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进来,呼出去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进来,呼出去”,这六个字,是我在一座寺院迎门的颓壁上读到的,无意间一抬眼,不知为何,这个藏在满墙文字汪洋中的句子竟自己浮凸出来,要我认出它。仿佛被久候的人轻轻拍了一下肩膀,心一动——噢,你终是来了。薄薄的欢喜,登时掠过忧伤的心堤,是一种松绑的感觉。然而,我却不曾滞留,目光挪开的当儿,脚步已然随着众人走远。
  春光正好。游寺院的时候,心里一直默诵着那六个字——“吸进来,呼出去”。默诵“吸进来”的时候,当真就在吸进来;默诵“呼出去”的时候,当真就在呼出去。发现自己默诵得越来越舒缓时,知道自己是在做着深呼吸了。
  香烟缭绕。耳畔是木鱼与诵经的寂寂长音。
  那么多人“呼”地拥到一个花池前,指着花池里几株扭曲丑陋的植物争论着这究竟是什么花。那植物刚刚冒芽,一簇簇褐色的叶尖在枝头紧紧抱住自己,还没有舒展开来的意思。——是呢,这到底是什么花呢?这时候,一位老者走过来,指着一簇褐色叶子的中央说:“看这里——”我凑过去,仔细端详他指着的地方。原来,那叶子中央隐藏着一个极小的花苞!“是牡丹啊!”老者说,“这一株,是白色的;这一株呢,是红色的;这一株最名贵,是紫色的,名叫‘紫二乔’。”
  大家听罢几乎齐声叹起气来——叹自己早来了一步,没看到牡丹花开。我被这沮丧的叹息洪流裹挟着,差不多也要跟着叹息了。但是,我很快让自己止住,俯身对着那尚处于“婴儿”阶段的花与叶,做深呼吸。
  若不是那老者相告,我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一截截柴火般干枯粗糙的枝干正酝酿着一场无限华美的盛开。眼下,她还没有准备停当,但她绝不是存心让我错过她的花期。我本不是为着她而来,没有理由要求她为我提前开放。我愿意为不久后的那个日子付出一些美丽的猜想,也愿意听凭这美丽的猜想熏香我的每一缕情思。
  已经很好了——在这几株牡丹花前,吸进来邂逅的欣悦,呼出去错过的懊恼。
  许多时候,我是在颠倒的状况下呼吸的——吸进来不当吸的,呼出去不当呼的。谬误的呼吸,弄乱了自己的心。曾经嘲笑过在烂泥塘中扑腾的鸭子,只隔了一道水坝,那边就是倒映了蓝天绿柳的清水池塘,傻傻的鸭子,却不懂得“弃暗投明”的道理,只管执著一念地在烂泥塘里把自己越洗越脏。“那边多好啊!”我跟鸭子们说,一心巴望着它们能听懂并领受我的美意,毅然转身,头也不回地奔赴清水池塘。但是,它们辜负了我。而我,又是谁眼中傻傻的鸭子呢?当我执著一念地在烂泥塘里把自己越洗越脏的时候,我正辜负着谁?我吸不进清爽,呼不出污浊,胸中淤塞了那么多的不快,我的倒映了蓝天绿柳的清水池塘究竟在哪里?
  也有过堪慰心怀的呼吸。却难做到心地清明,了无挂碍。呼吸的通道太逼仄了,不晓得三万六千个毛孔原是都可以成为吐纳之器的——纳天地精华,吐凡俗浊气,纳就纳得充分,吐就吐得彻底,让每一寸肌肤都在这一纳一吐间得到荡涤,每一个念头都在这一纳一吐间得到洗礼。
  吸进来,是一次重生;呼出去,是一次涅槃。
  伫立于春光中,我痴痴地想:在牡丹盛开的时日与她相遇是可堪艳羡的;误认了牡丹月,忽略了牡丹花苞是可堪叹惋的;错过了牡丹的盛开却幸运地认出了她,且能够在一个真实的花苞上揣想她倾国倾城的容颜,是可堪玩味的。至于我,默诵着一个一见面就牢牢跟定我的句子,在看似枯败的牡丹花茎前想着明艳的心事,不怨艾,不懊恼,一如那些初生的牡丹花叶,紧紧抱住自己雍容的愿望,等待一场必然的绽放与飞翔——这是我清贫生命中一个多么奢华的时刻!
