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流程,让员工知识“格式化”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嘉宾
  洪中博士,1987年留学德国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IDS Scheer 中国区总裁(IDS Scheer,是一家为全球企业和公共组织提供业务流程管理(BPM)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著名跨国公司)。
  
  陈蕾: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的20个顶尖高管一走,微软什么都不是了。”每个企业都有相对更为重要的核心员工及岗位,每个企业可能会因其所处的行业及自身情况的不同而对核心员工的界定有所不同。您认为该如何界定核心员工呢?
  洪中:我并不赞成将员工划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之说,每一个员工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差异。如果一定要界定,可以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去考虑。
  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将企业岗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管理流程方面的岗位,即管理层面的岗位,如战略、计划、监控等方面的岗位。
  第二类是核心流程方面的岗位,这些岗位从客户具体需求出发,从事能够使产品和服务增值的工作。
  第三类是支持流程方面的工作岗位。支持流程方面的岗位比较典型的有财务、IT、人事等。
  根据这种流程划分,我认为处在核心流程方面的员工可以被称为核心员工。具体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岗位会有所不同,可能分别为销售、生产、配送等等。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知识密集型企业,都拥有各自的核心流程,其核心流程上的员工也就是该企业的核心员工。
  陈蕾:员工的流失会造成企业各种不同的损失,其中离职员工带走的经验、知识、资源等是企业知识财富的流失,这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洪中:员工离职后岗位的空缺势必会对企业的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岗位,空缺的时间越长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因此,核心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影响的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新旧更替过渡期的长短上。从按流程划分的三类岗位特征来看,支持流程方面的岗位其技能是具有同一性和可复制性的,如HR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的内容、工作流程本身是相当同质的。同样,无论什么行业、什么企业,其财务工作内容也是相同的。所以说支持流程岗位上员工工作内容的共性很大。工作共性大,其可替代性也相应较强。这类岗位人员离职后,接替其工作的新员工需要适应的时间相对较短。新员工熟悉工作的过渡期短,对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
  而核心流程方面的员工恰恰是一个反例,不同行业企业的核心业务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类岗位的共性较低,新员工带来的原有经验也许只有30%—40%适用于新的企业,其他的部分,员工必须在新企业中从头学起,这就需要一个学习的周期,这个过渡期越长对企业的影响就越大。
  核心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影响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寻找替代者的难易程度上。支持流程方面岗位的员工共性大,与企业的匹配度就高。而且一般来讲,支持流程人员的市场供应量也比较充足。因此,企业寻找替代者的时间会相对较短,也较为容易。而核心流程岗位上的员工则不同,其以往的经历、经验与企业所要求的匹配度有限,相应的市场供应也就较少,那么可供企业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小,企业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比较难,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管理流程岗位上员工共性的大小处于支持流程员工和核心流程员工之间。
  陈蕾:企业的留人机制、企业文化不尽相同,但再好的机制与文化也不能保证人员百分之百的留任,只要在一个合理的流动比例之内,就是正常的。我们今天讨论的假设前提是核心员工离职已成既定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补救因核心员工离职而造成的经验及知识的流失?
  洪中:最好的补救就是预防。企业要未雨绸缪,不能仓促应急,应该建立机制去长效预防。核心员工带走的经验就是藏在其脑中的隐性知识,预防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企业要做的是在平时鼓励员工将这种隐性知识输出,并沉淀下来。而这种推动是很难的工作,企业应该想办法将这种共享知识的行为“格式化”,就是将知识共享的行为与员工特别是核心流程员工的业务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流程中的表单来结合知识文档共同实现,因为表单比文档更能“固化”。例如要设计一个新产品,虽然很多设计属于艺术导向,但是可以把设计流程细化,如提交创意草图,提交选料信息等等,将这些都通过表单的方式记录下来,不管是电子形式还是纸制的形式。将工作的关键流程节点的大部分知识沉淀下来,接替岗位的人就可以大致清楚他当时是如何一步步将这个产品设计出来的,这样新员工的过渡期会大大缩短。
  仅靠流程表单,还无法将员工的知识全面地沉淀下来,因此要将流程表单的记录与知识管理的文档记录结合起来。表单与文档有很大的区别,表单虽然比文档更能规范员工知识输出的行为,但是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比如记录产品设计流程的表单,能够反应出用料的选择、用量的多少等具体的指标,但是无法体现设计者之所以选择这个用料的考虑、经验等等,最多有一点备注,而设计者最宝贵的设计思路无法完全从表单看出。而知识管理中强调的文档在具体输出上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如许多员工不愿意主动花时间写大篇的文档,文档质量难以把握等等。因此,将表单与知识管理文档二者相结合形成一种新模式,将知识沉淀下来,对知识进行“格式化”。
  知识“格式化”的关注重点是企业中知识传递的方式与速度。知识管理要与具体的工作操作相结合,这样知识被沉淀的可能性就越大。知识转移的速度越快越好,企业要在知识转移的速度上下功夫,过渡期越短越好。
  陈蕾:知识管理能够将员工头脑里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通过知识管理软件的平台让更多人得到共享,获得收益。虽然知识管理有其优越性,但在企业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在将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沉淀的推动过程,企业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洪中:如今是IT时代,有许多的知识管理软件非常科学、先进,但是许多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阻力,有的企业到最后甚至不了了之。最大的阻力在于无法在企业内部让员工形成一个将知识自觉输出、沉淀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较为困难的,通常人们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利益诱导和制度限制。由于利益驱使,人们往往会重复去做,进而形成习惯。而制度则限制人们不得不做,进而形成习惯。如交通规则必须要遵守。
  把这两种习惯形成的原因放在企业知识管理上会发现:
  第一,员工会认为知识输出对自己并无利益可言,而且认为写文档的过程是一种“麻烦”。因此,他没有利益驱动形成记录文档的习惯。
