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最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是作文的评改。教师的日夜辛劳,忙于批改习作,应付检查,其工作量不堪重负,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分数,对教师的精心批改置之不理,教师的一番心血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应该怎样评改学生习作才会有效呢?
  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每次评改作文,一定要围绕本次习作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改方向一定要明确,突出评改重点,对非评改重点可以略评或者不评。特别要评改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重在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某次作文是“记一次义卖活动”,重点是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学习场面描写,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我就围绕这一重点进行评改。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的过程写得不具体。针对这个问题,讲评时,我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活动的过程写得不具体,怎样才能写具体。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归纳出应抓住这几点来写:(1)义卖现场怎样,给你什么感受。(2)“推销员”使出了那些绝招推销产品的,你或你的同学又是怎样讨价还价的。(3)参加这样的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进行修改,效果非常好。如有的学生这样对场面进行描写:
  “来到操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就像来到了超市一样,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这样描写推销过程:“他们推销的手段比起大人来一点也不逊色有的装扮成小丑或骑士来吸引顾客,招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群;有的舞动着小红旗,站在高处高声叫卖:‘大家快来买呀,买一送一,还送奖品呢!’还有的直接亮开嗓门叫道:‘大家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血本大甩卖了……”
  在明确每次作文批改方向、批改重点的前提下,对每位学生的作文,要根据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语病较多的学生,评改时要将其列为重点。
  二、欣赏佳作,感悟方法
  欣赏佳作是作文评改中重要的一环。在每次的评讲课上,我一般都是从本班学生的习作中挑选出优秀的文章和 精彩的作文片段来进行赏析,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印象,让他们对作文的写法有所感悟。同时,还让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这样的方式,一是可以激发学生欣赏作文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习立意或选材,感悟精彩语言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如写人的作文,要介绍人物的性格、爱好,还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在评讲时,我先挑选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出示:
  一次上自习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读课外书。这下王奕可高兴了,只见他高兴得两眼发亮,小脸通红,连声说:“好!太好了!”老师刚走,王奕就迫不及待地去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瞧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书,好像有一块磁铁把她紧紧吸引住了!一会儿,她的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是被什么有趣的故事所感染了吗?一会儿,她又着急地抓耳挠腮,一定是在思考故事的情节怎么如此出乎意料;一会儿,她又仰头哈哈大笑,一定是被故事里的人给逗乐了吧,这就是看起书来如痴如醉的王奕。
  接着,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思考这几个片段好不好,好在哪里。然后,再让他们去充分地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懂得在写人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还要恰当地采用了一些修辞的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这样就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从他人的优秀习作中感悟习作的方法,让去学生欣赏、剖析,并指点出写作的秘诀,这就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方向,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三、剖析典型,从扶到放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在感悟到了一定的习作的技巧以后,就可让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去评析病例作文。有了前面的佳作范评,学生就能胸有成竹对“病”文来剖析。我们通过剖析范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佳作,懂得“佳”在何处、“病”在哪里,更能认识到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讲究遣词造句,这样才能使作文表达得更加的生动具体。
  我给学生出示一段文字:
  妈妈很暴躁。一个星期天,我睡到了九点,妈妈叫我起床,我不起,妈妈给了我一巴掌,我只好起床。
  刚一出示,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病因在哪里,说这个事例写得不够具体。怎样来进行修改呢?通过上面的佳作的欣赏,他们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案。我把他们分成小组,大家合作修改,相互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再进行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妈妈见我没动静,这下可火了,只见她气得满脸通红,眼睛瞪得大大圆圆的,连脖子上的筋都鼓了起来,像一只母老虎一口要把我吞了似的,冲了进来,我吓得瑟瑟发抖……”
  要给学生创设的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和集体修改的方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们长期坚持下去。通过自主修改、互改,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我校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语文 “四读巧练”教学模式》提倡以读为本,要求教学设计要以“读”去统率课堂的读、思、议、练,把“练”巧妙地贯穿于读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同步达到巧练的目的,这就成为语文教学中颇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巧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尝试和把握。    一、抓准练的重点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体裁丰富
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揭示“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制定干予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健身运动处方课程占体育教育专业课时比例较低,该专业学生对运动处方内容了解较少,将来不能运
扩展阅读,是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点,向有关方面扩展的阅读方法。诚然,语文课本汇集了一篇篇典范之例,其内容亦丰富多彩,我们应当对语文课上的这些文章“深耕细作”,应该引导
目前,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容量,强大的服务功能,快捷方便的传播速度等优势,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的一大群体,互联网也在深入广泛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文章讨论了当前农村"光棍"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梳理,文章指出,当前的农村"光棍"研究主要是在"婚姻挤压视角"下的"数字技术"研究和"排斥视角"下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为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设计多种情境
“读写要结合”“ 把写挤进去”,我时常对自己敲这样的警钟。作为语文教师,我时时告诫自己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在中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觉得,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练笔不“小”。  一、用好课后小练笔,提高课堂实效性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经过阅读理解、深入研读课文后,都会有所感悟,有话可说。课文后的小练笔,设计得十分巧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是场景作文的特点,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我谈谈场景作文的有效指导。一、习作内容及要求此次的习作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要
【教学案情】  《秋天》是一首满怀热爱之情,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赞美秋天的诗歌。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热情。在这节课上,我与学生赏读了2~5小节,有这样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2~5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小节?  生:我喜欢第三小节。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