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三“问”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059-02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高校农林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2008C30014)阶段性成果。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仅凭以往的孤军奋战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设创新团队就突显出其重要意义。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高校科技实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何谓”科技创新团队、“为何”要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如何”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了粗浅论述。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加上知识多元化、边缘化、交叉性趋势的加强和更新周期的缩短,“单枪匹马”的个人研究逐渐让位于“合作共赢”的团队研究,团队效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高校来说,在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中强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以来,许多高校在经历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的传统模式后,借鉴企业团队建设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队伍质量和科研成果与效率,积极探索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
  
  1 一问:“何谓”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最初主要源自企业,指由企业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要形成一个真正团队,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即管理学上说的5 P:People (人)、Purpose (目标)、Plan (计划)、Place(定位)、Power (权限)。由于团队的成功运作,团队这一组织形式迅速扩张到其他领域。为了适应现今的环境变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已经自觉地借鉴了企业发展的经验,重视了现今大多以研究方向进行组合的现实,走上了“团队”建设之路。高校诸如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学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等等团队应运而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科界限的日益模糊导致了科研方式的重大转变,强调集体效应的科技创新团队组织模式取代了单兵作战的传统科研方式。事实证明这一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团队是科研体制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当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创新团队是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能够围绕国家、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科技创新团队则是以研究某一科学技术问题为共同目标,由两个以上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员组成,有一定组织形式并且相对稳定、相互合作的组织,目的在于通过创新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机制,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创新平台的建设效益和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2 二问:“为何”要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其他任何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1]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本国科技及经济的发展战略,着力强化人才高地建设。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也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放弃小科学时代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转而应用集体智慧,采取团队的方式。因为:创新团队是培养人才、凝聚强大科研队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的有效科研模式。
  2.1 科技创新团队是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这促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同时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团队联合攻关。目前高校还普遍存在着科研力量分散的问题,无法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很难提高学术水平,难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科技创新团队是积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体现这一内在要求,是实现科技活动社会建制化的基本单元。科技创新团队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保证,可以有效克服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带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充分整合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
  2.2 科技创新团队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有效的团队是取得卓越成效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拥有大量杰出的科技人才,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科研人员成为一盘散沙。科技创新团队则可以整合、优化人才和智力资源,凝聚科研力量,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团结协作、联合攻坚,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承担重大研究目标及边缘学科的系统化攻关。科技创新团队可以创造学科品牌,形成特色方向和学科亮点,克服单打独斗的科研方式的弊端, 增强学术实力,提升各类组织的竞争力,从而推动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质量,大大提高高校的科技竞争力。
  2.3 科技创新团队有利于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在大科学时代,以前分散的个体创新,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就如一滴水不融入海洋,生命就会短暂,价值就不能充分展现。团队创新好比一个大熔炉,它能让个人的创意不断融合、不断碰撞,在融合与碰撞中汇聚成大创意和大智慧。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从事的工作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创新活动这种复杂劳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失败风险。科技人才个体通过加入创新团队找到归属感,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失败风险,提高科研人员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团队成员有条件使用团队公共资源,公共知识积累,共同分享集体成果,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不仅有助于增加工作的满意度,使队员拥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提高队员的创新效率,也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创新的成本。与一般的科研群体相比,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间通过在研究课题中的分工协作,极大地提高了交流沟通的频度,也使每一个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某一特定的专门领域,较快地完成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创新效率迅速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共同完成任何单个个体所难以胜任的创新任务。采用团队形式,尤其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形式,可以使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的重大问题,搞好战略规划。总之,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集成个体的头脑和成果,将个人知识、技术、智慧的互动、共享、共用、拾遗补缺促使创新思路的形成,起到倍增器的作用,凸显了1+1>2聚变效应,达到了优化创新方案、缩短创新进程,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功率的目的。
  
