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播时代的媒体融合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永不休息”这句话,在智能传播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8年11月,在浙江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发布了两位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合成的新闻主持人,它们是全球首例AI新聞主播,以新闻直播视频和社交媒体为“学习素材”,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能用“无数个分身”同时在多个现场提供新闻报道。英文版主播在它首次播报的视频中说:“随着文本持续被输入我的系统,我将一刻不停地为你提供咨询服务。”AI主播的诞生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人工智能(AI)这个术语的首次提出,是在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在这次会议上也出现了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被广泛承认为AI诞生的标志,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始。60多年来,人工智能经历了从爆发到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过程,在两个方向发展迅速。第一个是进入应用阶段的研究,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认知系统、遗传算法等领域;第二个是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合,即“人造劳动者”,能够毫不疲倦地在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替代人类工作。
  当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就不仅仅只是具有技术上的冲击力,而且渗入了人类经济社会的运行,开启了被学界称为“比肩大航海时期和工业革命”的智能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从电报、电话到计算机、手机,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更新换代、产业系统升级,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给人类生产、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结构带来深刻变革。
  人们对待智能时代的态度也呈现矛盾趋势,一方面为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丰富而兴奋,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的不安全感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牛津词典公布的2018年的年度词汇中,Techlash一词榜上有名,这个结合了technology(技术)和backlash(反弹)的合成词,指对高科技公司的负面情绪。2018年诸多数据隐私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事件引发人们对所有事物“数据化”的厌恶,打击了公众对智能时代伦理建构的信心。
  随着智能终端和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运行方式、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巨大改变。智能传播时代,“人人都是报道者”、“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是网红”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未来,人类的感和知都会衍生出不一样的味道,对同一事物的看、听、触、嗅、味、思都会呈现出与先前不一样的秩序,这种新的认知机制将会变得更快、更立体、更饱满、更富有多样性。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在为传媒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法规问题,如对数据的非法采集和过度分析、算法偏见与不透明、涉及隐私的数据保护缺位等。智能传播时代,算法媒体在媒体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媒体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越来越自动化,也越来越受到算法的支配。算法决定着人们可以看到什么、不可以看到什么,从而决定人们能思考什么、不思考什么。算法不仅仅是抽象的计算过程,也有能力通过塑造不同程度的社会生活来实现物质现实。可以说,算法主导了当代媒体技术的话语范式。算法在传媒业的应用凸显了技术理性的优势,但却忽略了价值理性所提倡的人的主导性和价值观。无论是纵观古今,还是展望未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网络、云计算等各种智能传播技术都不可能是完全无人的,对于未来的智能传播变化趋势而言,单纯的人工智能或人类智能都不会使其发挥到最大效能,而两者的结合——人机智能的融合终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期特别策划聚焦“智能传播时代的媒体融合”,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智能传播时代媒体融合的模式及路径、算法媒体的生产逻辑与治理机制、人工智能及其对新闻伦理的影响以及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际秩序调整、分化的日趋深入,如何看待国际关系中的“变”与“不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样一个形势变动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既要看到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要看到一些曾长期影响世界走向的基本趋势并未根本改变。尽管目前系统描述未来世界与国际秩序的清晰轮廓尚有难度,但正如世界历史曾反复展现的那样,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世界和国际秩序或将在调整和动荡中掀开新的发展
摘要 魏、蜀、吴三国的民族策略是三国政权政治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关系模式,产生的效果也存在着差异。对此进行分析,能够为我们现实中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民族策略 和谐模式 民族团结    三国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和长江流域的汉族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民族融合的趋势空前加强,这种融合对历史的影
【摘要】共享关系为民商事法律关系,行政规定如果忽视民商事法律关系以及其社会本源,不遵循民商法的基本理论,会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本文拟从民商法理论中所有权权能共享、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和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等三个角度入手,对共享汽车行业提出一些科学管理建议,即行政管理不应过多干涉所有权权能共享,应对骗取补贴的行为进行规制,并明确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细化保险制度。  【关键词】共享
【摘要】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支持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的生产,利用各类组织增强农业环保效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如农药的管理等。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外农业 环境保护 美国 日本 德国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起步比较早,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借鉴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崇玉的文化萌芽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各种文化的冲击与蜕变,转化为尊玉、爱玉的文化。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中,有着无法取代的特殊地位。孔子在《礼记》中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美德。寓德于玉,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已成为中国玉文化的精神内涵。  早在东汉,班
【摘要】改革后的国有经济浴火重生,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有关市场经济即私有制经济的教条。国企成功是因其制度优势: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唯一经营目的,具有内在的组织协调性和利益共同体,采取了市场经济通行的治理方式即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制。但国企成功不等于已近完美,还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继续市场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满足国企和民企各自不同的需要;混合经营公司引导和改造民间资本,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基础和实力;将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选择,关系到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日益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演进,内涵不断丰富。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内涵和目标,本文确定了选择评价方法的四大原则;然后,根据四大原则,本文从众多的经济、社会科学评价方法中选择了五类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法;最后,本文构建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方法相
【摘要】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诞生以来,随着关键领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分工体系逐渐精细。伴随着美洲发现和开发、亚非殖民逐步深化,世界分工和贸易体系开始萌生。纵观近现代史,国际分工体系的每一次变化,都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国际分工体系演变和发展趋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明晰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借势应对,
【摘要】古典共和主义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当代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间的激烈争辩中,在对自身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中,为共和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亚里士多德从混合政体思想、德政思想以及自由与民主思想三个方面对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问题都分别进行过探讨,从而对以后的共和主义思想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關键词】亚里士多德 古典共和主义 混合政体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5.005  从2016年总统选举开始,民主社会主义在美国政坛悄然兴起。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争夺民主党候选人的竞争中最终虽然以微弱的劣势败给了希拉里·克林顿,但在《时代》周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