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1日,周六。早上9点,上海北外滩迎来了一场暴雨。
豪华轿车一辆接一辆地从雨幕中驶向高阳路上的浦华大酒店,门口协助泊车的服务员来回奔走,应接不暇。
即将举行的是台湾桃园县县长吴志扬和“目标投资者”的早餐会。吴志扬此次来上海,是为桃园航空城项目招商。这么多人冒暴雨来陪同“早餐”,让他看到此行成功的希望。
“昨天我去参观虹桥枢纽,真是大吃一惊。跟几年前看到的旧机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回酒店的时候遇到了堵车。等得都睡着了,醒来一看,还在堵,那再多睡一会儿吧,再醒来,居然还在堵。这在桃园可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言语中,吴志扬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身边人,到了回台湾投资的时候了。
桃园航空城“空前”优惠招商
早餐会规模庞大。
“客人有在大陆的台商、大陆企业和创投基金。涉及的行业也很多,有大陆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也有在上海卖咖啡面包卖得很好的台资企业。”吴志扬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这是因为桃园航空城规模庞大,几乎等于再造一座新的城市。
在台湾,桃园航空城早已赫赫有名。
由于航空地理位置的优势,桃园航空城被定为“爱台十二建设”的旗舰计划,预计总投资金额高达1.2兆元新台币,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新台币,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
“从这里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平均时间是2个半小时。海峡两岸的正式直航,使两岸空运时间大大缩短,桃园成为东亚地区运营转运中心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项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覆盖到大陆的多个重要城市,使这些区域的客、货源从桃园转运到世界名地。
桃园航空城以桃园机场为中心,将周边地区土地纳入发展范围,总开发面积有6150公顷。
这个宏大的工程,将提供运输、消费、会议、展览、购物、住宿等一系列领域的投资机会。除机场专用区外,大陆企业均可投资。
政策优惠的幅度也是空前的。
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的优惠条件分为5类。
A类是指自由贸易港区的项目,可享受营业事业所得税、营业税、货物税、进口税、烟酒税、健康捐、推广贸易服务费以及商港服务费的全部免征。
B类是: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可以获得营利事业所得税、进口税、契税,房屋税、地价税的全免。
c类是全面调低税捐,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目前的遗产赠与税为10%;营利所得税只有17%,在亚洲诸多城市中,为第二低。D类是对桃园县奖励投资项目的优惠。如在桃园设立国际观光旅馆事业,前2年全额补助房产税和地价税,后3年减半补助。E类则是于大规模开发或一定时程内,给予容积奖励。
台商回流的“投资明路”
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李茂盛说,桃园航空城项目对台资回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不是因为政策优厚,而是因为这为台商回流提供了一个“投资明路”。
2006年台湾经济部门提出台商回流,在大陆的台商就提出,台资回流必须先解决劳动力、税负和“投资明路”三大关键问题。
但缺工和“投资明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李茂盛说,后者更是关键,“除了台北市,台湾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多年没有明显上涨了,连炒楼都没什么机会。”2006年9月,台湾成立“促进台商回台湾投资专案小组”和“台商回台投资服务办公室”,专门协助有意回台投资的台商协调政府资源、寻找厂房、介绍投资机会及提供投资优惠方案与升级转型的咨询辅导等。
台湾当局对台商回流在工业区投资提供税收等政策优惠,包括对在特定工业区投资的台商或企业提供土地租金“006688”优惠方案,即投资前2年零租金,第3、4年租金打6折,第5、6年租金打8折;释放公有企业台糖公司土地给返台投资的企业,租用公有土地投资建厂租金实施“四免六减半”;直接提供融资经费,即提供政策性专案优惠货款,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拨款1130亿元新台币投资中小企业,“经济部”提供2000亿元新台币的“台商回台投资优惠专案”。
台湾走上了上世纪60年代的老路,“那时最深刻的记忆,一是到处都是摩托车大军,第二个就是地方政府四处招商。”年逾50的台商郑哲20年前从桃园来到上海,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初到大陆时,很多台商都认为“大陆各种开发区的优惠模式,就是从台湾引进并改良的”。
但2000年之后,老套路已经不适用了。
“上海一名全职司机的月薪大约在4000到5000元人民币之间,但在台北,最起码要2万元人民币。”郑哲说,台湾当局的优惠政策,最多只能部分降低成本,但还是无法和大陆相比。
