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升级将明显加快
2003年中国经济在总量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而又紧迫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将因此而明显加快。
1.产业结构将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倾斜。面对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2003年及今后传统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塑料、电气机械及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应该看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个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过程。因此,提高这些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含量,是2003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配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升级,国家将在国债的使用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上支持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并利用外资并购、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手段,改造、重组国有企业,进而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
2.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峰逼近”的背景下,我国既不能以弱化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也不能待工业化完成之后再过度到信息化。有鉴于此,十六大报告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2003年,我国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总体思路,加快生物工程、新材料、通讯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的发展,并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为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2003年,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先导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第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与2002年农业的平稳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增长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2002年前三个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同期增长6.6%,慢于GDP的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慢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3.4个百分点,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2002年经济强劲增长背景下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为改变目前失调的三次产业结构和有效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国家已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引导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金融保险、邮电通信、航空旅游的对外开放力度,预计2003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达到7.4%,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将逐渐趋于协调,物流、社区服务、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加入世贸效应逐显制造业大有可为
总体上看,加入世贸组织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明显大于挑战,其中机电、轻工、纺织行业的受益程度更加明显。2002年1~9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到48%,9月份达到创纪录的154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57%,是拉动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从纺织业看,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增长12.3%,进口增长3.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9.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的贸易顺差,是全国贸易总顺差额的1.64倍。从轻工行业看,2002年1~9月,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5%,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出口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为23.6%,对行业贡献率为28%。此外,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摩托车、食品、造纸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因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环境好转,产销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2003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制造业在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仍将大有作为。首先,由于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发展前景看好,再加上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产生的实际效应,200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其中纺织、机械电子、冶金行业1~9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2%、41%、53.4%。这些投资将有一部分在2003年形成生产能力,而形成的生产能力中又有很大部分是面对国际市场的。其次,制造业的全球化或国际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外资企业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进一步接轨的情况下,很多跨国公司已计划在2003年将中国作为其全球的生产基地,从而带动中国制成品的出口。再次,经过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年左右的磨合期,我国已初步积累了应对挑战的经验,2003年一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完善14个行业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将逐步建立超前反应、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进出口调控体系,启动71大类重点敏感商品的进口预警系统和汽车、化肥、钢铁行业预警机制。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我国进出口的环境将进一步好转,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水平和能力将大大增强。
投资力度不减相关产业适度发展
从影响投资的因素看,2003年国债投资力度将可能逐渐减弱,但外商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同时经济景气回升相应地提高投资回报的预期,民间投资也将逐渐启动,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将达到50900亿元,增长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扩大对钢铁、建材、电力、石油等产品的需求,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石油、电力作为重要的能源类行业,在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带动下,将保持适度增长规模。从石油行业看,2003年,我国石油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石油产量增长率可望继续稳定在2%左右,并突破年产1.7亿吨大关的可能。但由于供需仍存在巨大缺口,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成品油配额总量预计将达到2530万吨。从电力行业看,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外商投资和贸易出口的加快,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煤炭行业、化工等高耗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预计200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增速为8%,用电量将达到17300亿千瓦时左右;发电量增速为8.5%,全年发电量为17600亿千瓦时。
