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许多农村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而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从而使一群群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留守儿童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还有的连学科作业都无法完成。
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这些孩子尊师守纪﹑安心学习和健康地成长呢?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四个缺少”:
一是情感上缺少关爱。长期与父母远离,有的性格上比较孤僻、缺乏自信、自卑闭锁,有的不太关心他人和集体,有的缺乏感恩意识,少数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
二是行为上缺少管教。“隔代监护”导致宠爱甚至溺爱,有的痴迷于电视、网络,有的行为任性骄纵,有的年龄大一点的留守儿童还抽烟、喝酒,个别严重者甚至打架斗殴。
三是学习上缺少辅导。祖辈文化少,难于监督学业的完成情况,更缺乏辅导学习的能力,少数留守儿童产生“读书不如挣钱”的错误认识,有厌学情绪。
四是维权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特别是与行为上缺少管教相对应,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中,全部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而且都是在校外发生的。
针对留守儿童中“四个缺少”问题,尤其是缺少情感关爱是最核心、最关键、最基本问题,针对“四个缺少”,就应该开展亲情式关爱,亲情式管教,亲情式帮学,亲情式维权的“四亲活动”。
通过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的交流沟通、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的沟通、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措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亲情关爱。如在学校探索设立了“亲情沟通电话”、“心里驿站”“周末亲情边线制度”,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定期与父母亲沟通。
通过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镇村干部的协同监管、强化校内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网络,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管教不出现断层或空档。提倡“三关”管教,即把留守儿童当做是熟人的孩子,多一份关注性的责任管教;当做是好友的孩子,多一份关心性的友情管教;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多一份關爱性的亲情管教。
通过老师结对帮扶、学生结对帮扶、集中定点义务辅导等多种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有人监督完成,有人进行学习辅导。通过落实法制副校长、开设法制课、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设留守儿童法律服务窗口、提供义务法律援助、特别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等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其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和发展。落实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和监护责任,对没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由村组和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家长落实第二监护人。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监管,特别是防止出现学校管教与家庭管教的脱节,防止校内管教与校外管教出现空档。加大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确保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弄清楚本班留守儿童的性格差异。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核对落实,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档案。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并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增进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还要多与监护人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在生活学习、亲情体验等方面的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1.定好目标,落实帮扶。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科任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所取的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有病时,及时带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我班的张艳华同学在上体育课时,在与同学踢足球时,右脚不慎骨折。我闻讯后,及时将该学生送至县人民医院去医治,在他疗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嘘寒问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真正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多次被学校评为“学生标兵”。
2.分类指导,因人施教。
由于留守儿童的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切然不同。在实施帮扶指导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修养欠缺的留守儿童,应分别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留守儿童问题给一个班级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因而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反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而这一工作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个集体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留守儿童个人前途问题。面对留守儿童,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生活在充满爱的阳光里,多一份灿烂,多一份感动。让他们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上来。
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这些孩子尊师守纪﹑安心学习和健康地成长呢?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四个缺少”:
一是情感上缺少关爱。长期与父母远离,有的性格上比较孤僻、缺乏自信、自卑闭锁,有的不太关心他人和集体,有的缺乏感恩意识,少数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
二是行为上缺少管教。“隔代监护”导致宠爱甚至溺爱,有的痴迷于电视、网络,有的行为任性骄纵,有的年龄大一点的留守儿童还抽烟、喝酒,个别严重者甚至打架斗殴。
三是学习上缺少辅导。祖辈文化少,难于监督学业的完成情况,更缺乏辅导学习的能力,少数留守儿童产生“读书不如挣钱”的错误认识,有厌学情绪。
四是维权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特别是与行为上缺少管教相对应,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中,全部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而且都是在校外发生的。
针对留守儿童中“四个缺少”问题,尤其是缺少情感关爱是最核心、最关键、最基本问题,针对“四个缺少”,就应该开展亲情式关爱,亲情式管教,亲情式帮学,亲情式维权的“四亲活动”。
通过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的交流沟通、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的沟通、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措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亲情关爱。如在学校探索设立了“亲情沟通电话”、“心里驿站”“周末亲情边线制度”,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定期与父母亲沟通。
通过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镇村干部的协同监管、强化校内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网络,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管教不出现断层或空档。提倡“三关”管教,即把留守儿童当做是熟人的孩子,多一份关注性的责任管教;当做是好友的孩子,多一份关心性的友情管教;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多一份關爱性的亲情管教。
通过老师结对帮扶、学生结对帮扶、集中定点义务辅导等多种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有人监督完成,有人进行学习辅导。通过落实法制副校长、开设法制课、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设留守儿童法律服务窗口、提供义务法律援助、特别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等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其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和发展。落实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和监护责任,对没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由村组和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家长落实第二监护人。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监管,特别是防止出现学校管教与家庭管教的脱节,防止校内管教与校外管教出现空档。加大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确保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弄清楚本班留守儿童的性格差异。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核对落实,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档案。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并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增进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还要多与监护人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在生活学习、亲情体验等方面的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1.定好目标,落实帮扶。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科任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所取的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有病时,及时带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我班的张艳华同学在上体育课时,在与同学踢足球时,右脚不慎骨折。我闻讯后,及时将该学生送至县人民医院去医治,在他疗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嘘寒问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真正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多次被学校评为“学生标兵”。
2.分类指导,因人施教。
由于留守儿童的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切然不同。在实施帮扶指导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修养欠缺的留守儿童,应分别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留守儿童问题给一个班级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因而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反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而这一工作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个集体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留守儿童个人前途问题。面对留守儿童,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生活在充满爱的阳光里,多一份灿烂,多一份感动。让他们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