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对学习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1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学习新课上,使他们产生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态度,以便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导入,既要精练,又要趣味性强,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自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获取知识的境界。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以故事导入新课,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开讲方法。好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拴住,从而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运用新奇有效的导言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面前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开发其智力的教学艺术。因此,历史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上巧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在教学“古埃及金字塔”时,提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把那么重的石块弄上100多米高的塔顶,假如你来设计,用什么方法?”用点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这样的疑问,可使学生富有激情地、信心百倍地钻研它,学生也可不断地从原有的思维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创新思维。这样质疑既挖掘学生的智力,又诱发学习的兴趣。
3 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讲到了几次学生爱国运动,授课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责任感”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辩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辩论赛,形式新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们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集于一体,将抽象化为形象,将间接化为直接,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讲到“中英鸦片战争”一节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时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既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凶狠贪婪的本性,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轻松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比平铺直叙讲解课文更有峰回路转之效。又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播放“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张学良的陈词、活捉蒋介石的片断,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历史知识。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激发学生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 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或后面章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后,教师指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将革命果实破坏殆尽,中国再次进入黑夜之中,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继二次革命后,又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终于让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一命呜呼。那么,没有袁世凯的中国又会怎样呢?多灾多难的中国会不会由此好起来呢?这样的结尾,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节课讲“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结尾,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使他们既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
1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学习新课上,使他们产生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态度,以便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导入,既要精练,又要趣味性强,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自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获取知识的境界。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以故事导入新课,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开讲方法。好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拴住,从而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运用新奇有效的导言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贵质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面前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开发其智力的教学艺术。因此,历史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上巧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在教学“古埃及金字塔”时,提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把那么重的石块弄上100多米高的塔顶,假如你来设计,用什么方法?”用点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这样的疑问,可使学生富有激情地、信心百倍地钻研它,学生也可不断地从原有的思维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创新思维。这样质疑既挖掘学生的智力,又诱发学习的兴趣。
3 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讲到了几次学生爱国运动,授课教师组织学生以“历史责任感”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辩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辩论赛,形式新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们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集于一体,将抽象化为形象,将间接化为直接,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讲到“中英鸦片战争”一节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时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既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凶狠贪婪的本性,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轻松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比平铺直叙讲解课文更有峰回路转之效。又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播放“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张学良的陈词、活捉蒋介石的片断,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历史知识。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激发学生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 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或后面章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后,教师指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将革命果实破坏殆尽,中国再次进入黑夜之中,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继二次革命后,又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终于让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一命呜呼。那么,没有袁世凯的中国又会怎样呢?多灾多难的中国会不会由此好起来呢?这样的结尾,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节课讲“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结尾,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使他们既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