钢铁、水泥、玻璃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品,其所在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主要受投资增长的快慢影响。2003年,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支持钢材需求的上升,而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输、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钢铁+水泥”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更是为钢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预计2003年钢产量将达到20700万吨,比2002年增长15%,钢材产量将达到22500万吨,增长17.2%。在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增长的基础上,2003年水泥和玻璃行业生产也将有明显的增长,预计2003年水泥产量将达到76000万吨,比2002年增长7.4%左右;平板玻璃产量将达到24600万重量箱,比2002年增长8%左右。
现代物流 带旺交通运输业
2002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大约在1900亿元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500亿元,市场潜力很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期,国内生产总值可望达到8%的较高增幅。预计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6%左右,现代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受国内外需求扩大和物流产业高速增长的影响,2003年运输需求将进一步趋旺,客货运输生产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预计2003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货运量将接近150亿吨,达到149.12亿吨,比2002年预计增长4.6%左右。其中:国家铁路货运量可达19.35亿吨,比2002年增长4%;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可达115亿吨,增长4.5%;全社会水运货运量可达14.8亿吨,增长5.7%;民航货邮运量可完成220万吨,增长15.8%。由于国际市场多元化和大宗物资增多,再加上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将进一步促进东西部的物资交流,因此2003年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将有所延长。预计2003年铁路货运平均运距将达到806公里,公路货运平均运距将达到61公里。与此同时,各主要运输方式周转量增幅将高于运输量增幅,运输业务收入将明显增加。
汽车产业进一步确立支柱地位
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运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大规模重组、跨国公司争相进入、新车型层出不穷、私人购车掀起高潮,这些变化之快、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新的特征预示着我国汽车工业正在逐步确立其支柱产业地位。
2002年在产销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外资进入和内资并购共同推动了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从年初以来,宝马与华晨、日产与东风、福特与长安、现代与东风、菲亚特与南汽、丰田与天汽、现代与北汽等合作已全面展开或进一步深化,至此,世界汽车巨头已全部进入中国;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兼并重组也在加紧进行,一汽集团受让天汽夏利60%的股份和华利公司所拥有的75%的全部中方股权,通过控股天汽集团的优良资产;上汽集团兼并了安徽奇瑞,受让柳州五菱75.9%的股份,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中部地区和西南内陆;东风集团与PSA集团签订提升合作层次的框架协议,又与雷诺—日产达成了三方合作意向。至此,我国三大汽车集团的骨干框架已基本形成。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宽松的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促进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促进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我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将延续2002年的快速发展势头,汽车工业将进一步确立支柱产业地位。
初步预计2003年我国汽车需求总量将在2002年285万辆的基础上增长23%左右,达到350万辆左右。家用轿车将继续带动轿车需求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原因,增长速度可能比2002年有所回落,需求增长增速度将大致保持在30%左右,总需求量将达到120万辆以上,家用轿车将成为主要需求对象,需求量将达到75万辆左右;旅游业持续升温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将使客车需求增长速度回升,增速有望超过载货汽车,预期2003年客车需求增长速度达到25%左右,总需求量有望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万辆左右;国债建设规模缩小和使用方向调整将导致载货车需求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预计2003年我国载货车市场需求增速大致将保持在20%左右,比2002年会有所回落,总需求量也将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5万辆左右。
房地产业在不断规范中发展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这种势头得到延续,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二是个人消费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与个人消费增长相适应,居民住宅在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住宅销售额已占房地产业销售额的83%以上;三是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截至2001年底,全国商业性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已达6398亿元,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占消费贷款余额的86%,基本实现了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
我国房地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广大住房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买房还相当困难,住房市场后继乏力;二是房地产市场空置率居高不下,我国当前的商品房空置率高达26%左右,远远高于10%的国际空置率红线标准;三是局部地区已出现房地产开发的“过热”苗头,2002年1~9月份,在天津、浙江、海南、江苏等地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高于销售增幅超过了20%的情况,这种势头一旦持续下去,有造成房地产泡沫的危险;四是住房市场体系尚不完整,一、二级市场发展极不均衡,二级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制约了一级市场的发展。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规范房地产市场是十分重要的,应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市场发展,降低商品住宅空置率。第二,清理房地产税费,理顺商品住宅价格,降低商品住宅售价。第三,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规避投资者过多隐藏的风险,防止房地产投资泡沫的产生。第四,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行为,从土地供给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杜绝房地产开发规程中的黑箱操作和幕后交易。第五,完善住宅金融体系,扩大对个人购房的支持。第六,加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建立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的完善市场体系。
在不断规范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2003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房地产竣工面积有望突破13500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家用电器行业有望走出低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家用电器行业带来了有利的机遇,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向纵深发展,国内国外市场进一步实现了无障碍衔接,给企业同一规划产品的市场销售开拓了空间,出口市场的迅速增长,给低谷中的家用电器行业形成了有力的拉动。家用电器产品出口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初步显现了加入世贸组织对家用电器行业的积极效应。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了外国投资的政策环境,外商投资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在并购国内家电企业和扩大独立投资规模等层面进一步展开,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趋势中重要的投资力量。跨国家电集团对中国家电行业的进入,从整体上促进了家电行业的结构调整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提升了家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营销渠道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同时,由于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是跨国家电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安排,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形成和生产的有效衔接,提升了中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出口市场成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的重要需求市场。
