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和谐”的美学思想与历史作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倡导数原论、和谐论,即万物以数为本原,世上所有事物都是和谐的,整个天堂是由数学组成的。数是万物的本源,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是以数的概念为基础。在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奉行的观点中,和谐的本质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比例关系。和谐思想对后来的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为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在自然科学、哲学方面颇有造诣,为早期的数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其名字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学术研究方面涉及政治、宗教、数学等诸多领域。
  毕达哥拉斯出身富裕家庭,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智慧。为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感受不同的生活,他跋山涉水造访了古印度及古巴比伦等地,充分接触了印度文明和东方文化,为他后期招募弟子、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除古希腊米利都学派之外,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具影响力的自然哲学流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科学和宗教的研究是建立在对生命和灵魂命运的研究之上的,主张“数学的起源就是万物的起源”,因此,其美学思想也是以数的概念为基础的。
  二、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个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命题:一是万物都是数的理论,另一个是普遍和谐的思想。
  “万物为数”的思想首次被提出时,得到了古希腊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乐于探究世上的根本性问题。当毕达哥拉斯研究音乐时,他发现音乐是由不同比例的音节组成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进行了补充和实验,提出数的起源就是万物的起源,数字是一切事物的原型和基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数为基础的,数论的基本原理支配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
  宇宙和谐的概念与“万物皆数”理论有一定的联系。毕达哥拉斯认为,在整个宇宙中,万物都有一定的秩序,万物都有计数,灵魂的特性为和谐,就好比人们可从音乐中探究出数字及和谐的相关特性。
  三、和谐的诞生
  “和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观点,主要指一定的数的比例关系。英文中的“和谐”来源于“和声”,在古希腊语中有许多不同的含义,一个是“音”,另一个是“八度”。
  音乐是由声音组成的。当时的人们总是在想,为什么有些声音可以组合成悦耳的音乐,而有些声音组合起来却可以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这主要取决于声音的组合是否和谐,但如何才能使声音的组合和谐呢?毕达哥拉斯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和声来源于音长、音高、音重等差异的统一。声音的差异大多是由发音数量的差异决定的,而音乐节奏的和谐则是由长、短、高、低按一定比例组成的。
  传说,毕达哥拉斯在两侧墙角拉起了一根金属弦,在弦上悬挂可滑动的重物来改变弦长进行测试。他发现当弦长达到一定比例时,声音总是悦耳而不刺耳,如果弦长比为3∶2时,会产生五度音;当弦长比为4∶3时,会产生四度音。当弦长较长时,声音变长;当振动速度较快时,声音变高;当振动速度较慢时,声音变低。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数字的和谐是由数字的比例决定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洞察音乐之间关系的人。”毕达哥拉斯在仔细观察音乐的同时,发现了和谐的存在。基于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们发现,万物的和谐也存在于其物理性质(如数量、高度、大小等)中,从而产生了一种形式美的状态,如平衡、对称、稳定、协调、统一等。
  四、“和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观点对柏拉图主义、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起到了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古希腊音乐美学、哲学得以进一步发展。在“和谐”的发展历程中,希腊艺术家及思想家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且“和谐与美”成为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并影响着西方思想史的客观主义传统。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和谐”或“美”只被定义为一种客观的物理特征,如比例、平衡、对称、稳定、协调、统一等。这一传统概念符合早期自然科学在物理属性基础上探索的世界统一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者学派的学者们却涌向了人文主义的新潮流。
  人意识层面上的“德”“神”“思”难以被深刻理解,这使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比例概念受到质疑和批判。尽管后来的毕达哥拉斯派学者丰富和升华了“和谐”的思想,指代的对象从数发展到各种对立的单位,如冷、热、干、湿等。由于这些解释仍然是以物质属性为基础,只适用于实物,因而,由精神层面界定人的美感及和谐感是不恰当的,也无法实现。于是,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开始走向潮流,且逐步影响着哲学认知领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和谐”观点,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界人士倾向于从人文精神角度思考问题,针对“美”与“和”的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语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和谐”思想,这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走向社会哲学的转折点,而且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人们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
