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实效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而叶圣陶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巧解文本,寻找德育渗透点
解读文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上好一堂语文德育渗透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巧妙解读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因此,我们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适时地走进教材,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同时适时走出文本,宏观把握全文,挖掘文章中的德育渗透点,体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如曾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如何提取这长文中最精华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研读文本,寻找文中乘客“乱得不可开交”与此时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进行鲜明的对比,相机找准德育点——伟大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们就能更好的体悟文章带来我们的精神内涵。可见,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要换个角度去审视文本倾听文字深处的声音”,进而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二、相机渗透德育,绽放朗读之花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朗朗上口的好文章,语文学科离不开阅读与朗读,不论是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诗中,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孩子们体会“三光”政策的可怕,并在声情并茂的哀乐中边朗读边想象敌人对乡亲们扫荡的情景,此时油然而发的心灵感悟就萌芽了,伟大的小英雄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间,永远的倒下了,在师生配合的朗读讲解中从内心深处与作者共同表达着这一份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加上各种形式的表现,如范读啊、赛读啊、感情读啊,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天路》一文中,铁路工人修建时的艰辛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相机出示遇到困难的各种图片,引导修建时的“难上难”,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读出来,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读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可见,通过朗读教材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明理提升,落实德育渗透点
在教材学习中教师常常这样做:在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水、物等,加深对伟大祖国的了解,深化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操。这就是在学中悟理,然而明理提升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和提升。
例如,《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線去理解作者,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七次出现用花瓣实现愿望,第一次是黄色花瓣实现带面包圈回家去,第二次红色花瓣让地上破花瓶的碎片立刻又合拢起来了,第三次是蓝花瓣带她到北极去……直到第七次却实现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愿望要让小男孩能够走路。这最后一次愿望折射出本文的道理以及创作的意义,这里的明理和提升必须建立在深入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养成有爱心、能帮助他人的新一代优秀个人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加强德育教育,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德育的着力点,必须体现在一个个体的精神成长的历程中。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语文教育必须根据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统一,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实效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而叶圣陶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巧解文本,寻找德育渗透点
解读文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上好一堂语文德育渗透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巧妙解读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因此,我们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适时地走进教材,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同时适时走出文本,宏观把握全文,挖掘文章中的德育渗透点,体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如曾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如何提取这长文中最精华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巧妙的研读文本,寻找文中乘客“乱得不可开交”与此时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进行鲜明的对比,相机找准德育点——伟大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们就能更好的体悟文章带来我们的精神内涵。可见,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要换个角度去审视文本倾听文字深处的声音”,进而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的更高境界,这正是文本的价值趋向所在。
二、相机渗透德育,绽放朗读之花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朗朗上口的好文章,语文学科离不开阅读与朗读,不论是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诗中,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孩子们体会“三光”政策的可怕,并在声情并茂的哀乐中边朗读边想象敌人对乡亲们扫荡的情景,此时油然而发的心灵感悟就萌芽了,伟大的小英雄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间,永远的倒下了,在师生配合的朗读讲解中从内心深处与作者共同表达着这一份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加上各种形式的表现,如范读啊、赛读啊、感情读啊,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天路》一文中,铁路工人修建时的艰辛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相机出示遇到困难的各种图片,引导修建时的“难上难”,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读出来,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读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可见,通过朗读教材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明理提升,落实德育渗透点
在教材学习中教师常常这样做:在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水、物等,加深对伟大祖国的了解,深化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操。这就是在学中悟理,然而明理提升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和提升。
例如,《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線去理解作者,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七次出现用花瓣实现愿望,第一次是黄色花瓣实现带面包圈回家去,第二次红色花瓣让地上破花瓶的碎片立刻又合拢起来了,第三次是蓝花瓣带她到北极去……直到第七次却实现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愿望要让小男孩能够走路。这最后一次愿望折射出本文的道理以及创作的意义,这里的明理和提升必须建立在深入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养成有爱心、能帮助他人的新一代优秀个人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加强德育教育,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德育的着力点,必须体现在一个个体的精神成长的历程中。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语文教育必须根据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统一,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