  游罢寺院,众人的脚步开始把我往外带。走到那面颓壁跟前,我站住了。这回,却是想让刚刚苦心教会了我呼吸的那个句子看清这朵俗世之花一次不寻常的美丽颤动——吸进来,呼出去。
  此刻,那个句子在满墙文字的汪洋中浮凸得愈发分明了。“只有真正需要我的人才能认出我。”我听到它在说着这样的话。我颔首,内心充溢着独得的隐秘欢悦——在春天之外,我又意外地获赠了一个春天。
  [感悟]这是一篇游记散文,然而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所不同的是,本文侧重于对“游物”其中的一个景点——寺院迎门的颓壁上的“吸进来,呼出去”六个大字有感而发,尤其是由此生发开去,启发读者对如何“吐故纳新”的认识。因此,这篇散文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游记,而是借游记的样式,达到咏物抒怀的目的。这篇文章启发我们,“吸进来,是一次重生;呼出去,是一次涅槃”的生命律动,在生命“呼吸”一“来”一“往”、一“进”一“出”的过程中,只有吸进去“春天”般的“绿”,才能够“呼出去错过的懊恼”。语言优美、智慧,充满禅机与哲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其他文献
高考诗歌鉴赏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很好地反映出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但它的提问多种多样、变化无端:景象、形象、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往往让考生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造成失分。下面,以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帮助考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步骤,以期给考生有益的启示。  一、“意境情感”型  1.命题特点。此类题型一般从两个方面来
期刊
游了寒山寺后,那旷远的钟声,久久撞击着我的心扉。吴中古寺,蕴涵文化价值的确实不少,唯有寒山寺声名远播。古寺的钟声,张继的诗,是一只大鹏的劲翼,背负着它,早已翱翔在云天之外。  然而,遥想当年,一个风高月暗的秋夜,古寺旁,枫桥边,摇摇荡荡地泊下一只孤舟,冷月滑下了山脊,风霜遍地,在寒气相逼的秋夜,数只乌鸦声声悲啼。萧萧江枫,点点渔火,映着舟中的愁客。这钟声还有现在的况味吗?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学
期刊
优秀记叙文一般有三个基本要求: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应该人人明白。然而,现在很多考生写记叙文,多是信马由缰的作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更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描写。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
期刊
凝视  冯永杰    对一幅名画凝视  对一束鲜花凝视  对一抹远山凝视  对一泓碧水凝视    凝视,是一种品味    对一尊塑像凝视  对一座丰碑凝视  对一面旗帜凝视  对一枚勋章凝视    凝视,是一种瞻仰    对一片竹林凝视  对一扇窗口凝视  对一行大雁凝视  对一叶归帆凝视    凝视,是一种思念    对一个老人凝视  对一群孩子凝视  对一双泪眼凝视  对一朵笑靥凝视    凝
期刊
这篇撼人心魄的小小说,以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为描述对象,以“圣诞礼物”为线索,用一个饱含真情的故事,讴歌了纯真的童心和真挚的爱,谱写了一曲温情的爱的颂歌,告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人们,不要將“冰冷的手”伸向那“暖烘烘的小脸蛋”。其实,在孩子们那稚嫩的胸腔里,流淌着最真挚、最纯洁的爱。这种爱甚至会比成人更炽热、更无私;这种爱就像永恒的星辰,璀璨耀眼,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作品的写作技法主要表
期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梦想登临泰山的愿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登顶飞来峰后的豪情。古人喜欢登高,常以五岳为尊。或许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我们这些后生的血管里也流淌着对登临的向往。  一  登临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追求的是梦想,追求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俗语有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有理性的追求,而不是像野兽那样只对
期刊
小小说《做客》反映了这样一个并不鲜见、令人悸动的事实: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孩子们都快忘记他们是“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爸爸妈妈是客人一样,放假去与他们相聚,被孩子们理解为是到“他们家”做客。“家人做客”,反映了一种莫可奈何的社会现象,令人动容的同时,能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1.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巧妙安排。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但是作者又写了那群小伙伴,这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同学们在翻译时失分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找准命题老师给定的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因为文言文翻译题,一个句子往往会给定两到三个得分点,阅卷者根据采分点予以给分。下面以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为例,总结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采分点,以期帮助同学们有效备考,提高翻译题的得分
期刊
登抱犊观日出,早在宋、金时期就成了达官显贵阶层的一大雅好,也留下了不少有关抱犊观日出的诗文。据考,古时抱犊寨上有“望海亭”,即为观日出而建,所以以“海亭”命名,可能有“云海”之意。古代的“望海亭”几遭破坏,已不得见。  观日出,只能在凌晨时方可一睹壮景。由于抱犊景区的客运索道所规定的第一班“空运”早已红日高照,所以不得不在山上留宿过夜。  昨游“老鹰峰”之后,又在“天池”呆过午夜,睡下时一直担心早
期刊
手头有一部《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词目——驿站,诠释为: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处。后面还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词目,林林总总,凡20余条,在惜墨如金的词典中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可见这词条的负载是相当沉重的。  渐渐地,心头也跟着沉重起来,窸窣翻动的书页,翻卷起一幕幕褪色的史剧,云烟漫漫,翠华摇摇,在车轮和马蹄声中连翩而过。那快马的汗息挟带着九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