  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用“数”来解释起源,而且把“和谐”作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涉及自然、音乐、美学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黄金分割率”,即所有满足该比例要求的事物均达到了理想状态,这里的“和谐”是美的代名词。黄金分割率在后来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被广泛采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规律。后来,苏格拉底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論为研究基础,开始注重社会生活的探索;亚里士多德的“有机和谐统一”思想中,也承认了“和谐”思想的地位。
  由此可以发现,毕达哥拉斯学派及其所奉行的观点促使古希腊哲学的革新,在哲学研究上开辟了新的天地,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篇章。
  (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简介:林喆雯(1996-),女,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其他文献
一  初夏的夜晚,星斗碎银般撒在天幕。当下弦月挂在竹梢的时候,浓重的夜色才淡了许多。星星,依然细碎如银。  重渡沟的竹林中,一间临时搭建的茅草庵里,我的父亲李秉德(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和重渡沟的一位老太太,高举着马灯,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母亲郑孟芳(河南省立一小校长)的分娩——他们在迎接我的出生。  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啊!山风一波波吹来,掠过竹林,发出呼呼啦啦的声响,那风清爽、湿润,带着竹叶清香的露
期刊
白云,稻田,村小,时光。  丰收是一粒粒的安详,白云静雪,时光诺金。稻田收藏阳光、露水,村小洞穿童年、心灵。教学楼退化感官,只留下呼吸。霜花安慰落叶,蜘蛛丢弃渔网,玉兰梳理羽翅,铜铃鼾卧如蝠。只有不远处的小商店嘈杂、多疑。  神圣的云一如既往的肃穆、庄重,喜欢群居。开花和委屈的样子都很亲切。红蜻蜓、花蝴蝶、黑蜜蜂们看着阳台的露珠拽着茑萝的衣角,那是白云的眼眸,盛满滔滔远去的流水。  被白云抚慰过的
期刊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等。鲁迅创作的文学作品出现在不同阶段的教材以及课外读物中,其中蕴含的思想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清末民初,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我国思想界呈现多元化局面。与大部分民众相比,鲁迅对世界、国家以及民族有着更为清醒的认知,并且通过将民生思想融入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表达了自身爱国、忧民情怀,启迪了民众的心灵。本文对鲁迅文学
期刊
杜甫入蜀后居住在浣花溪旁的草堂,他创作的草堂诗以描写山水景物和日常的田园生活为主,呈现清新自然的风格,既有愉悦之情,也夹杂着苦闷的愁绪。杜甫继承了前人创作的经验,独创了既精工自然又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是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他在此期间创作了270多首诗。与他一贯的沉郁顿挫的
期刊
夏天的气息,如同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铺展开来。  夏天的记忆,如同一个个电影片段不停地切换。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炎热,自古就和夏天伴行。骄阳似火,是夏天的代表。哪个季节的阳光也比不上夏天的炙热,燃烧得让你觉得热情难挡。纵然暂别了夏天,抬头仰望天空,似乎,还是会留恋烈日下的颗颗汗珠。  初夏的风带着阳光的温度。微风袭来,窗前的风铃如同跳舞般在风中摇曳。粉色风铃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在白墙
期刊
一  1968年8月,我从临汝高中毕业离校,成为一个回乡知识青年,一个农民。  其实我是66届学生,两年前就已经毕业,当时毕业考试过了,高考体检过了,甚至高考志愿都已经开始填报了,但是突然间风云突变,高考停止,我们这些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农家孩子,在经历了两年多非正常岁月之后,又回到了农村。但身份却成了“准农民”,因为还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当时是下决心在家乡的土地上 “躬耕陇亩”了,
期刊
一  列席会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不能发言,不能表决,只能竖起耳朵听,还得认真听,不能走神,那么多与会人看怪物一样看着呢!  尷尬的事情被动做一次尚无话可说,做两次就是无奈了,但这样尴尬的事情有人竟做了一辈子,而且不是被动做,是主动做,心甘情愿地做,不让做就跟你急,跟你翻脸,跟你玩命。这个人就是五爷。  五爷叫屈坤定,辈分高,因排行老五被叫五爷。五爷德高望重,屈姓之外的人也跟着叫,大人叫,小孩儿也叫
期刊
早期道教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发展。道教对民间信仰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性地吸收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神灵,如天神体系中的北斗、四灵,地祇体系中的五岳、昆仑及以西王母为代表的神。道教在吸收、借鉴民间信仰的同时,也通过民间信仰传播自身的道义。早期道教的神仙形象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石、摇钱树上,长生不老、得道升仙成为道教的追求目标,逐渐形成了道教神仙谱系。  一、巫文化与早期
期刊
近年来,国产魔幻电影持续预冷。面对其他类型片的冲击,“东方新魔幻”日渐黯淡。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作为仅存硕果,面临观众认同度低的尴尬局面。本文从创作、市场、受众心理三方面出发,旨在探讨国产魔幻片陷入瓶颈的原因与解决之法。  一、魔幻电影的发展流变  魔幻电影始于西方,依托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等文化土壤,创造出一个幻想世界。说起魔幻电影,人们首先会想到《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知名西方魔幻系列,不仅
期刊
娄烨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较为独特的一位,创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美学。有学者将其风格概括为“新感觉电影”,沿袭和继承了中国与日本的新感觉派小说,核心手法是将主观感觉外化,将主观感觉投射到客体中,创造和表现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感性事实”,以彰显个性。  一、转型前:独树一帜的美学准备  娄烨本身不曾为自己的电影划分流派,但他的创作与新感觉派联系紧密,例如,他导演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就是根据新感觉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