从未来发展看,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及其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中国家用电器企业的出口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成为行业增长新的机遇。另外,国外家电企业向中国投资也将不断向全方位拓展,从生产环节到研发环节及销售环节等多方面的增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同时外商对国内家电企业的并购重组也将会进一步发展,这对国内家电行业的结构重组、运作方式改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小城镇改造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将为家用电器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契机。
电子政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目前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在政府的电子政务领域取得的进展较为显著。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行层面,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政府主导力量,以各级政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个企业、行业的信息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实践发展来看,金卡、金税、金关、金桥等系列信息化建设工程在2002年进一步向前推进,利用公用网组建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大量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政府采购,直接拉动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产品的增长。自1998年以来,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187个,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在银行卡、社保卡等及相关设备产品领域取得飞跃进展,这些都直接形成了对信息产业大量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是信息产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有力支撑。
同时,政府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加深,也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子政务的推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有力的推进。电子报关、电子报税等电子管理系统的逐渐普及应用,直接带动企业加强报税、报关等电子申报系统的建设,加快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进而对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物流资金流的电子控制体系建设都具有较强的促进意义。目前企业自身管理流程和信息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在大企业中逐步展开,对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和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政务带动企业信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因此,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进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水平,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对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未来发展上看,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空间正在日益拓展,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电子信息产业会形成平稳持续的产品、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是重要的有利条件。
金融、保险、证券业对外开放进入快车道
2002年以来,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开大门。
1.银行业。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把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由上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从而激发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投资热情。随着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据初步估计,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可接近1/3左右。
2.保险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5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设立,目前获准在中国营业的外资保险机构达34家,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表处。根据国内专家的分析,2003年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将达到45家左右,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我国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将达到5%,比2002年上升约2个百分点。在业务扩张方面,外资保险公司一方面将在寿险市场上与国内保险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将向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工程保险、再保险等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扩充,从而在某些保险业务上形成竞争优势。
3.证券业。200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连续出台了《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随着这些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DFII、QDII、CDR的即将出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领域将形成从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到外资直接参与国有产权和非流通股权的并购转让市场,再到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等渐次展开的全方位开放局面,中国证券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基本上都将为外资的进入建立相应的政策通道。
中成药业将成投资热点 制药业增速居各业前列
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成为我国医药工业中仅次于化学药品工业的第二支生力军。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经济保持比以往更高的增长幅度,1-9月完成工业产值2310.3亿元,同比增长19.7%;工业增加值增长15.07%,其中化学制药增长9.77%,中成药增长15.37%,中药工业在整个制药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按照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和优势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十五”期间医药发展的重点。为使中药进加入世贸组织界药品主流市场,国家将从中医药原药的种植到市场研究、大型中医药企业新装备的采用、中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中药二次开发能力的提升、中医药相关标准的指定等方面,加大对中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的护持下,2003年我国中药现代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20%,成为带动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影响因素来看,2003年包括中成药在内的整个医药行业实现较高增幅的发展,应该是可以预期的。首先,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动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需求在2003年将保持稳定适度的增长;其次,2003年国际市场上一些跨国制药公司“转移生产”将为我国化学制药工业提供一定的商机,而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以及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也将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再次,加入世贸组织效应将在2003年进一步体现出来,医药行业的出口通道将更加顺畅。但是,也应该看到,2003年医药行业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即将在全国所有地市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会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预计2003年整个医药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885亿元,比2002年增长19%,增长速度继续处于全国各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