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amor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讲 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每次讲座可根据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专题内容进行。如升学考试前举办“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的讲座;新生进校后,举办“如何适应新环境”讲座;为青春期到来的学生举办“青春快乐谈心会”以及“异性交往的技巧”等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的内容都是中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会受到他们的喜爱。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观察,敏锐地把握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开展讲座,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所迫切关心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进行的次数不宜过多,不要为开讲座而开讲座,而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说来,每学期进行2~4次是比较合适的。
  
  二、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一)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
  指导模式实际上是指辅导者在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的素质、专长、兴趣、性格等基础上,对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指导。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一起讨论分析。可见,指导模式更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技能训练,并使他们能将这种技能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
  目前,不少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每个星期有固定的时间向学生和家长开放,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精神分析的治疗模式、行为主义的治疗模式、人本主义的治疗模式、认知治疗模式以及折中的治疗模式等,在学校心理辅导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要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具有心理治疗资格的心理咨询员,才能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治疗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团队辅导员等,都不能轻易地凭经验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随便作出结论。
  (三)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指导,遵循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和谐发展。发展模式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发展障碍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关注他们下一阶段发展的准备情况。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矛盾以及这一阶段主要待解决的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实际上,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所有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注意帮助不同年龄段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各自的发展任务,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危机进行积极的预防、引导和干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而且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四)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影响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应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重社会角色、性别差异、社会习俗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对心理辅导结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模式
  (一)定期心理健康咨询、治疗模式
  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及时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纠正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他们对自己和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原有不良的态度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良好的适应。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学工作者,定期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起步较晚,有关部门对学校中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迄今为止还没有严格的资格认定,但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从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工作的教师要有一定要求。他们应该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受过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训练,懂得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因此,不能用班主任或团队干部来代替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
  学校要办好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也可以定期邀请有关专业咨询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除了必须遵循一般心理咨询的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针对情况,给予教育;启发对方,解除负担;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绝对保密,维护德性;预防为主,促进健康。
  另外,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应主要遵循教育模式,通过定期的心理咨询,帮助来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人生目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当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也会遇到个别患有神经症、轻度心理异常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员可采用教育和诊断相结合的模式,帮助他们认识症状,消除其心理上的压力,提出咨询和治疗建议。对那些有较重精神障碍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实际教学和生活中,许多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密切相关,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必须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咨询人员要与家长、教师一起,分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渗透模式
  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或矫正不良心理行为习惯,实现教书育心的过程,就是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渗透模式。
  渗透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法之一,其原意是比喻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其他事物或其他方面。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在时空方面处于趋同状态,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在一天天地形成。因此,可以说渗透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普遍模式,要真正做到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修养,还要能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无处不在,怎样使心理健康教育恰当地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关键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培养。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模式
  如前所述,环境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校园环境不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校园的文化、精神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形成优良的校风,营造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基地,满足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要为搞活动而搞活动,而应达到为中小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实施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功能,使中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生活、生存的本领,发展各种能力,学会生存。
  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各种学生社团、科学兴趣小组、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广播站、航模小组等,这些具有科学性或艺术性的文化活动,不仅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兴趣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培养,如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懂得欣赏和创造美,锻炼独立能力,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学校和教师要为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好组织、指导工作。首先要净化社会生活环境,创造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有了这些有利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展文化活动,如创设学校文化园地、开展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组织活动课程等。
  (2002年1月~12月师资培训讲座纲目及刊登期数的说明请参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1月刊P33页。读者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与本栏目编辑联系,联系方式见版权页。)
  栏目编辑/王 莉
其他文献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由于青春期教育的滞后,使他们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常常陷于困扰之中。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缺少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往往导致心理困惑、心理疾病的发生。    令人深思的一个案例    某高一女生,与异性同学有交往障碍。突出表现为,一见到某男生就心跳得历害,
期刊
活动名称:我不生气——学会控制愤怒情绪  活动目标:  1 察觉宣泄愤怒情绪的方法及其后果  2 思考避免生气的方法  3 学习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活动重点:学习使用“抗拒性独语”控制愤怒情绪。  活动难点:察觉宣泄愤怒情绪的方法及其后果。  设计背景说明:学生已上过情绪类课程,了解情绪的种类及A—B—C理论。本活动设计适合初中一、二年级。  教学准备:  1 演示文稿  2 “情绪温度计”检核表
期刊
师生关系的特点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张永红  学生与教师的交往随着生理与心理年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小学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在刚进入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在小学生面前,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并开始对教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对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报以
期刊
上期我们刊登了北航附中“教师成长小组”活动的上半部分,本期请您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师成长小组”系列活动之三:独特的我  [预期目标]  1 进一步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 增强关注自我的意识,并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3 初步形成在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想。  [活动过程]  1 托气球  准备好若干气球,各小组围成圈,由托一个气球开始,逐渐增加到若干,要求气球要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正面鼓励法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特别需要尊重,教师不要随意批评、训斥自卑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  例如: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即使没有答对,我也鼓励地说:“你能积极举手发言,有勇气,很不错,我非常佩服!”或者说:“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我相信下次你一定能答对!”再比如:有自
期刊
四川    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年迈出新步伐  继2d01年9月贵阳会议之后,成都市结合教育部基教司德育处《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全国八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工作(成都市为八大实验区之一),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首先,成都市教育局于今年初正式颁布了《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及附件《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评估细则》。该文件对成都市未来5年中小学心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尊重人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为原则的,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倾听,要善于倾听。    一、忽视倾听的原因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给我们造了两只耳朵一张嘴,就
期刊
在2002年2月刊中,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心灵家园”网站的部分内容,限于篇幅,此文分两部分刊登,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四、“心灵家园”网站栏目的内容与功能    当你轻轻点击“心灵家园”,《致爱丽丝》的乐曲在耳边响起。你可以在“心灵绿洲”漫步,“心灵港湾”浏览,“心理档案”查询,也可以在“心灵之约”与专家交谈,与辅导员对话,与同伴交流。“心灵家园”为你提供了集阅览、咨询、交流和娱乐为一体的学
期刊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当考生意识到考试情境或考试结果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中考、高考期间,考生的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控制考生考试焦虑的关键所在是:让每个考生都拥有一颗平常心    一、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焦虑    耶基斯一多得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成绩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
期刊
[编者按]  林崇德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2000年全国劳模,2001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并担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基础教育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对路子”,本刊记者走访了林崇德教授。  问:林老师,您好!您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走对路子,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一问题呢?  答:进行心理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