绸市”和众多的丝行、领投与绸行。盛泽绸市的历史延续了400多年,可以说,东方市场悠久的历史传统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其次是产业集聚优势。东方市场的周边地区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集群内有各类纺织工厂约5000家,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纺织制成品的纺织产业链和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年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以上,今天的东方市场已真正成为整个纺织产业集群的龙头。
第三是经营环境优势。盛泽是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镇,有“重商务实”的独特民风和“包容开放”的经济文化特色。“盛泽人不排外”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广告。近年来,市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亲商措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经商氛围,引来了大批外未投资商。目前,已有境内外的万余名纺织客商常驻市场经商,为东方市场的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市场内配套了各类服务机构,为经营商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生产经营性服务和生活服务。
第四是运行模式优势。目前,市场的管理与建设实行“管办分开”,管委会主要承担管理职责,履行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服务五大职能,而市场的开发、建设职能主要由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它投资主体承担。“管办分开”的运行模式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投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拓展了招商的资源,从而加快了市场发展的步伐。
最后是政策服务优势。近年来,市政府与市场管委会出台奖励政策,对交易大户、外贸十强、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等进行奖励,激励经营户做大做强、做优。同时,市场的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速推进,每年组织市场经营商户组团参加大型纺织品博览会,组织国内外采购商与市场经营商对接会,帮助经营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每年组织纺织企业参与流行面料送评,提升企业产品开发的能力。
市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全国诚信规范市场”、“中国纺织品牌市场开拓优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20年杰出市场”、“全国商品交易系统文明诚信先进单位”、“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市场的发展也始终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费孝通、彭冲、乔石、温家宝、宋平、贾庆林、田纪云、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市场视察,对市场的发展进行精心的指导;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视察市场工作时,提出把东方市场建成“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
看未来:转型升级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立足创新,成功地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纺织业的“第一”:第一个丝绸化纤指数、第一个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第一个“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大奖”、第一个化纤面料编码标准、第一个纺织品集体商标,这许多个“第一”极大地提升了东方市场在中国纺织业中的地位与话语权。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五个提升”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努力打造“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25周年是市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25周年也是市场发展的全新起点。”张国强表示。
目前市场总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及境外地区的6300余家纺织品公司和商行,经营品种包括纺织原料、真丝绸、化纤织物、棉布、装饰布、家纺布、服装、纺织机械、配件等十余个大类近万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10年实现商品交易额710亿元,连续六年名列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
11日当天,吴江市委副书记吴炜,吴江市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东方市场党工委书记李建炯,东方市场管委会主任张国强,管委会副主任吴新祥,东方市场党工委副书记钟永林,全国重点纺织市场负责人、新闻媒体及盛泽重点企业和商户17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会上还表彰了25家获得“中国东方丝绸市场25周年市场发展功勋单位”。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今天的繁荣应该归功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归功于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归功于广大企业家的拼搏奋斗,归功于市场管理部门和各投资主体的努力和创新。当然,我们更要感谢盛泽的先辈们千百年来父业子承、世代相传,为我们开创了欣欣向荣的丝绸纺织产业。东方市场正是依托了与盛泽纺织产业的良性互动才能够保持25年的持续繁荣。”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强感慨万千。
看过去:25周年辉煌创新路
从最初的“路边市场”,到如今的“中国第一布市”,25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走过了一段辉煌而不平凡的路程。初创之时,市场的规模不大,占地面积仅8000平方米,入场的经营户也只有130来家,几排平房作经营门面,设施也十分简陋,商家出样的绸布只能堆放在门前搭起的水泥板上。
随着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简陋的经营设施很快就不能满足商户的要求,于是,市场管委会先后进行了几轮商区改造,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扩大了经营用房的面积,使商区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盛泽与周边地区的纺织产业呈现了井喷式的扩张发展现象,纺织产品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全国各地的纺织商人纷至沓来,在东方市场办公司、设窗口,从事纺织品经营,并形成了以福建、温州、广东为代表的众多客籍商帮,市场也先后建成了福建路、温州路、广东街等新商区,成交量快速增长。
2003年东方市场实行“管办分开”后,加强了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迈入了“二次创业”的新时期。一方面,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十大工程相继建成,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协会的成立、各大公共服务平台的相继建成,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软、硬环境的提升使东方市场在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5年商品交易额首次荣登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榜首,至2010年已胜利实现了“六连冠”。
看现在:五大优势缔造“第一市”
25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和管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托以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全国纺织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
首先是历史传统优势。盛泽是传统的丝绸集散地,早在500年前的明代中叶,就在盛泽镇区以及近郊的黄溪和新杭形成了三大“绸市”和众多的丝行、领投与绸行。盛泽绸市的历史延续了400多年,可以说,东方市场悠久的历史传统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其次是产业集聚优势。东方市场的周边地区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集群内有各类纺织工厂约5000家,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纺织制成品的纺织产业链和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年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以上,今天的东方市场已真正成为整个纺织产业集群的龙头。
第三是经营环境优势。盛泽是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城镇,有“重商务实”的独特民风和“包容开放”的经济文化特色。“盛泽人不排外”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广告。近年来,市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亲商措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经商氛围,引来了大批外未投资商。目前,已有境内外的万余名纺织客商常驻市场经商,为东方市场的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市场内配套了各类服务机构,为经营商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生产经营性服务和生活服务。
第四是运行模式优势。目前,市场的管理与建设实行“管办分开”,管委会主要承担管理职责,履行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服务五大职能,而市场的开发、建设职能主要由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它投资主体承担。“管办分开”的运行模式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投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拓展了招商的资源,从而加快了市场发展的步伐。
最后是政策服务优势。近年来,市政府与市场管委会出台奖励政策,对交易大户、外贸十强、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等进行奖励,激励经营户做大做强、做优。同时,市场的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速推进,每年组织市场经营商户组团参加大型纺织品博览会,组织国内外采购商与市场经营商对接会,帮助经营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每年组织纺织企业参与流行面料送评,提升企业产品开发的能力。
市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全国诚信规范市场”、“中国纺织品牌市场开拓优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20年杰出市场”、“全国商品交易系统文明诚信先进单位”、“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市场的发展也始终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费孝通、彭冲、乔石、温家宝、宋平、贾庆林、田纪云、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市场视察,对市场的发展进行精心的指导;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视察市场工作时,提出把东方市场建成“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
看未来:转型升级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立足创新,成功地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纺织业的“第一”:第一个丝绸化纤指数、第一个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第一个“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大奖”、第一个化纤面料编码标准、第一个纺织品集体商标,这许多个“第一”极大地提升了东方市场在中国纺织业中的地位与话语权。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五个提升”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努力打造“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25周年是市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25周年也是市场发展的全新起点。”张国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