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出国读本科,这些理想让国际学校成为许多家庭的新选择。不过,你真的了解国际学校吗?
很想送孩子去国际学校吧?
在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节目中,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8岁的儿子威廉用英文和外国友人流利对话20分钟,话题从蜥蜴、足球到自然的形成,还用英文做数学作业……英文口语水平和词汇量让观众大跌眼镜。事实上,威廉只学过两年英语。这令他就读的北京德威国际学校成为了大众焦点,许多观众更是坦言自己的理想就是送孩子进入这样的国际学校。
对北京德威国际学校的关注,反映了社会富有阶层的一个普遍期待:让孩子享受国际化的教育。那些覆盖着常青藤的砖砌大门,身穿精致制服的学生,高雅的音乐、戏剧课程,惬意的英式下午茶……很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际名校的中学教育。而现实中,这些场景也不仅存在于英国校园剧中,它们也是北京、上海一些国际学校内的真实生活。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进入这些国际学校,就意味着他们将在国际视野的起跑线上取得领先,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某些“国际学校”后却发现:“不是国际学校吗?为什么孩子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中国人?”
为什么会这样?而“国际学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国际学校”是什么概念?
人们口中的“国际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在中国人追求国际化教育大潮下,国内被冠以“国际学校”的教育机构已经超过300家,尽管学费高昂,但就读这些学校的中国学生数量依然在过去12年上升了25倍。不过,国内教育法规中并未对“国际学校”一词做明确规定。这些国际学校与我们理解中的是一回事吗?
过去,为了保证驻华外交官、工作人员、侨民的子女能够获得高品质、母语化的教育,海外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开设了最早的国际学校。随着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一些欧美老牌名校也陆续在中国开始办分校,例如北京哈罗国际学校、北京德威国际学校等。一般来说,就读上述这些学校的学生必须拥有外国国籍,或者持外国绿卡,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父母的国籍也有要求。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学校算大众意识中最“正宗”的国际学校。
这些国际学校中的教学会采用与所属国一样的教育方式,按照本国教学大纲、教育思想进行教学。例如北京哈罗国际学校,主要招收11到18岁的学生,学校提供的是全英式中学教育,教材、考试内容和时间和英国哈罗公学完全一样,毕业证书也跟英国哈罗一样。学校95%的老师都来自英国本土。在这里,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加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一切和英国本土的一样。“在这样的学校里,中国学生的身影比较少,主要是台湾、港澳籍学生,大陆籍正在办理移民的学生,有时也能申请成功。”一位匿名的教育人士透露说。
这类国际学校在国内并不多,而且因为国籍的门槛,一般学生很难就读。不过,中国有数百家本土意义的国际学校,它们也在为国内学生提供着国际化教育。
在国内的国际学校中,有的既招收国内学生,也具有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这类学校多以私立为主,比如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和北京新英才学校等。另一些是国内著名中学开设的国际部,例如北京四中国际区和首师大附中国际部,这类学校主要招收中国籍学生。这些国际学校虽然也采用IB课程(国际预科证书课程),英国中学教育的A-levels课程或美国AP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后也可以获得相应文凭,但上课的模式、教育理念和学生构成,更偏向中国式。相对于前面的“洋国际学校”,这两类只能算提供国际课程的“中国式国际学校”。
进入国际学校,孩子未来在哪儿?
不想让孩子从小就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为了逃离国内公立教育的体系,是不是就该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洋国际学校”,或花重金送孩子去“中国式国际学校”呢?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未来在哪儿?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目前就读于哈罗国际学校的李先生认为:“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要认真思考清楚,你有没有确定孩子未来的教育道路?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中西两种教育模式中为孩子选一条单行道,因为孩子一旦进入国际学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没有国内学籍,所以读国际学校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想重回到公立教育体系中几乎不可能。国际学校的升学途径只有一个——海外大学。”虽然无需与千军万马一起挤高考的独木桥,但是孩子的前路也未必一路畅通。李先生为儿子设立的目标是去美国读大学,托福考试一年有40次,SAT考试一年有6次,IB考试每年都有,什么时间点去考什么试,这些都需要花精力去研究和规划。而且孩子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
在女儿也就读于北京某国际学校的Helen妈妈看来,既然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家长就应该为孩子未来留学做好准备,因为国际学校的体系和国内很不一样。她解释说:“开设了IPC和AP国际课程的学校主要偏美式教育,未来就读的大多是美国或者北美的大学。而以学习A-Level课程为主的则偏英式教育一点,未来主要申请英国的大学。反过来说,家长为孩子设定的求学目标在哪个国家,就应该选择开设了相应课程的国际学校。家长必须对这些国际课程都要了解一些,看是否与本国教育相衔接,到了各个年龄段所参加的考试是否和他们本国的学生同时进行,这些都关系到孩子的未来”。
如何选择国际学校?
