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诸多能力之一,是学生今后自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可见,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遵循这一“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徒劳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和教师沟通,在教师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魏书生曾说过:“民主是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自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只有平等的进行教学,我们才会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多商量商量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多让他们提一提意见,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大胆质疑,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切忌动不动就训斥、挖苦、打击。在与他们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知”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成为学生积极自主探求、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柱。
2. 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大胆发问,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了选评“问题专家”的奖励办法,让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一种事物、一个道理。教师应以学生为友,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创设能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解疑,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人人解疑”的欲望。当然,学生的提问难免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教师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话来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我们要从中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扬的目光、热情的鼓励,同时,要耐心细致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些什么问题。
3. 自主学习研究的策略重点
自主学习研究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它的重点应该落在“怎么学”。布鲁诺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我们不满足于肤浅的思考,对于多一点刺激,多一些思辩,或者反向性的联想思维,怀有更大兴趣。
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备课与上课两个阶段,我们更重视第一阶段:备课。教师指点,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善抓重点;不能什么都想抓,结果反而抓不住。譬如那裁缝的剪裁,全在于合理的取舍。留出时间集中去抓那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备课过程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性阅读过程。它能培养我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我们都自觉地注重了学习中主体认识的理性析读,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设法“创造”怎么学的方法。
4. 学生自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一种新方式处理某一事物或表达某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学生走上讲台自主教学,无疑是一件新事。当我们从不熟悉向熟悉转化,从无知向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转化的时候,就会摆脱依赖性,产生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实践,从备课到走上讲台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环节过程:阅读文本(感悟理解)——获取信息(筛选取舍,定向梳理)——质疑查证(纵深探究)——设计环节(流程顺序,方法步骤)——方案整合(审视加工)——操作验证(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创造实践)。
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份教案,都是自己创造的新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我们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超我的信物。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实践,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以语言,思维为表现形式的智力的提升,更获得了内在品质的自我教育与历练。
5. 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了我们的学能
我们的自主教学已开展了一个半学期,我们深感到了自己的进步。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各类文章的方法,更需要感悟作品,给学生以自由的想象思维空间。例如我们在学习欧o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时,我们备课组便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小说以“最后一片叶子”为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病重的琼西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常春藤叶上,认为当最后一片叶子落尽时,她就将死去。而结果又因为“最后一片叶子”还在,而保住了她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正常吗?合理吗?你怎么理解?(3)老贝尔门一直是个失败的画家,可他却在一夜之间画成了“杰作”,有人认为这是前后矛盾。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4)经过一夜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竟然奇迹般的抵挡住了“秋风扫落叶”的命运,琼西竟然会相信。这是为什么?假如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西会死吗?那么老贝尔门所画的“最后一片叶子”还算不算“杰作”呢?请各抒己见,阐明理由。课堂上讨论的气氛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大家注意从课文中细心查证,寻找依据品析,又大胆开展联想,分析推断,既潜心进“入”课文,又洒脱跳“出”课文,不落窠臼。下课铃声响了还欲罢不能,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提出:假如老贝尔门后来没有死,情节又会如何发展?大家互相学习,更加重视课堂设计,课也越上越好了。
收稿日期:2013-01-12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可见,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遵循这一“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徒劳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和教师沟通,在教师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魏书生曾说过:“民主是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自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只有平等的进行教学,我们才会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多商量商量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多让他们提一提意见,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大胆质疑,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切忌动不动就训斥、挖苦、打击。在与他们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知”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成为学生积极自主探求、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柱。
2. 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大胆发问,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了选评“问题专家”的奖励办法,让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一种事物、一个道理。教师应以学生为友,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创设能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解疑,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人人解疑”的欲望。当然,学生的提问难免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教师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话来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我们要从中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扬的目光、热情的鼓励,同时,要耐心细致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些什么问题。
3. 自主学习研究的策略重点
自主学习研究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它的重点应该落在“怎么学”。布鲁诺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我们不满足于肤浅的思考,对于多一点刺激,多一些思辩,或者反向性的联想思维,怀有更大兴趣。
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备课与上课两个阶段,我们更重视第一阶段:备课。教师指点,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善抓重点;不能什么都想抓,结果反而抓不住。譬如那裁缝的剪裁,全在于合理的取舍。留出时间集中去抓那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备课过程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性阅读过程。它能培养我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我们都自觉地注重了学习中主体认识的理性析读,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设法“创造”怎么学的方法。
4. 学生自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一种新方式处理某一事物或表达某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学生走上讲台自主教学,无疑是一件新事。当我们从不熟悉向熟悉转化,从无知向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转化的时候,就会摆脱依赖性,产生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实践,从备课到走上讲台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环节过程:阅读文本(感悟理解)——获取信息(筛选取舍,定向梳理)——质疑查证(纵深探究)——设计环节(流程顺序,方法步骤)——方案整合(审视加工)——操作验证(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创造实践)。
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份教案,都是自己创造的新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我们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超我的信物。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实践,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以语言,思维为表现形式的智力的提升,更获得了内在品质的自我教育与历练。
5. 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了我们的学能
我们的自主教学已开展了一个半学期,我们深感到了自己的进步。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各类文章的方法,更需要感悟作品,给学生以自由的想象思维空间。例如我们在学习欧o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时,我们备课组便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小说以“最后一片叶子”为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病重的琼西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常春藤叶上,认为当最后一片叶子落尽时,她就将死去。而结果又因为“最后一片叶子”还在,而保住了她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正常吗?合理吗?你怎么理解?(3)老贝尔门一直是个失败的画家,可他却在一夜之间画成了“杰作”,有人认为这是前后矛盾。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4)经过一夜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竟然奇迹般的抵挡住了“秋风扫落叶”的命运,琼西竟然会相信。这是为什么?假如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西会死吗?那么老贝尔门所画的“最后一片叶子”还算不算“杰作”呢?请各抒己见,阐明理由。课堂上讨论的气氛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大家注意从课文中细心查证,寻找依据品析,又大胆开展联想,分析推断,既潜心进“入”课文,又洒脱跳“出”课文,不落窠臼。下课铃声响了还欲罢不能,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提出:假如老贝尔门后来没有死,情节又会如何发展?大家互相学习,更加重视课堂设计,课也越上越好了。
收稿日期: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