这导致目前出现的台商回流,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叶落归根”,近些年台北蒙宅热销,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台商回台北养老所推动的;第二种是一些台资中小企业在大陆市场逐步被淘汰,最后不得不返回台湾,回台后,也主要从事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第三种是部分台资企业在大陆发迹后,重新布局台湾市场,但企业的重点和根基依然在大陆;第四种是在大陆以传统行业起家的台商,在台湾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高科技行业。
“前三种,严格来说不算真正的回台投资。最后一种的投资额也不大,因为产品必须立足市场,而最终的市场还是在大陆而不是台湾。”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就走了最后一条路。他以“龙凤食品”起家,不久前在台湾控股了绿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台湾第一家发展(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企业,“发展的关键当然还是在大陆。”
“在上海的台商也没什么回流的,台商也有抱团效应,工厂殴在一起,物流、仓储等各方面的成本都会少很多,独自一家搬回台湾干什么?但如果有个新的投资项目,那就另当别论。”李茂盛说,但台湾大开发时代已经过去了,到2009年底,台湾一共也只有2312万人。
“找个好的项目很难。”李茂盛说,这才是桃园航空域的真正意义所在。
真正的“目标”
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的王牌是“原产地证明”。
“台商投资大陆最初的模式就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但相比‘Made in China’,打上‘Made in Taiwan’标签的数码产品,售价要高15%以上。”而FAZ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让“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台湾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打上‘Made In Taiwan’,再出口”的流程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只有在ECFA生效,初期两岸将800项货品分阶段撤销关税后,桃园航空城的发展时机才终于成熟了。
吴志扬说,他的计划是让桃园航空 城先吸引在大陆的台商回流,这些台商再成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中间人。
但在郑哲看来,桃同航空城其实一开始就把宝押在了大陆企业身上,所谓的台商先回流,其实是因为ECFA中设立了单方面终止条款,两岸只要有一方认为协议不如结束,协议就会终止。“大陆企业普遍纠结于此,所以桃园航空城想出折中的办法,让大陆的资金借道台湾企业去投资。”
郑哲说,吴志扬带来的投资项目,“是本地和大陆台商都很难完成的。”
吴志扬这次带来了2类投资项目,招商进驻类项目有15个,园区开发暨公共建设类11个。推出的地块主要用于会展中心、企业运营总部、酒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各类科技、制造、运输、仓储、物流产业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办公、会议、休闲、金融服务相关设施;医疗和住宅项目。
招商进驻类项目中,面积最大的是高铁特定区住宅区,总面积达146.18公顷。地价也不便宜,如果是由“高铁局”标售,就是每平方米0.78到1.1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向私有地主治购,则可能高达每平方米0.98到1.81万元人民币。
这还不是最贵的。在高铁特定区的主要商业区里,地价更是高达每平方米2.26万到2.9万元人民币。
园区开发暨公共建设类项目的投资额度更大。其中,金额最少的经国市地重划区开发计划,包括9.67公顷的商业区和9.76公顷的住宅区,投资额也有1.23亿元人民币。
圳股头产业园区会开发为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投资额为24亿元人民币;自由贸易港区二期项目,计划开发国际物流、制造相关产业,需投资37亿元人民币;就连台湾高铁中坜、桃园两个车站周边的商业、住宅开发计划,投资额也高达15培亿和11.7亿元人民币。
桃园机场第三航站建没计划的投资金额虹是高达167.8亿元人民币。
“1万套住宅的项目,在大陆不稀奇,但在台湾,却是个能震动全岛的新闻。”新加坡红木集团总经理张永河也是台湾人,在大陆从事房产开发项目投资多年。“台湾已经过了大开发时代,本土企业宁愿去做成熟市场,虽然没有一本万利的潜力,却也没什么风险。更何况,他们也很难有机会尝试过如此巨大的项目。”
“桃园县只有200多万人,造这么多房子,卖不出去怎么办?ECFA和桃园航空城都刚刚开始,一掷千金的结果有可能是一本万利,也有可能血本无归。”郑哲说,虽然桃园航空城也曾在全球招商,但此时拥有足够资金实力、魄力,以及开发能力的其实只有大陆企业。“只有等大陆资金在桃园干的轰轰烈烈之后,大陆和台湾本地的台商看到巨大的收益,才会跟进。”
内地企业成“新鲜血液”
