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上修炼瑜伽功法的人愈来愈多了,最近连续有报载,某些大学内的体育课内容也增设了瑜伽功法。苏州外籍太太们将修炼瑜伽功法作为时尚。扬子晚报又刊出广州人健身新招:《每天偷闲练瑜伽》。尤其是白领阶层对神奇的瑜伽健身法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为此,笔者结合本人长期修炼功法的体会撰写短文如下,供功友们参考。
瑜伽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力的控制”,回溯到五千年前的古印度文化,当时的先哲们认为瑜伽代表一种“和谐”,通过呼吸调节,使身心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在大自然中观察万物,摄取某些动物姿态,再结合人类肢体特性,发展强调身心平衡、肢体伸展的动作,也就是所谓“瑜伽体位法”。
瑜伽体位法强调身心统一的概念,帮助肢体伸展、放松。每个缓和的动作配合呼吸训练,能按摩不同部位的内脏器官。
专注地呼吸很重要,因为控制呼吸,能使筋骨适当伸展,身体得到平衡。如果再辅以冥想静坐,不仅能抚平情绪,心灵也能获得平和快乐。
瑜伽功法起源于印度。印度瑜伽又源于三部神学圣典。一是薄迦梵歌(一首歌),二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经),三是易经(一本经)。
瑜伽功法可谓是世上最佳健身法之一,一旦人们接触并通过名师指导修炼该功法者,都会感到极大的荣幸和一发不可收,都会很自然地长期坚持修炼下去。
瑜伽功法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都是在修中脉,故瑜伽功亦可称之为中脉功,练功只运周天,在前后脉上转,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疏通经络祛病健身的作用,而要达到脱胎换骨式的身心健康,体会愉悦神往的境界,惟有修炼中脉。是故,古印度瑜伽、中国古易以及藏密一致认为:气不入中脉,有成者绝无。
中脉在哪里?何以只有修中脉才能有成?因人的脊柱充满着骨髓,它上与头部的脑脉相通,下与海底的性腺相连,它是人之生命中枢,人之后天功能与它密切相关。在瑜伽中,称中脉上的七个重要部位为中脉七轮:头顶为天轮即梵天轮;天门、眉心部位为月轮即眉轮;喉部为风轮即喉轮;心窝部为火轮即心轮;丹田部位为日轮即脐轮;丹下为水轮;再往下为海底轮。中脉乃上通天,下入海。
修炼瑜伽功法最明显的功效是柔软韧带,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减肥健美,活血化淤,气血通畅,防止肿瘤的发生,防治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脂肪肝、慢性胃肠道疾病、习惯性便秘、脊椎病与肩周炎等各类关节炎等疾病,对神经系统与胸腹腔内大多慢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修炼者,年龄达80岁以上高龄,四肢脊柱等全身关节犹如孩童般灵巧,故生活自理,轻松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最基本的目标了。
修炼瑜珈功务必使行动与意境统一,为此,必须掌握四条基本原则(即四到位):一是做到聚精会神地练,否则不是行功,而是行拳或体操。为此,练功时一定要除杂念,心安定,聆听录音,跟随录音导引词和乐曲声进入角色。二是行功时动作要按功法意境,展示出瑜伽功的神韵,时而聚精会神,顶天立地,时而情意绵绵,轻柔缓慢,时而刚劲野蛮,不可一世。动作要舒展大方,适可而行,行功者只要自己感到肌肉、筋骨的拉伸“叫上劲了”,就到位了。三是行功不能只看动作幅度的大小,里面有个“小劲”给上了,有些动作要有“小劲”,如脊柱微甩手指轻勾、轻点等。“小劲”上了就叫到位。四是呼吸的火候到位。该用武火时要给足量,量不足为不到位。量过为越位。武火必须配合在动作叫劲时,才是最佳效果。呼吸中的吸气、屏气、沉气、吐气,均需按录音导引给足。掌握了呼吸火候,可以事半功倍。但对于体弱多病或年岁较大者,考虑安全第一,用文火就可以了,等身体慢慢适应以后再行武火。
行功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屏气、沉气、吐气谓瑜伽呼吸法。在行动过程中掌握了要领则事半功倍。但对初学者,可能会不得要领,亦即不得法。为此,下面专门介绍一种瑜伽呼吸法的方法,以供参考应用。首先选择一种坐姿打坐好,脊柱伸直,将腰部稍微上提,下颌稍内收。两手拇指和食指结成圆形,其余手指自然伸直,手指自然放于膝盖上,手心朝前上。此亦叫瑜伽手印。整个身子骨放松,如此调整好后即可练习瑜伽呼吸法。开始时鼻中缓缓呼气使腹部往里瘪,缓缓地将气呼出去,同时头颈微前倾。一边吸气,以便舒展胸部,头仰到最大限度时,吸气动作完成,气也吸足了。然后屏住呼吸并慢慢低头回到颌部内收状态,此时气也已沉入了丹田,小腹鼓起,约10秒到30秒后,放松胸部,收紧腹肌,瘪腹把气全部呼出去。这算作一次,休息片刻,反复练习5至10分钟。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熟练后屏息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掌握,但以不感到呼吸急促和疲劳为限,吸气、屏气(包括沉气)和呼气的理想比例是1∶4∶2,达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样呼吸的奇妙好处是使肺功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使体内摄取的氧含量显著增加,肺活量得到显著增强,血液得到净化,神经会得到调节,心灵也会产生一种宁静的感觉,进而恢复旺盛的生命力。
