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必须走出“小学化”倾向的阴影,全社会应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自由空间里真正欢渡幸福童年。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幼儿园应该是欢歌笑语的世界,应该是游戏童话的海洋,应该是奇思妙想的摇篮,应该是身心自由绽放的花园。而我们身边的幼儿园真的是儿童的乐园吗?孩子们在幼儿园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据我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几年来的观察,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所谓“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的不良表现。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特长班,甚至办起了幼儿教师小学教法班,让幼儿园的老师以小学化的教法教给幼儿小学式的教材,教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认字、将来上小学对课程不陌生”的错误要求。这样做,既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导致了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又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去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重申:在解决“有园上”的同时,应坚持科学保教,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因此,幼儿园必须走出“小学化”倾向的阴影,全社会应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自由空间里真正欢渡幸福童年。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
1、在日常活动方面。
(1)课堂活动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对老师不得没有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做小动作,坐姿端正、精力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等等。(2)户外活动上,很少组织幼儿室外游戏,不安排玩大型玩具的时间,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的做游戏或趴在桌上休息。导致放学后,还有幼儿留恋大型玩具,迟迟不愿离开,这种现象都是幼儿园不能确保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造成的。(3)游戏活动上,幼儿进入幼儿园后,老师不是组织幼儿开展区角游戏,而是要求幼儿向小学生那样笔直的坐在座位上背儿歌、讲故事,老师还在行间巡视,发现不认真的幼儿立即责罚。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搬到了幼儿园,硬往幼儿的头上套,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都还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得荒唐。
2、在知识学习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一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机械的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继续要做等等。
3、在征订幼儿教材方面,由于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幼童教材”在利益的作祟下,生出怪象多多。各种粗制滥造的“课本”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加订了《汉语拼音手册》、《小神算》、《奥术神童》、《教你识字》等等与学前教育无关的课外书,还美其名曰:这就是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园“小学化”其根源在哪里?是谁让幼儿园“小学化”?
首先,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在录取一年级新生的时候就要对足龄幼儿进行面试,分快慢班;也注重特长生、成绩拔尖生的“选用”,因为他们要的是升学率和毕业成绩的“暗”排队啊!
其次,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为了招揽生源,能输送“一流的人才”进小学,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能进的心理,就采取了应付政策的对策:上头要成绩,我就让孩子多“识字”,多订一些课外教材,苦练“本领”;上头要特长,我就多开几个才艺班专人培训,于是奥数生、三棋生、舞蹈生诸多特长生应运而生。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这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幼儿园急功近利,家长也用孩子学多少知识来判断幼儿园的教学水平,致使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的脱离了幼儿实际。
再次,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受无编制的制约,幼儿园85%的老教师未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她们虽然保教经验丰富,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很少遵循《纲要》进行教学。这就是“重教轻学,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还有,幼儿家长观念偏差。作为家长,“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点优势。孩子一接受教育就“输在起跑线上”,心有不甘啊!于是部分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要多定课外教材,让学生多识字,甚至多做一些能 “衔接”小学的题目,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这诸多的折腾、太多的担心,让本该轻松、快乐学习成长的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幼儿园“小学化”也就习以为常了。
三、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剥夺幼儿的游戏权利,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他们获得乐趣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会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3、湮灭幼儿的好奇心,扭曲学前教育的方向。
由于普遍缺乏科学依据和基本规范,往往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根基不实”;超前过早的知识呈现和填鸭式的灌输,会动摇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及对未知的探究兴趣;纷乱杂陈的教材也会让孩子在心智渐进和发展上产生一定的信息“抵触”。如此怪象,还会扭曲学前教育的方向,也造成许许多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正规与否和质量高低的误判。 怪象凸显的是学前教育市场化造成的利益扭曲,是对幼儿教育规律与功能的违背。
四、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纠正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园指导思想。
“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的倾向,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泰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试行)》为指南,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应在教育利益关系上进行有效协调外,还应加强教育政策宣传和价值导向,引导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功能观、目的观、课程观、质量观,避免从单纯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的短视行为与功利行为,促使学前教育真正回归到促进孩子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2、加强教师培训 ,提倡科学教育理念。
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幼儿教师深刻地明白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开展家教活动,引导家长育儿方法。
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倾向的产生,与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教育讲座、家访、校信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家长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孩子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当他们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正确观点的时候,才不会要求幼儿园进行小学式的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4、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办园条件。
