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生时代到今天的教师生涯,我接触了不少教师,有的教师教学方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注重逻辑思维,且知识条理性强。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就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气氛压抑,乏味无趣。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差,所以要想教好数学更应该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一、巧妙解决课堂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总会不时地发生一些问题行为,低年级尤其如此,如发呆,打瞌睡,玩小游戏,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擅自起立,吃零食,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影响上课。
㈠幽默的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大部分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都会有些倦怠,昏昏欲睡,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和巩固更高效。
㈡美丽的微笑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看到的不同情形要做出不同的反映,但一定要以不轻易浪费学生的一分钟时间为前提,不能轻易发火,要控制情绪,因为一堂课的基调很重要。
㈢巧妙的暗示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在师生不存在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分心的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纠正其行为。对待有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用眼神告诉他,现在应该干什么;边讲解边走到发呆学生的身旁,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醒他要安静地听;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以告诫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吧”,或“南面这排同学中有一个同学没在认真听讲哦”,等等。
二、把生活中的情景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渗透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学。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全班44个同学分组,自愿结合,每6人一组。结果同学们无论怎样结合,都多出2人,这就和“有余数的除法”联系起来,同学们自然就知道多出的2人是余数。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便清楚地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道理,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有些现实生活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弥补这一缺陷,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源。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在应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我们仍在不断探索。
三、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又要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从前有300个长工为财主干了一年活,除夕晚上财主不情愿地拿出5000个铜板作为长工的工钱。他贼眼溜溜,假惺惺地说:“我来给你们分工钱,我说过5000个铜板全分给你们。”他一边在纸上算,一边说:“你们看5000除以300等于16余2,就是说你们每个人应得16个铜板,至于剩下的2个就当你们这一年的住房费吧!”长工们听完,有的点头,有的拿起16个铜板就准备走。这时,机灵的阿凡提站起来说:“财主,别耍花招,我们可不上你的当。”说到这里,老师提问:“为什么阿凡提说财主耍花招?”然后再进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手段进行教学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学中可利用弥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摆一摆、数一数等方法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一样多?请你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注重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些知识通过自己想一想,大家议一议,相互说一说,就更加明确了。教学中的形式很多,如新教材中的看图应用题较多,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在表述过程中,我们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一、巧妙解决课堂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总会不时地发生一些问题行为,低年级尤其如此,如发呆,打瞌睡,玩小游戏,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擅自起立,吃零食,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影响上课。
㈠幽默的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大部分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都会有些倦怠,昏昏欲睡,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和巩固更高效。
㈡美丽的微笑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看到的不同情形要做出不同的反映,但一定要以不轻易浪费学生的一分钟时间为前提,不能轻易发火,要控制情绪,因为一堂课的基调很重要。
㈢巧妙的暗示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在师生不存在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分心的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纠正其行为。对待有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用眼神告诉他,现在应该干什么;边讲解边走到发呆学生的身旁,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醒他要安静地听;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以告诫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吧”,或“南面这排同学中有一个同学没在认真听讲哦”,等等。
二、把生活中的情景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渗透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学。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全班44个同学分组,自愿结合,每6人一组。结果同学们无论怎样结合,都多出2人,这就和“有余数的除法”联系起来,同学们自然就知道多出的2人是余数。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便清楚地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道理,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有些现实生活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弥补这一缺陷,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源。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在应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我们仍在不断探索。
三、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又要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从前有300个长工为财主干了一年活,除夕晚上财主不情愿地拿出5000个铜板作为长工的工钱。他贼眼溜溜,假惺惺地说:“我来给你们分工钱,我说过5000个铜板全分给你们。”他一边在纸上算,一边说:“你们看5000除以300等于16余2,就是说你们每个人应得16个铜板,至于剩下的2个就当你们这一年的住房费吧!”长工们听完,有的点头,有的拿起16个铜板就准备走。这时,机灵的阿凡提站起来说:“财主,别耍花招,我们可不上你的当。”说到这里,老师提问:“为什么阿凡提说财主耍花招?”然后再进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手段进行教学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学中可利用弥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摆一摆、数一数等方法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一样多?请你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注重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些知识通过自己想一想,大家议一议,相互说一说,就更加明确了。教学中的形式很多,如新教材中的看图应用题较多,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在表述过程中,我们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