同样看重大陆企业资金、开发实力的还有远在南美洲的巴西。
“单就大规模城市开发而言,中国企业具备最多的经验和实力。”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副主席Ricardo Schaefer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巴西正打算借2014年世界杯及2016年奥运会的机会,大幅吸引中国的投资。“在巴西投资酒店的回报率大约为15%到18%,住宅开发的回报率约为25%到35%,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为10%到15%。比如说我们将有大量类似中国经济适用房的住宅项目,几乎只有中国企业完成过类似的庞大工程。”
9月,号称香港“智库”的香港、数码港电开启了在上海的招商之路。数码港是香港耗资约20亿美元打造的重点项目,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
和桃园航空城动辄上亿的投资项目相反,数码港把橄榄枝伸给了上海的中小企业。
让信息科技、数码媒体、数码娱乐、动漫、多媒体等数码产业的中小企业从上海转场到香港,数码港凭借的是高端设备和国际化的市场。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向阳说,香港数码港相比国内园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基础设施先进,“很多成本高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的设备,都可以在数码港租赁使用。”
更具备吸引力的,是数码港的数码影院交换平台试验计划,这个计划对接的是百老汇、华懋、嘉禾、洲立(MCL)、TheCaand及UA旗下的十间影院。“数码港里有一半是国外企业,其中不乏顶级的运作公司。”在上海张江开设了一家动漫公司的林秋说,国际性的产业链,正是目前内地所欠缺的。
数码港同样需要内地的“新鲜血液”。
其实,数码港从创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质疑。“有人说香港根本不应该做‘高科技梦’。因为香港既没有和高科技有关的世界一流大学,本土人才缺乏;也没有吸引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商务环境。”港商林慧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业内认为,香港数码港最大的困扰就是有“环境”而无“企业”。来上海吸引内地的企业,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国际性企业,对数码港已是迫切的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码港更需要内地的企业。”林慧君说。
豪华轿车一辆接一辆地从雨幕中驶向高阳路上的浦华大酒店,门口协助泊车的服务员来回奔走,应接不暇。
即将举行的是台湾桃园县县长吴志扬和“目标投资者”的早餐会。吴志扬此次来上海,是为桃园航空城项目招商。这么多人冒暴雨来陪同“早餐”,让他看到此行成功的希望。
“昨天我去参观虹桥枢纽,真是大吃一惊。跟几年前看到的旧机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回酒店的时候遇到了堵车。等得都睡着了,醒来一看,还在堵,那再多睡一会儿吧,再醒来,居然还在堵。这在桃园可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言语中,吴志扬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身边人,到了回台湾投资的时候了。
桃园航空城“空前”优惠招商
早餐会规模庞大。
“客人有在大陆的台商、大陆企业和创投基金。涉及的行业也很多,有大陆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也有在上海卖咖啡面包卖得很好的台资企业。”吴志扬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这是因为桃园航空城规模庞大,几乎等于再造一座新的城市。
在台湾,桃园航空城早已赫赫有名。
由于航空地理位置的优势,桃园航空城被定为“爱台十二建设”的旗舰计划,预计总投资金额高达1.2兆元新台币,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新台币,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
“从这里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平均时间是2个半小时。海峡两岸的正式直航,使两岸空运时间大大缩短,桃园成为东亚地区运营转运中心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项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覆盖到大陆的多个重要城市,使这些区域的客、货源从桃园转运到世界名地。
桃园航空城以桃园机场为中心,将周边地区土地纳入发展范围,总开发面积有6150公顷。
这个宏大的工程,将提供运输、消费、会议、展览、购物、住宿等一系列领域的投资机会。除机场专用区外,大陆企业均可投资。
政策优惠的幅度也是空前的。
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的优惠条件分为5类。
A类是指自由贸易港区的项目,可享受营业事业所得税、营业税、货物税、进口税、烟酒税、健康捐、推广贸易服务费以及商港服务费的全部免征。