一旦下定了决心,是不是将孩子送到一所知名国际学校就可以了呢?Helen妈妈给出的答案是完全否定的。她认为“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名校,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也有很多东西需要考量,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在关注国际学校家长的眼中,国内真正的国际学校,又大致可以分为“英范儿”和“美范儿”两大类。前者比较注重基础的东西,强调基本的技能要扎实,留的作业很多,非常标准化;后者的作业往往是一个团队留一个课题,完成得怎样全在学生自己,分数好的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所以家长要结合自己孩子的个性,选择适合他的教育体系。Helen妈妈为女儿选择的是北京朝阳区某一家IB体系的国际学校,因为她对IB体系比较认可。她解释说:“虽然有一些学校也是国际学校,但是它不是IB体系的,为什么我觉得IB体系更好?因为它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师资从国际上IB教师库里选择。在不能去美国读书的情况下,我们想选择一个尽量师资比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学校。另外我会选择那些在IB教学上时间比较长,比较有经验的学校。我为孩子选择的是第一个把IB课程引入到中国的学校,虽然当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名校,但却是一所无需担心教学质量的学校”。
Helen妈妈眼中,另外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国际学校的教育是否与本国教育相衔接。简单地说,就是凭借同样的一次考试,你是否可以申请该国的相关学校,和本国的学生有同样的被选择权。“如果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北京的学校受教育,但在参加和本国学生一样的考试时同样会被本国的相关大学录取,那这所学校就值得选择。”Helen妈妈解释说。
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没有完美的教育体系,不要仅仅为了让孩子逃避应试教育的枷锁就匆忙推开了国际学校的大门,而应该在仔细思考后再慎重决定,是不是应该选择这样一条教育的道路。
很想送孩子去国际学校吧?
在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节目中,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8岁的儿子威廉用英文和外国友人流利对话20分钟,话题从蜥蜴、足球到自然的形成,还用英文做数学作业……英文口语水平和词汇量让观众大跌眼镜。事实上,威廉只学过两年英语。这令他就读的北京德威国际学校成为了大众焦点,许多观众更是坦言自己的理想就是送孩子进入这样的国际学校。
对北京德威国际学校的关注,反映了社会富有阶层的一个普遍期待:让孩子享受国际化的教育。那些覆盖着常青藤的砖砌大门,身穿精致制服的学生,高雅的音乐、戏剧课程,惬意的英式下午茶……很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际名校的中学教育。而现实中,这些场景也不仅存在于英国校园剧中,它们也是北京、上海一些国际学校内的真实生活。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进入这些国际学校,就意味着他们将在国际视野的起跑线上取得领先,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某些“国际学校”后却发现:“不是国际学校吗?为什么孩子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中国人?”
为什么会这样?而“国际学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国际学校”是什么概念?
人们口中的“国际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在中国人追求国际化教育大潮下,国内被冠以“国际学校”的教育机构已经超过300家,尽管学费高昂,但就读这些学校的中国学生数量依然在过去12年上升了25倍。不过,国内教育法规中并未对“国际学校”一词做明确规定。这些国际学校与我们理解中的是一回事吗?
