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需求分析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项目学习模式中的需求分析探究影响该模式效果的因素。研究从“生态路径”的框架展开,对108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项目学习过程。调查表明:项目学习模式需要分阶段进行需求分析;七大分析要素在不同阶段对项目学习的影响各有侧重;需求分析是项目学习模式发挥成效的助推器。
  关键词:需求分析;项目学习;生态路径;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1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4.04.002
   1 . 引言
  项目学习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合作或独立完成等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完成目标情境所需要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李丽君,2009:23)。项目学习模式在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表明该模式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的项目学习模式存在“学生主体性”缺位、教学设计随意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项目任务的设计少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二是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最终任务成果的质量,忽视教学过程等重要方面;三是项目任务设计脱离目标情境需求。毋庸置疑,此类封闭式的、自上而下式的、静止式的设计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学习模式的效果和质量。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在项目学习模式下引入需求分析,以“生态路径”作为分析理论框架,研究推动项目学习模式发展的因素,以期为项目学习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2 . 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取生态路径模型作为需求分析框架,主要依据教育生态学的理念。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黄远振,2007)。“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Bronfenbrenner主张把人的发展放在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与其所处的不断发展的环境之间逐步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说人要适应环境,人也造就了环境。英语能力的培养既不完全是为了适应环境(简单理解为社会需求),也不可无视环境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 125)的分析模型采用生态路径(ecological approach)的框架,以环境情景为土壤,学习者信息等七方面为生态元素,分析了各要素在本土化的情景中生长、发展的过程。(见图1)


  七方面要素包括:(1)学生专业信息:学生将来用英语进行的任务和活动——目标情景分析和客观需求;(2)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者学习经历、文化信息、学习目的和期望——想学的知识、主观需求及学习方法和策略;(3)语言信息: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前情景分析;(4)学生的欠缺:(3)与(1)之间的差距;(5)学习需求:针对欠缺的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6)如何在目标情景中交际:目标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和技能的知识——语言分析、语篇分析和体裁分析;(7)学习者课程需求。Dudley Evans和St.John的模型从学生作为自然人、语言的使用者及语言学习者等角度出发,从七个方面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最大量的语言、技能学习的分析并最终得出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随意性,是迄今为止外语需求分析最新、最完善的理念(陈冰冰,2009:125)。
   3 . 研究设计
  3 . 1 研究问题
  (1)生态路径框架下,各需求分析要素在项目学习模式中的最佳介入时间是何时?
  (2)跟踪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一个周期的项目学习过程,各分析要素的特征有哪些?
  (3)基于项目学习的需求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什么指导作用?
  3 . 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院来自3个不同专业的105名大二学生及3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
  3 . 3 研究步骤
  (1)实验1:跟踪3个使用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班级,就生态路径框架下七要素的最佳介入时间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出结论。
  (2)实验2:结合实验1的结论,设计一轮项目学习任务,对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需求分析七要素对项目学习的影响,得出分析结论。
  3 . 4 调查结果
  (1)分析要素最佳介入时间调查:问卷调查在使用项目学习模式的3个大二班级中展开,收回有效师生问卷102份,问卷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在项目学习进行的过程(项目学习前、项目学习中和项目学习后)中进行七项分析要素必要性统计,学生与教师的结论基本一致,90%及以上一致的选择被视为共性选择,经统计,90%及以上的参与者认为:项目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分阶段进行需求分析能够促进需求分析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项目学习全过程的需求分析,本轮分析针对参与项目学习的105名学生。结合需求分析最佳接入时间,设计新一轮的项目学习内容,各要素分析结果如下:
  (表2见下一页)
   4 . 讨论
  4 . 1 项目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介入时间
  从环境情景维度看,90%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项目学习的设计应该以环境情景为依据。原因主要在于多数学生关注自身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在访谈中,学生反映希望课程设置能够满足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需求。这一结论与教育生态学理念相吻合:教育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一方面、教育受制于社会各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应根据社会现状及发展趋势而不断完善其内部结构来建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薛金祥,2013:163)。因此,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环境情景因素为基础。   项目学习前阶段,学生的专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语言信息、学生的欠缺、学习者课程需求5个维度的需求在此阶段凸显。其中学生专业信息、学生的欠缺、学习者课程需求影响较大。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首先,大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许多学生认为如果项目学习环节融入专业英语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对学习目标、能力欠缺不清晰。在与3名受试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学生知识欠缺也不明确。因此,在项目学习开始前,学生专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语言信息、学生的欠缺、学习者课程需求方面的调查可以为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项目学习进行阶段,语言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需求、如何在目标情景中交际4个维度的需求占主导。其中,语言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需求维度的需求最为明显。产生这样结果的理由主要有这几方面。首先,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重视教师的关注与评价,希望在学习过程中给老师留下积极的印象,得到教师的认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影响,要求自己能够展示自我或超越他人;有学生反映项目学习过程推动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自身发展有益;也有部分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反映缺乏学习动机。其次,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困难。具体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学习策略欠缺、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困难、情感因素的问题等等。第三,多数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语篇、体裁分析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难以从本土语境顺利转换为英语语境,较好地完成交际任务。因此,项目学习进行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需求、如何在目标情景中交际方面的需求。
