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之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课堂上听懂了,可离开老师的点拨,当自己面对着一道道物理题时,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来解决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建议:
一、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联系。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补充,对与高中相关的知识要进一步学习,降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激发学生兴趣。高中物理新教材直接提出了许多要探索研究的知识,探究性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应做到"讲中有探、探中有讲",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师生对话与群体交流来实现。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真正做到探究讨论不流于形式。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教材知识要求记忆,高中要求理解得更深刻,应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定义都知道,但一用就错,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也都明确反映出重视基本概念、规律考查的特点。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对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对论证表述则重在考查能否准确地、简明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以此鉴别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学生思维推理过程不能严格合乎逻辑,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
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而在考察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过一定数目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五、加强实验复习。
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看实验(录像),看实验(录像)不如讲实验",很少做实验,不愿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实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以至于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考试中,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注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注意电学实验的复习。
六、注重物理图像的应用,加强学生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题分值高,问数多,而且各问间往往相互联系,步步递进,这就要求学生要规范答题,按规范操作,利用物理语言答题,画好受力分析图,运动情境图,电路图等,并且注意图像的应用,注重细节,保证做过的不出错,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七、努力加强师生互动,让课堂上的师生息息相通。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一、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联系。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补充,对与高中相关的知识要进一步学习,降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激发学生兴趣。高中物理新教材直接提出了许多要探索研究的知识,探究性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应做到"讲中有探、探中有讲",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师生对话与群体交流来实现。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真正做到探究讨论不流于形式。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教材知识要求记忆,高中要求理解得更深刻,应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定义都知道,但一用就错,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也都明确反映出重视基本概念、规律考查的特点。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对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对论证表述则重在考查能否准确地、简明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以此鉴别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学生思维推理过程不能严格合乎逻辑,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
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而在考察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过一定数目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五、加强实验复习。
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看实验(录像),看实验(录像)不如讲实验",很少做实验,不愿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实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以至于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考试中,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注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注意电学实验的复习。
六、注重物理图像的应用,加强学生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题分值高,问数多,而且各问间往往相互联系,步步递进,这就要求学生要规范答题,按规范操作,利用物理语言答题,画好受力分析图,运动情境图,电路图等,并且注意图像的应用,注重细节,保证做过的不出错,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七、努力加强师生互动,让课堂上的师生息息相通。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