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SCP分析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SCP;课程定位;考核体系
作者简介:韩长军(1979-),男,山东平度人,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32-02
一、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而且深入地融合到各行各业中去,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管类专业能够培养出既懂管理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以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作为一门综合了管理学、信息技术、系统论等知识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正是培养符合这一目标人才的重要课程。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快,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学科知识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如何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规律,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个担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的课题。
二、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SCP分析
在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产业经济学中的SCP理论,构架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结构(Structure)-教学方式方法(Conduct)-教学绩效评价(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教学的内容结构方面(Structure)
(1)课程定位不明确。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大量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全部讲授,结果导致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不突出。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前导课程的学习普遍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对课程定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不仅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也有其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但其交叉学科的特点还是给教学内容的组织产生了困扰。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比较权威的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为例,在内容组织上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本身的理论体系,又有数据库、网络等前导课程的知识和电子商务等应用性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对面向经管类专业的本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将遇到很大的困扰。
(3)实践教学难以安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的教学环节有课程设计、操作应用、系统开放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安排能不能起到应有的实践效果,实践方式是否符合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效果不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本课程的软件等实践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经管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开发设计系统又往往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
2.教学方式方法(Conduct)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改进,在一般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一些教学方法,但总体来说与一般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无太大差别,缺乏新颖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量大且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绩效评价(Performance)
(1)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不理想。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在该课程学习上存在先天劣势。文科学生缺少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习惯于知识记忆的学习方法,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其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普遍存在对课程认识不足的错误,认为本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学得好坏没关系,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对抽象的理论体系与经管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即使学过计算机等前导课程,学习效果也大多较差。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上的先天劣势和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再加上相对抽象的课程理论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知识接受效果较差。
(2)缺乏系统的考核方式。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仍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复杂,涉及面广,如果全部纳入考试范围,考试难度大,学生压力大。但是如果考试内容只针对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则学生学习时又会出现功利性的现象,对于考试的核心内容重点学习,其他知识则不重视,而本课程的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再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考试显然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三、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探索
1.明确课程定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的定位是否明确,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组织重点突出、内容合理的教学内容。为此,结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定位是:经管类专业基础课,而不是计算机课程。由此可以确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讲授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信息、系统等概念;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知识,这些内容属于本课程前导课程应学习的内容,鉴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讲述,但不应作为重点;系统开发,这是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应重点讲授,主要讲授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扩展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属于课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范围,或后续学习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 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财会类专业学生可以与会计电算化等实践课程相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与EDI等实践课程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把本课程同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丰富、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除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由于本课程理论的相对抽象,使得学生感觉枯燥,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讨论、学生汇报甚至是开设网络论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案例教学时应选取与学生专业相符的教学案例,比如面向财会专业的学生时,可以选取某财务系统开发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这样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另外,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在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者邀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士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课堂,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有更广泛的交流时间和空间。
3.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标准的设置要既能够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不能拘泥于考试一种方式,应建立课堂考核、实践应用和理论考核三位一体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发现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经管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学生将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也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既懂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德民.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2]康杰.关于经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8,(8).
[3]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武胜良.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心得及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5).
[6]王初建.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3).
[7]潘恩林.基于领域模型的分析、设计和例证的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7).
[8]劳顿.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SCP;课程定位;考核体系
作者简介:韩长军(1979-),男,山东平度人,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32-02
一、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而且深入地融合到各行各业中去,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管类专业能够培养出既懂管理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以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作为一门综合了管理学、信息技术、系统论等知识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正是培养符合这一目标人才的重要课程。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快,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学科知识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如何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规律,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个担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的课题。
二、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SCP分析
在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产业经济学中的SCP理论,构架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结构(Structure)-教学方式方法(Conduct)-教学绩效评价(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教学的内容结构方面(Structure)
(1)课程定位不明确。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大量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全部讲授,结果导致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不突出。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前导课程的学习普遍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对课程定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不仅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也有其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但其交叉学科的特点还是给教学内容的组织产生了困扰。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比较权威的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为例,在内容组织上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本身的理论体系,又有数据库、网络等前导课程的知识和电子商务等应用性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对面向经管类专业的本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将遇到很大的困扰。
(3)实践教学难以安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的教学环节有课程设计、操作应用、系统开放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安排能不能起到应有的实践效果,实践方式是否符合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效果不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本课程的软件等实践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经管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开发设计系统又往往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
2.教学方式方法(Conduct)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改进,在一般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一些教学方法,但总体来说与一般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无太大差别,缺乏新颖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量大且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绩效评价(Performance)
(1)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不理想。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在该课程学习上存在先天劣势。文科学生缺少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习惯于知识记忆的学习方法,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其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普遍存在对课程认识不足的错误,认为本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学得好坏没关系,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对抽象的理论体系与经管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即使学过计算机等前导课程,学习效果也大多较差。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上的先天劣势和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再加上相对抽象的课程理论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知识接受效果较差。
(2)缺乏系统的考核方式。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仍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首先,“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复杂,涉及面广,如果全部纳入考试范围,考试难度大,学生压力大。但是如果考试内容只针对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则学生学习时又会出现功利性的现象,对于考试的核心内容重点学习,其他知识则不重视,而本课程的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再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考试显然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三、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探索
1.明确课程定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的定位是否明确,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组织重点突出、内容合理的教学内容。为此,结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定位是:经管类专业基础课,而不是计算机课程。由此可以确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讲授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信息、系统等概念;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知识,这些内容属于本课程前导课程应学习的内容,鉴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讲述,但不应作为重点;系统开发,这是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应重点讲授,主要讲授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扩展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属于课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范围,或后续学习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 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财会类专业学生可以与会计电算化等实践课程相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与EDI等实践课程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把本课程同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丰富、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除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由于本课程理论的相对抽象,使得学生感觉枯燥,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讨论、学生汇报甚至是开设网络论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案例教学时应选取与学生专业相符的教学案例,比如面向财会专业的学生时,可以选取某财务系统开发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这样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另外,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在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者邀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士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课堂,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有更广泛的交流时间和空间。
3.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标准的设置要既能够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不能拘泥于考试一种方式,应建立课堂考核、实践应用和理论考核三位一体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发现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经管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学生将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也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既懂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德民.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2]康杰.关于经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8,(8).
[3]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武胜良.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心得及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5).
[6]王初建.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3).
[7]潘恩林.基于领域模型的分析、设计和例证的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7).
[8]劳顿.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