  项目学习结束后阶段,学生在学习需求、学生的欠缺、语言信息方面还存在需求。但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语言信息需求。原因在于:一方面,经历了整个学习环节,多数学生从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表现感受到知识、技能、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欠缺,产生了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希望自己作品中不确定的语言表述得到教师的指导与示范。因而,项目学习结束后,教师仍需要关注和满足学习者语言信息、学习需求,学生欠缺方面的需求。
  从以往的项目学习教学与研究来看,动态性的需求分析常常被忽视。而以上的调查表明学生在项目学习全过程中,需求呈现阶段性的动态变化。这一调查结果与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课程设置并不是线性的、静态的,有必要进行间歇性的、持续性的需求分析(辜向东,2002)。课程中持续性需求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们获取变化中的信息,还可以兼顾评估的作用,为重新调整课程实施方案提供最新的依据(陈冰冰,2009:125)。
  4 . 2 项目学习各个阶段的需求阶段性特征
  (1)项目学习前阶段
  该阶段的需求特征主要体现为需求内隐性。从参加项目学习任务的学生访谈中,笔者得到类似的反馈:学生对项目学习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要求;学生不太清楚从项目学习任务中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然而从半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来看,76.9% 的学生希望项目学习设计内容与专业相关;61.9%的学生希望教师了解自己的情况;95.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了解自己当前的语言能力。学生的需求显得具体而强烈。通过学生专业信息、个人信息、语言信息、学生的欠缺、学习者课程需求等维度的需求分析能够使得学生的需求外显化,从而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一手资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动机(应考、应用能力培养、兴趣),环境因素(教师的期待、群体态度、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因素(任务型、交际型、分析型)。语言文化需求,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和语言技能需求等方面入手设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项目进行阶段
  项目学习进行阶段,学生的需求有具化性特征。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任务期间产生了一系列更为明确的需求:95.2%的学生希望老师给予学习方法、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化、语言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生不清楚如何在目标情境中交际。因此,教师在本阶段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包括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指导、跨文化交际信息和相关语言知识的指导。随着项目学习教学的展开,学习者差异、学习障碍、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突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影响力的需要、自我突破的、教师关注的需要、群体表现、同学评价、师生关系、对待压力的态度、心理调适能力、学习态度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情感策略(比如自我激励、心理调适、减少焦虑等),注重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项目学习的顺利完成。
  (3)项目学习结束后阶段
  项目学习任务结束后,学生的需求呈现消退性。尽管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此阶段仍存在语言信息、学习需求、学生的欠缺方面的要求: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一轮项目学习后语言能力的变化, 98%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评价、指导及正面示范。然而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到需要对本轮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多数学生没有考虑过本轮学习对今后学习的启示。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教师重视反馈,注重强化学习策略的教学,为下一轮学习做好铺垫。
  4 . 3 基于项目学习的需求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非英语专业的许多学生对英语学科缺乏兴趣与积极性。这样的现状成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困境。因此树立学生的信心,燃起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前提。项目学习模式在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不少研究者的验证。然而,在对大学英语中的项目学习过程的调查研究看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学习模式需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教师指导为依托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正如Long所说: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针对学生在项目学习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设计项目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力。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灰心的孩子建立自信(Guy Claxton, 2005)。    5 . 结语
  对外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可以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束定芳,2004:19)。从生态路径的视角分析项目学习各个阶段的需求,顺应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自然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需求分析、及时反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信息的方法。重视在项目前阶段激活学生的需求;项目进行阶段维持和满足学生的需求;项目结束后激发学生的需求为下一轮学习打下基础。本研究只探讨了该模式中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从教师等其他角度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Bronfenbrenner U. Ecolog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A]. In Gauvain M & Cole M(eds.). Rea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2nd Ed.)[C]. New York: Freeman, 1993: 37-43.