B类是: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可以获得营利事业所得税、进口税、契税,房屋税、地价税的全免。
c类是全面调低税捐,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目前的遗产赠与税为10%;营利所得税只有17%,在亚洲诸多城市中,为第二低。D类是对桃园县奖励投资项目的优惠。如在桃园设立国际观光旅馆事业,前2年全额补助房产税和地价税,后3年减半补助。E类则是于大规模开发或一定时程内,给予容积奖励。
台商回流的“投资明路”
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李茂盛说,桃园航空城项目对台资回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不是因为政策优厚,而是因为这为台商回流提供了一个“投资明路”。
2006年台湾经济部门提出台商回流,在大陆的台商就提出,台资回流必须先解决劳动力、税负和“投资明路”三大关键问题。
但缺工和“投资明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李茂盛说,后者更是关键,“除了台北市,台湾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多年没有明显上涨了,连炒楼都没什么机会。”2006年9月,台湾成立“促进台商回台湾投资专案小组”和“台商回台投资服务办公室”,专门协助有意回台投资的台商协调政府资源、寻找厂房、介绍投资机会及提供投资优惠方案与升级转型的咨询辅导等。
台湾当局对台商回流在工业区投资提供税收等政策优惠,包括对在特定工业区投资的台商或企业提供土地租金“006688”优惠方案,即投资前2年零租金,第3、4年租金打6折,第5、6年租金打8折;释放公有企业台糖公司土地给返台投资的企业,租用公有土地投资建厂租金实施“四免六减半”;直接提供融资经费,即提供政策性专案优惠货款,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拨款1130亿元新台币投资中小企业,“经济部”提供2000亿元新台币的“台商回台投资优惠专案”。
台湾走上了上世纪60年代的老路,“那时最深刻的记忆,一是到处都是摩托车大军,第二个就是地方政府四处招商。”年逾50的台商郑哲20年前从桃园来到上海,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初到大陆时,很多台商都认为“大陆各种开发区的优惠模式,就是从台湾引进并改良的”。
但2000年之后,老套路已经不适用了。
“上海一名全职司机的月薪大约在4000到5000元人民币之间,但在台北,最起码要2万元人民币。”郑哲说,台湾当局的优惠政策,最多只能部分降低成本,但还是无法和大陆相比。
这导致目前出现的台商回流,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叶落归根”,近些年台北蒙宅热销,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台商回台北养老所推动的;第二种是一些台资中小企业在大陆市场逐步被淘汰,最后不得不返回台湾,回台后,也主要从事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第三种是部分台资企业在大陆发迹后,重新布局台湾市场,但企业的重点和根基依然在大陆;第四种是在大陆以传统行业起家的台商,在台湾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高科技行业。
“前三种,严格来说不算真正的回台投资。最后一种的投资额也不大,因为产品必须立足市场,而最终的市场还是在大陆而不是台湾。”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就走了最后一条路。他以“龙凤食品”起家,不久前在台湾控股了绿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台湾第一家发展(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企业,“发展的关键当然还是在大陆。”
“在上海的台商也没什么回流的,台商也有抱团效应,工厂殴在一起,物流、仓储等各方面的成本都会少很多,独自一家搬回台湾干什么?但如果有个新的投资项目,那就另当别论。”李茂盛说,但台湾大开发时代已经过去了,到2009年底,台湾一共也只有2312万人。
“找个好的项目很难。”李茂盛说,这才是桃园航空域的真正意义所在。
真正的“目标”
吴志扬说,桃园航空城的王牌是“原产地证明”。
“台商投资大陆最初的模式就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但相比‘Made in China’,打上‘Made in Taiwan’标签的数码产品,售价要高15%以上。”而FAZ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让“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台湾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打上‘Made In Taiwan’,再出口”的流程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只有在ECFA生效,初期两岸将800项货品分阶段撤销关税后,桃园航空城的发展时机才终于成熟了。
吴志扬说,他的计划是让桃园航空 城先吸引在大陆的台商回流,这些台商再成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中间人。