  3 三问:“如何”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从近几年实践来看,高校创新团队发展速度快,但总体水平低,寿命短,效果差,鲜有标志性成果,与组建创新团队的初衷甚至背道而驰,从而影响了创新团队的声誉。究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组建创新团队侧重形式的多,探究内涵的少,更没有利用有关创新团队理论有意识地自上而下去构建、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因此,建设多大规模的团队,团队的结构怎么确定,怎样来保证学科真正意义上交叉融合,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迫切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谋划。
  事实上,高校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组织到一起,并不一定能形成合力。由高层次人才组成一个团体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满足一定的条件、经历一定的“磨合”过程才能实现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应遵循“整合资源,支持重点,突出特色,动态发展”的原则,依靠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培育和产生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鼓励大胆探索,倡导学术争鸣,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合作、交流、竞争,营造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主要目标任务。为此:
  必须确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任何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都必然会时代淘汰。企业要生存、高校要发展,唯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科技是生产力,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只有科技创新,人类才能进步。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放在和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积极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最为关键的在于确立现代科技管理理念,而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确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尤为重要。
  必须建立人才整合机制。一个创新团队中并非顶尖人才越多越好,关键是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梯队,如果结构合理得当,一加一可能远远大于二,如果结构不合理,一加一就可能小于二,还可能等于零。所以,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时,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水平、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优化人才的层次结构,形成核心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梯队。另外,要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建立大师级的科研队伍。充分调动学术带头人在创新团队中的“脊梁”和“主心骨”作用。他们是团队的代表和统帅,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是创新团队建设得以发展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关键。
  必须形成团队合作、信任机制。团队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团队就是在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创新团队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协同合作的关系,这就要求团队要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坦诚相待,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团队成员之间由于个性、经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在合作攻关的过程中出现理念、观点、做事方法和原则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团队持续创新和协作中的智力互补是必须的,但由于观念不同而导致的冲突以及沟通不畅引发的猜疑和误解也时常出现。众多研究表明,信任在促进团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任别人的人总是持续合作,而不管团队中他人是否与自己存在行为和态度上的差异。这种信任行为反映的是“道德责任或义务”。[3] 除了内部合作外,还应该扩大企业合作,同企业共同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联合开发科技创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拓展国际合作。通过合作研究课题、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人员交流等形式提升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必须构建制度保障机制。应确立人才资源是科技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打破学科、部门、地域的界限,广泛吸纳、联合或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人才参加,以优化配置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实现最佳的人才组合和人才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扩大学术带头人的资源配置权,明确行政负责人的服务角色,在维护学术带头人权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整套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与大学相适应的、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项目申报制度和政策导向上,鼓励不同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院之间联合申报课题,整合学校的科技创新力量,来承担大课题、大项目。制定和落实科技创新团队的资助政策,尽可能满足科技创新团队对物资包括财和物的需求,为创新团队提供足够的资金、设备、研究场所和资料。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抓住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以更大的魄力,采用超常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构建良好的人文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创新氛围。没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拔尖人才无法聚集,学术无法发展,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就无法形成。所以,学校要了解、掌握获资助的创新团队的工作状态,解决他们的困难。人事、人才工作要给创新团队搭建科研队伍,科技、财务工作要为科研创造有利条件,制定合理的科研和支助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人文环境制度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领导和学术带头人的高度重视。
  必须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实施“外部奖惩集体化,内部奖惩个体化”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一套配套完善的创新团队管理、考评、奖励、应用、推广一条龙式的运行机制,及时将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做法、成果收集起来,通过考评小组考核鉴定,对具有实际应用效果的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和支持,使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对于创新业绩突出的成员,不但给予物质奖励,还要给予公开表彰,授予荣誉称号等,有的还要给予晋升的机会,以奖励他们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主管部门要从整体角度评价考核团队,确保整个团队的荣辰与共,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涉及对创新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和业绩的评价,必须坚持公正原则。要阶段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不合格的团队,依具体情况令限期整改或取消支持。期终考核由学校委托专家组进行考核,采取适当方式对资助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提高分配制度的激励效果,除了传统的加薪、奖金、高价值奖品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成果、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都将全面地参与分配,并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积极倡导精神奖励,使团队成员感受到社会与组织的承认和尊敬。
  
  参考文献
  [1] 曾建权.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第16页
  [2]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觉悟,2006年第1期,第1-2页
  [3] 罗德里克•M•克雷默,汤姆•R•泰勒,管兵,刘穗琴等译:《组织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057-01  【摘要】新时期是创新的时代,政府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而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无论是管理意识还是管理手段及管理设备等方面,还沿袭的是老一套的经验和办法,这种不能适应新形式的方式,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用。笔者认为,档案管理同其他事业一样,必须思考如何创新的问题,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
汉英互译可谓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特点进行对比与研究.而要将语言凝练的中华典籍翻译成准确流畅的英语,必会遇到很多障碍.本文将在话题链的视
讲述故事的方式、视角人称的选取、行文结构的安排,这些都是在小说创作中与叙事相关的技巧因素,这些技巧都属于作者在宏观层面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而微观方面,则指的是各种辞格
韩爱萍,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兼任省侨联副主席、武汉市妇联执委、国际羽联高级教练员等职.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常委,第九、十届省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058-01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绩效管理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方面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本文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提高人的能动性、建立目标考核管理机制、注重沟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提升;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
#
期刊
#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RPG游戏的场景设计进行了分析,对RPG游戏场景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场景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和在场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RPG游戏;游戏场景;场景分析  一、引言  游戏场景的设计直接关系着这款游戏将来是否受到广大玩家的欢迎,是游戏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决定这款游戏将来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游戏场景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
初秋的夜晚,凉爽而宁静。爸爸和我坐着聊天。  突然,爸爸心血来潮似的要我画一幅画,要求是:有山、有水、有太阳、有房子和树。我想爸爸肯定又在考我什么了,于是,我拿起笔,认真地画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交上了“答卷”:一个圆圆的太阳底下有一座巍峨的山,山脚流淌着一条小溪,溪边有一间小草屋,小草屋旁有一棵大树。  爸爸接过它,仔细地看起来:“你将来会有一番事业,但你的身边只有一个朋友!”  “只有一个朋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关到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一个可达屋顶的梯子,然后在梯子顶端挂上一串香蕉。实验开始,6只猴子拼命冲向屋顶的香蕉,但是当第一只猴子几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