  Dudley E. T. & M. S.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 CUP, 1998.
  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M]. Cambridge: CUP, 2005.
  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辜向东.怀疑与误解——评《文汇报》文章“要素质还是应试”[J].外语界,2002(6):66-70.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李丽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09(8):23-2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63-16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南疆,维吾尔族学校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来授课的时间不长。维吾尔族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随着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汉双语教育和国外三语和多语教育等的发展而引起关注。对于南疆维吾尔族学生,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习得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习得的发展和延续。本文以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和英语学习为例,讲述二语习得和三语习得的特点并分析其异同点为南疆维吾尔族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南疆维吾尔族学生;双语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英汉语言对比等角度作分析对比,宏观上对国内外有关中国英语词汇概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中国特色英语词汇“土豪”,由浅入深地分析土豪文化的社会内涵,阐明中国英语词汇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呼吁国人应当注重中国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中国英语;土豪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是上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然而有关他的研究一直与其作品声誉不符。纵览50年来西方的衣修伍德研究历程,依然存在着对作家作品的种种偏见和谬误。不过明显可见,从最初切入作家身世和性格的传记研究,到从文本与社会历史关系入手的社会历史批评,再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综合研究,衣修伍德研究渐由平面趋向立体化,对其作品价值也由争议走向肯定。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当代
期刊
摘 要:为培养高素质的适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合肥学院在部分专业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此改革中,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英语采用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一年制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显示:一年制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模块;大学英语;一年制;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重视教材的知识体系及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因而课堂教学容量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目标始终以中等生的学习需要为目标,因而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缺乏人文关怀,阻碍了优等生和困难生的适度发展。本文从差异客观存在、构建“生态课堂”、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和实现教师有效指导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原由、方法与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作为语用策略的模糊限制语在口头和书面语篇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应用和研究价值。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的元理论意义,结合认知语用观和语篇分析,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特有的语篇功能。表现在构建语篇内在语境,传递语篇信息;实现语义衔接,表达深层含义;凸显语篇宏观结构,表达作品主题等。把模糊限制语与语篇功能相结合对文学语篇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语用能力与作品欣赏水平。  关键词: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史瓦兹跨文化理论为框架,以中美主流报刊分别刊登的关于伦敦奥运会刘翔事件为主要语料,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体育报道语篇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中英文体育报道语篇的不同点,最后运用史瓦兹跨文化理论解读中美体育报道当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评价理论;介入资源;中英文体育报道;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
期刊
摘 要:威廉·巴勒斯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代表作《裸体午餐》中,成功地使用了剪裁法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毒品世界。本文从内容简介、创作手法、作品评价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裸体午餐》一书的理解。  关键词:威廉·巴勒斯;《裸体午餐》;剪裁法;赏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自建700175词次学术论文语料库(Academic Paper Corpus,简称APC),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从词汇的覆盖率、频率等角度分析研究Coxhead于2000年所推出的由570个词族①所组成的“学术词汇表”(Academic Word List,简称AWL)。结果表明,AWL词族在APC中覆盖率为10.9%,证实了Coxhead学术词汇表
期刊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兼具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小说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巧合与暗示所体现的生活悲剧性思想与宿命论探究作品中的自然主义;通过挖掘作品对残酷罪恶工业社会的控诉和对虚伪宗教与道德的揭露,探究其现实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苔丝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94-4 doi: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