有的幼儿园政府无投入或投入少,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几乎没有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严格按照幼儿园保教设施配备标准,打造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配足配全教玩具,使孩子们在这个花园般的保教环境里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总之,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是为孩子将来入学做准备,这个准备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储备,更多的应该是教孩子自立、与人交往、有合作意识以及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更利于幼儿日后发展。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真正的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快乐的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幼儿园应该是欢歌笑语的世界,应该是游戏童话的海洋,应该是奇思妙想的摇篮,应该是身心自由绽放的花园。而我们身边的幼儿园真的是儿童的乐园吗?孩子们在幼儿园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据我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几年来的观察,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所谓“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的不良表现。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特长班,甚至办起了幼儿教师小学教法班,让幼儿园的老师以小学化的教法教给幼儿小学式的教材,教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认字、将来上小学对课程不陌生”的错误要求。这样做,既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导致了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又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去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重申:在解决“有园上”的同时,应坚持科学保教,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因此,幼儿园必须走出“小学化”倾向的阴影,全社会应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自由空间里真正欢渡幸福童年。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
1、在日常活动方面。
(1)课堂活动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对老师不得没有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做小动作,坐姿端正、精力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等等。(2)户外活动上,很少组织幼儿室外游戏,不安排玩大型玩具的时间,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的做游戏或趴在桌上休息。导致放学后,还有幼儿留恋大型玩具,迟迟不愿离开,这种现象都是幼儿园不能确保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造成的。(3)游戏活动上,幼儿进入幼儿园后,老师不是组织幼儿开展区角游戏,而是要求幼儿向小学生那样笔直的坐在座位上背儿歌、讲故事,老师还在行间巡视,发现不认真的幼儿立即责罚。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搬到了幼儿园,硬往幼儿的头上套,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都还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得荒唐。
2、在知识学习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一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机械的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继续要做等等。
3、在征订幼儿教材方面,由于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幼童教材”在利益的作祟下,生出怪象多多。各种粗制滥造的“课本”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加订了《汉语拼音手册》、《小神算》、《奥术神童》、《教你识字》等等与学前教育无关的课外书,还美其名曰:这就是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园“小学化”其根源在哪里?是谁让幼儿园“小学化”?
首先,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在录取一年级新生的时候就要对足龄幼儿进行面试,分快慢班;也注重特长生、成绩拔尖生的“选用”,因为他们要的是升学率和毕业成绩的“暗”排队啊!
其次,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为了招揽生源,能输送“一流的人才”进小学,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能进的心理,就采取了应付政策的对策:上头要成绩,我就让孩子多“识字”,多订一些课外教材,苦练“本领”;上头要特长,我就多开几个才艺班专人培训,于是奥数生、三棋生、舞蹈生诸多特长生应运而生。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这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幼儿园急功近利,家长也用孩子学多少知识来判断幼儿园的教学水平,致使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的脱离了幼儿实际。
再次,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受无编制的制约,幼儿园85%的老教师未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她们虽然保教经验丰富,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很少遵循《纲要》进行教学。这就是“重教轻学,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还有,幼儿家长观念偏差。作为家长,“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点优势。孩子一接受教育就“输在起跑线上”,心有不甘啊!于是部分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要多定课外教材,让学生多识字,甚至多做一些能 “衔接”小学的题目,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这诸多的折腾、太多的担心,让本该轻松、快乐学习成长的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幼儿园“小学化”也就习以为常了。
三、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1)剥夺幼儿的游戏权利,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他们获得乐趣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会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3、湮灭幼儿的好奇心,扭曲学前教育的方向。
由于普遍缺乏科学依据和基本规范,往往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根基不实”;超前过早的知识呈现和填鸭式的灌输,会动摇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及对未知的探究兴趣;纷乱杂陈的教材也会让孩子在心智渐进和发展上产生一定的信息“抵触”。如此怪象,还会扭曲学前教育的方向,也造成许许多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正规与否和质量高低的误判。 怪象凸显的是学前教育市场化造成的利益扭曲,是对幼儿教育规律与功能的违背。
四、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纠正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园指导思想。
“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的倾向,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泰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试行)》为指南,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应在教育利益关系上进行有效协调外,还应加强教育政策宣传和价值导向,引导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功能观、目的观、课程观、质量观,避免从单纯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的短视行为与功利行为,促使学前教育真正回归到促进孩子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2、加强教师培训 ,提倡科学教育理念。
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幼儿教师深刻地明白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3、开展家教活动,引导家长育儿方法。
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倾向的产生,与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教育讲座、家访、校信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家长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孩子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当他们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正确观点的时候,才不会要求幼儿园进行小学式的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4、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办园条件。
有的幼儿园政府无投入或投入少,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几乎没有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严格按照幼儿园保教设施配备标准,打造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配足配全教玩具,使孩子们在这个花园般的保教环境里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总之,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是为孩子将来入学做准备,这个准备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储备,更多的应该是教孩子自立、与人交往、有合作意识以及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更利于幼儿日后发展。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真正的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快乐的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