瑜伽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力的控制”,回溯到五千年前的古印度文化,当时的先哲们认为瑜伽代表一种“和谐”,通过呼吸调节,使身心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在大自然中观察万物,摄取某些动物姿态,再结合人类肢体特性,发展强调身心平衡、肢体伸展的动作,也就是所谓“瑜伽体位法”。
瑜伽体位法强调身心统一的概念,帮助肢体伸展、放松。每个缓和的动作配合呼吸训练,能按摩不同部位的内脏器官。
专注地呼吸很重要,因为控制呼吸,能使筋骨适当伸展,身体得到平衡。如果再辅以冥想静坐,不仅能抚平情绪,心灵也能获得平和快乐。
瑜伽功法起源于印度。印度瑜伽又源于三部神学圣典。一是薄迦梵歌(一首歌),二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经),三是易经(一本经)。
瑜伽功法可谓是世上最佳健身法之一,一旦人们接触并通过名师指导修炼该功法者,都会感到极大的荣幸和一发不可收,都会很自然地长期坚持修炼下去。
瑜伽功法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都是在修中脉,故瑜伽功亦可称之为中脉功,练功只运周天,在前后脉上转,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疏通经络祛病健身的作用,而要达到脱胎换骨式的身心健康,体会愉悦神往的境界,惟有修炼中脉。是故,古印度瑜伽、中国古易以及藏密一致认为:气不入中脉,有成者绝无。
中脉在哪里?何以只有修中脉才能有成?因人的脊柱充满着骨髓,它上与头部的脑脉相通,下与海底的性腺相连,它是人之生命中枢,人之后天功能与它密切相关。在瑜伽中,称中脉上的七个重要部位为中脉七轮:头顶为天轮即梵天轮;天门、眉心部位为月轮即眉轮;喉部为风轮即喉轮;心窝部为火轮即心轮;丹田部位为日轮即脐轮;丹下为水轮;再往下为海底轮。中脉乃上通天,下入海。
修炼瑜伽功法最明显的功效是柔软韧带,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减肥健美,活血化淤,气血通畅,防止肿瘤的发生,防治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脂肪肝、慢性胃肠道疾病、习惯性便秘、脊椎病与肩周炎等各类关节炎等疾病,对神经系统与胸腹腔内大多慢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修炼者,年龄达80岁以上高龄,四肢脊柱等全身关节犹如孩童般灵巧,故生活自理,轻松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最基本的目标了。
修炼瑜珈功务必使行动与意境统一,为此,必须掌握四条基本原则(即四到位):一是做到聚精会神地练,否则不是行功,而是行拳或体操。为此,练功时一定要除杂念,心安定,聆听录音,跟随录音导引词和乐曲声进入角色。二是行功时动作要按功法意境,展示出瑜伽功的神韵,时而聚精会神,顶天立地,时而情意绵绵,轻柔缓慢,时而刚劲野蛮,不可一世。动作要舒展大方,适可而行,行功者只要自己感到肌肉、筋骨的拉伸“叫上劲了”,就到位了。三是行功不能只看动作幅度的大小,里面有个“小劲”给上了,有些动作要有“小劲”,如脊柱微甩手指轻勾、轻点等。“小劲”上了就叫到位。四是呼吸的火候到位。该用武火时要给足量,量不足为不到位。量过为越位。武火必须配合在动作叫劲时,才是最佳效果。呼吸中的吸气、屏气、沉气、吐气,均需按录音导引给足。掌握了呼吸火候,可以事半功倍。但对于体弱多病或年岁较大者,考虑安全第一,用文火就可以了,等身体慢慢适应以后再行武火。
行功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屏气、沉气、吐气谓瑜伽呼吸法。在行动过程中掌握了要领则事半功倍。但对初学者,可能会不得要领,亦即不得法。为此,下面专门介绍一种瑜伽呼吸法的方法,以供参考应用。首先选择一种坐姿打坐好,脊柱伸直,将腰部稍微上提,下颌稍内收。两手拇指和食指结成圆形,其余手指自然伸直,手指自然放于膝盖上,手心朝前上。此亦叫瑜伽手印。整个身子骨放松,如此调整好后即可练习瑜伽呼吸法。开始时鼻中缓缓呼气使腹部往里瘪,缓缓地将气呼出去,同时头颈微前倾。一边吸气,以便舒展胸部,头仰到最大限度时,吸气动作完成,气也吸足了。然后屏住呼吸并慢慢低头回到颌部内收状态,此时气也已沉入了丹田,小腹鼓起,约10秒到30秒后,放松胸部,收紧腹肌,瘪腹把气全部呼出去。这算作一次,休息片刻,反复练习5至10分钟。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熟练后屏息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掌握,但以不感到呼吸急促和疲劳为限,吸气、屏气(包括沉气)和呼气的理想比例是1∶4∶2,达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样呼吸的奇妙好处是使肺功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使体内摄取的氧含量显著增加,肺活量得到显著增强,血液得到净化,神经会得到调节,心灵也会产生一种宁静的感觉,进而恢复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