但在郑哲看来,桃同航空城其实一开始就把宝押在了大陆企业身上,所谓的台商先回流,其实是因为ECFA中设立了单方面终止条款,两岸只要有一方认为协议不如结束,协议就会终止。“大陆企业普遍纠结于此,所以桃园航空城想出折中的办法,让大陆的资金借道台湾企业去投资。”
郑哲说,吴志扬带来的投资项目,“是本地和大陆台商都很难完成的。”
吴志扬这次带来了2类投资项目,招商进驻类项目有15个,园区开发暨公共建设类11个。推出的地块主要用于会展中心、企业运营总部、酒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各类科技、制造、运输、仓储、物流产业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办公、会议、休闲、金融服务相关设施;医疗和住宅项目。
招商进驻类项目中,面积最大的是高铁特定区住宅区,总面积达146.18公顷。地价也不便宜,如果是由“高铁局”标售,就是每平方米0.78到1.1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向私有地主治购,则可能高达每平方米0.98到1.81万元人民币。
这还不是最贵的。在高铁特定区的主要商业区里,地价更是高达每平方米2.26万到2.9万元人民币。
园区开发暨公共建设类项目的投资额度更大。其中,金额最少的经国市地重划区开发计划,包括9.67公顷的商业区和9.76公顷的住宅区,投资额也有1.23亿元人民币。
圳股头产业园区会开发为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投资额为24亿元人民币;自由贸易港区二期项目,计划开发国际物流、制造相关产业,需投资37亿元人民币;就连台湾高铁中坜、桃园两个车站周边的商业、住宅开发计划,投资额也高达15培亿和11.7亿元人民币。
桃园机场第三航站建没计划的投资金额虹是高达167.8亿元人民币。
“1万套住宅的项目,在大陆不稀奇,但在台湾,却是个能震动全岛的新闻。”新加坡红木集团总经理张永河也是台湾人,在大陆从事房产开发项目投资多年。“台湾已经过了大开发时代,本土企业宁愿去做成熟市场,虽然没有一本万利的潜力,却也没什么风险。更何况,他们也很难有机会尝试过如此巨大的项目。”
“桃园县只有200多万人,造这么多房子,卖不出去怎么办?ECFA和桃园航空城都刚刚开始,一掷千金的结果有可能是一本万利,也有可能血本无归。”郑哲说,虽然桃园航空城也曾在全球招商,但此时拥有足够资金实力、魄力,以及开发能力的其实只有大陆企业。“只有等大陆资金在桃园干的轰轰烈烈之后,大陆和台湾本地的台商看到巨大的收益,才会跟进。”
内地企业成“新鲜血液”
同样看重大陆企业资金、开发实力的还有远在南美洲的巴西。
“单就大规模城市开发而言,中国企业具备最多的经验和实力。”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副主席Ricardo Schaefer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巴西正打算借2014年世界杯及2016年奥运会的机会,大幅吸引中国的投资。“在巴西投资酒店的回报率大约为15%到18%,住宅开发的回报率约为25%到35%,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为10%到15%。比如说我们将有大量类似中国经济适用房的住宅项目,几乎只有中国企业完成过类似的庞大工程。”
9月,号称香港“智库”的香港、数码港电开启了在上海的招商之路。数码港是香港耗资约20亿美元打造的重点项目,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
和桃园航空城动辄上亿的投资项目相反,数码港把橄榄枝伸给了上海的中小企业。
让信息科技、数码媒体、数码娱乐、动漫、多媒体等数码产业的中小企业从上海转场到香港,数码港凭借的是高端设备和国际化的市场。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向阳说,香港数码港相比国内园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基础设施先进,“很多成本高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的设备,都可以在数码港租赁使用。”
更具备吸引力的,是数码港的数码影院交换平台试验计划,这个计划对接的是百老汇、华懋、嘉禾、洲立(MCL)、TheCaand及UA旗下的十间影院。“数码港里有一半是国外企业,其中不乏顶级的运作公司。”在上海张江开设了一家动漫公司的林秋说,国际性的产业链,正是目前内地所欠缺的。
数码港同样需要内地的“新鲜血液”。
其实,数码港从创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质疑。“有人说香港根本不应该做‘高科技梦’。因为香港既没有和高科技有关的世界一流大学,本土人才缺乏;也没有吸引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商务环境。”港商林慧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业内认为,香港数码港最大的困扰就是有“环境”而无“企业”。来上海吸引内地的企业,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国际性企业,对数码港已是迫切的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码港更需要内地的企业。”林慧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