  第二,建立制度需要制定奖惩机制。企业在制定奖惩的时候会有很多困难。在奖励的方面,如果奖励得太少,则起不到作用;而奖励得太多,则又本末倒置。因此,企业在制定奖励的额度上是很难把握的。在罚的方面,企业只能规定对文档输出篇数的限制,这样员工为了不受惩罚,完成任务,难免会用许多没有意义的文档来充数,企业无法有效控制文档输出的质量。且不说企业还要抽调额外的人力和精力对其考核。如何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知识沉淀,是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陈蕾:在企业知识管理推行上,除了将表单与知识管理文档相结合,把知识固化下来之外,企业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洪中:对于表单和知识管理文档不能解决的那部分,就要通过企业文化去完成。首先在企业中推行一种崇尚知识共享的思想,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共享的氛围。企业领导者要鼓励和赞美员工的共享行为,使所有人都意识到共享是一种于己于人都有益的事情,让每位员工引以为荣。其次,是鼓励企业中知识共享做的较好的员工积极发布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起到带头作用,让其他人在通过体验共享而获益的同时,也体会到输出知识让他人获益的成就感。通过已形成一定习惯的老员工带动新员工,让新员工学习和继承共享文化。一旦形成知识共享的氛围,所有的人都是受益的。此外,虽然奖惩的度不好把握,但是企业还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知识管理制度来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
其他文献
一个管理者参加的会议太多,就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会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提升组织能力才关键!    赵日磊  盛高咨询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正好在读彼德·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在“掌握自己的时间”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在谈到影响时间的因素时提到,“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的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德鲁克
期刊
作为职场中人,你是不是正在为公司各类层出不穷的总结会议困扰,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年末?如果你“不幸”还是企业的一个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那一定还被更多的计划预算类会议折磨着……你是否想过会议也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的,而不是被动地被各种各样的会议牵绊着?  早在半年以前,与AMT的顾问沟通,了解到AMT咨询正在研究关于打造“和谐会议体系”的内容。初听上去有些抽象,因为笔者也一直对合理化开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期刊
论是否作为“灵魂人物”,在人人对话的网络时代,“知识社区”都是不得不谈的话题。    网络社会化是一场已经到来的互联网革命。社会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崛起是明显的技术标志。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人对话"。作为社会软件的重要体现形式,知识社区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知识社区发展背景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处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越
期刊
一个企业的会议有效与否不仅能够反映领导人时间安排的规律性,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很多实际问题。    梁星  AMT Consulting 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战略会、预算目标会、审批会、经营例会、汇报会、协调会……案例中的杨总被淹没在会议的海洋中。杨总遇到的问题,绝对不是个案。很多企业的老总们经常碰到类似的难题。即使一天24小时连轴转,仿佛也
期刊
梳理了会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管理层的决策需要建立在简明直观的企业经营信息基础之上。    王彦彪  某知名房地产公司 高级营销运营经理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提倡团队协作的现代职场,作为职业人的我们,对于开会并不陌生。在此意义上,我更愿把会议看作是现代职场团队协同方式的外在表现,而会议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文中杨
期刊
全球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管理变革需要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支撑。    ■ 嘉宾:彭一AMT咨询 总裁  林伟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 局长  任志宽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者联盟主席、首席专家  黄启珠北京多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 主持人:刘辉 《管理学家》 执行主编    随着企业的高速增长,企业家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企业如何发展下去,如何保持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企业内部的
期刊
员工流失会带走企业巨大的知识、经验、资源等财富,这是无法用成本去衡量的损失。对此,预防比补救更重要。    翰德咨询发布的08年第二季度《翰德季度就业调查报告》中指出,较之于亚洲其他受调查市场,中国的受访者更加注重选人而不是留人。在中国,表示招聘合适人选是最大挑战的受访者比例居亚洲之首,而表示挽留人才是最大挑战的受访者比例却为亚洲最低。  报告背后是诸多企业过高的人员流失率,对于员工流失造成的岗位
期刊
让知识内容在项目的运转过程中产生出可观的价值,才能体现出项目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最大成效。    问问任何一位企业家,他管理的企业的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现金有多少?相信每位企业家心中都有各自准确的答案,但是如果问问他们,他的企业知识资产有多重要,知识流失的损失有多大?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上来。被他们忽视的恰恰是存在于人的知识经验财富,以及知识财富管理的重要性。  在对知识管理的解释中,人
期刊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导致了人员流动率的提高。很多企业/组织开始面临一个实际的挑战:如何应对员工,特别是资深骨干员工离职后给企业带来的知识损失。尤其是对知识密集型组织而言,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资深骨干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在市场不断变化,科技推陈出新、竞
期刊
如何应对价值员工的知识流失?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真的难乎哉?我们的答案是不难,这并非轻描淡写,故作乐观。说难,难的是认识不够,行为落实不到位;说不难,是只要把相关障碍扫除,困难也就消失了。  我们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应对价值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出自经典典藉《大学》,原文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