过去,为了保证驻华外交官、工作人员、侨民的子女能够获得高品质、母语化的教育,海外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开设了最早的国际学校。随着国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一些欧美老牌名校也陆续在中国开始办分校,例如北京哈罗国际学校、北京德威国际学校等。一般来说,就读上述这些学校的学生必须拥有外国国籍,或者持外国绿卡,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父母的国籍也有要求。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学校算大众意识中最“正宗”的国际学校。
这些国际学校中的教学会采用与所属国一样的教育方式,按照本国教学大纲、教育思想进行教学。例如北京哈罗国际学校,主要招收11到18岁的学生,学校提供的是全英式中学教育,教材、考试内容和时间和英国哈罗公学完全一样,毕业证书也跟英国哈罗一样。学校95%的老师都来自英国本土。在这里,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加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一切和英国本土的一样。“在这样的学校里,中国学生的身影比较少,主要是台湾、港澳籍学生,大陆籍正在办理移民的学生,有时也能申请成功。”一位匿名的教育人士透露说。
这类国际学校在国内并不多,而且因为国籍的门槛,一般学生很难就读。不过,中国有数百家本土意义的国际学校,它们也在为国内学生提供着国际化教育。
在国内的国际学校中,有的既招收国内学生,也具有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这类学校多以私立为主,比如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和北京新英才学校等。另一些是国内著名中学开设的国际部,例如北京四中国际区和首师大附中国际部,这类学校主要招收中国籍学生。这些国际学校虽然也采用IB课程(国际预科证书课程),英国中学教育的A-levels课程或美国AP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后也可以获得相应文凭,但上课的模式、教育理念和学生构成,更偏向中国式。相对于前面的“洋国际学校”,这两类只能算提供国际课程的“中国式国际学校”。
进入国际学校,孩子未来在哪儿?
不想让孩子从小就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为了逃离国内公立教育的体系,是不是就该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洋国际学校”,或花重金送孩子去“中国式国际学校”呢?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未来在哪儿?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目前就读于哈罗国际学校的李先生认为:“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要认真思考清楚,你有没有确定孩子未来的教育道路?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中西两种教育模式中为孩子选一条单行道,因为孩子一旦进入国际学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没有国内学籍,所以读国际学校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想重回到公立教育体系中几乎不可能。国际学校的升学途径只有一个——海外大学。”虽然无需与千军万马一起挤高考的独木桥,但是孩子的前路也未必一路畅通。李先生为儿子设立的目标是去美国读大学,托福考试一年有40次,SAT考试一年有6次,IB考试每年都有,什么时间点去考什么试,这些都需要花精力去研究和规划。而且孩子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
在女儿也就读于北京某国际学校的Helen妈妈看来,既然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家长就应该为孩子未来留学做好准备,因为国际学校的体系和国内很不一样。她解释说:“开设了IPC和AP国际课程的学校主要偏美式教育,未来就读的大多是美国或者北美的大学。而以学习A-Level课程为主的则偏英式教育一点,未来主要申请英国的大学。反过来说,家长为孩子设定的求学目标在哪个国家,就应该选择开设了相应课程的国际学校。家长必须对这些国际课程都要了解一些,看是否与本国教育相衔接,到了各个年龄段所参加的考试是否和他们本国的学生同时进行,这些都关系到孩子的未来”。
如何选择国际学校?
一旦下定了决心,是不是将孩子送到一所知名国际学校就可以了呢?Helen妈妈给出的答案是完全否定的。她认为“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名校,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也有很多东西需要考量,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在关注国际学校家长的眼中,国内真正的国际学校,又大致可以分为“英范儿”和“美范儿”两大类。前者比较注重基础的东西,强调基本的技能要扎实,留的作业很多,非常标准化;后者的作业往往是一个团队留一个课题,完成得怎样全在学生自己,分数好的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所以家长要结合自己孩子的个性,选择适合他的教育体系。Helen妈妈为女儿选择的是北京朝阳区某一家IB体系的国际学校,因为她对IB体系比较认可。她解释说:“虽然有一些学校也是国际学校,但是它不是IB体系的,为什么我觉得IB体系更好?因为它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师资从国际上IB教师库里选择。在不能去美国读书的情况下,我们想选择一个尽量师资比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学校。另外我会选择那些在IB教学上时间比较长,比较有经验的学校。我为孩子选择的是第一个把IB课程引入到中国的学校,虽然当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名校,但却是一所无需担心教学质量的学校”。
Helen妈妈眼中,另外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国际学校的教育是否与本国教育相衔接。简单地说,就是凭借同样的一次考试,你是否可以申请该国的相关学校,和本国的学生有同样的被选择权。“如果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北京的学校受教育,但在参加和本国学生一样的考试时同样会被本国的相关大学录取,那这所学校就值得选择。”Helen妈妈解释说。
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没有完美的教育体系,不要仅仅为了让孩子逃避应试教育的枷锁就匆忙推开了国际学校的大门,而应该在仔细思考后再慎重决定,是不是应该选择这样一条教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