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对学生职业素质培育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助力思政教师更好掌握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也将给其他专业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反馈机制;职业素养;思政课
一、思政课反馈机制研究的背景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不尽人意,每当毕业季到来“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人才培养难得到企业认可,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深思的问题。学界一直来都有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研究,但从“建立思政课教学反馈机制”的途经审视提高學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探讨甚少。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职业素质重视不断提升,作为必修课之一,结合高职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新确立课程融“思政政治理论教育及服务人才培养”的内涵,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培养和储备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借鉴于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反馈机制的定义为:高职院校学生素养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与学生本人和家长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构建的沟通交流反馈监控机制。
二、目前思政课反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院校在持续推进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联系方面开展了多项有效探索,使得师生、校企沟通渠道有所增加,各项事业取得很多成效,但在思政课反馈渠道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提问,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被聘请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学生提交作业批改,课外交流等。提出问题到得到反馈相对困难,其中存在诸多原因:1.学生对思政教师给出及时反馈的迫切性远不如对专业教师来的强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待遇”差别明显;2.思政教师尽管已经逐渐重视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但认识程度依旧不够,多采用口头或者简单书面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3.学校在反馈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激励制度,教师投入其中积极性不高;4.企业对“未来职员”职业素养教育要求高却重视不足,导致思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合作难度大,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现实需求,针对性不强。
(二)当前各方使用的反馈机制严重滞后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前,在思政课教学反馈过程中,相关机制建设更显滞后。1.思政教师与学生常用的反馈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批改学生作业后意见与建议不能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即使事后学生得到反馈,由于实效性和针对性等原因效果大打折扣;2.思政教师与学生家长虽都有“共同利益追求”——让学生在校能有更多益于自身发展的收获,但无奈思政教师自身承担教学任务及其他教科研工作较为繁重,加之建立与家长沟通渠道“成本高昂”,由思政教师主动建立与家长沟通反馈机制困难重重;3.虽然当前校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到思政教师自身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有限”,思政教师“下企业”极易被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任务边缘化。而学生利用企业实践,希望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目的也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同时多向反馈机制的缺乏,本就需要聚沙成塔才能显现出效果的却成为鸡肋。
(三)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功能的要求复杂
一个涉及多方同期使用的反馈沟通平台,师生、学校、家长、企业甚至是政府管理部门都有可能成为使用者,其中功能架构较为复杂,是目前本研究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1.各方需求不同:师生、学校及家长,较为关注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环节中各角色所需关注的问题和调整内容;企业和政府分别又是从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角色出发,需要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功能架构,而且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2.各方反馈惯用方式存在问题:就目前流行度较广泛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各有客户群,交点分散,不合适多方同时使用,加上自建反馈平台难度大,成为反馈机制建设长期困扰的不利因素;3.各方对反馈机制建设期待不同:就接受口头访谈调查的学生、家长和企业,非常明显反应出不同的需求——一般、非常好、看使用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半开放式的反馈平台将会对他们的校园生活隐私将造成威胁以表示拒绝。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显现出“积重难返”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无用功,部分学生不能接受,甚至有些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也没能更多投入财力、精力去破解遇到困难,这直接导致围绕“机会成本vs预期效果”争论不断,担忧难以得到落实。
三、改进反馈机制建设的探索
加深认知,探索渠道、厘清目的,不断建设、完善思政课与其他多方的反馈机制,完善现有思政教学中关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反馈渠道不健全、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构建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职业素养多向反馈机制,突破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脱离现实的困境。
(一)提高多方对反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联动,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让其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在职业素养习得中成长。1.完善学生经历工程激励制度,鼓励思政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课外辅导、参与学生社团和活动等形式,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重设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对其自身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提高带来的好处,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易接受职业素养熏陶;2.思政教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机制,让家长能够掌握学生更多在校信息,主动参与到学生成长的各环节,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企业经历工程制度,鼓励思政教师下企业时“带着问题沉下去,托着成果浮上来”,帮助思政教师更好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过程得到企业师父、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多方的综合化职业素养教育。 (二)加强多方联系和探索反馈机制建设
利用和完善现有思政教师教学反馈机制建设为主,通过聚沙成塔效应推广反馈机制。就目前经费有限情况下,传统的QQ、微信仍然是沟通学生和家长的主要渠道,更多还需要企业、学校甚至政府管理部門的投入;另外目前也在尝试联系如智联招聘、58同城,希望能引起此类人力资源型公司对人才培养过程延生至大学阶段的关注兴趣,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建立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互动信息反馈机制,甚至建成集教师教学意见和建议反馈,家长对子女在校信息跟踪和意见反馈,行业企业反馈当前用人需求变化和把关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求职信息,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以此弥补目前我校在推进小班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中师资力量不足,社会需求变化迅速,家长、学校、学生、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为我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途径。
(三)理清多方在反馈机制建设中的真实需求
通过完善思政教学在“师生”、“家校”、“校企”间的有效反馈机制,搭建起高效的反馈平台。1.师生能对作业、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时间久了,遗忘了,甚至沟通不便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2.家长通过得到学校反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工作情况,避免“报到来一次,再来毕业了”、“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除了一张成绩单,其他什么都没有”,“家校”联合推动学生成才;3.企业用人需求的明确,有助于大学生一进校园就成为“定制班”人选,利用良好沟通反馈机制,掌握学校培养学生情况;4.学校则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思政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以化解思政在高职院校中面对专业“围追堵截”的尴尬,为破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难局进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2]刘志勇,朱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134-138
[3]谭福河.基于适应模式转换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反馈机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9-12
[4]毕克贵.高校信息系统反馈的长效机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2):89-91
【关键词】反馈机制;职业素养;思政课
一、思政课反馈机制研究的背景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不尽人意,每当毕业季到来“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人才培养难得到企业认可,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深思的问题。学界一直来都有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研究,但从“建立思政课教学反馈机制”的途经审视提高學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探讨甚少。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职业素质重视不断提升,作为必修课之一,结合高职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新确立课程融“思政政治理论教育及服务人才培养”的内涵,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培养和储备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借鉴于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反馈机制的定义为:高职院校学生素养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与学生本人和家长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构建的沟通交流反馈监控机制。
二、目前思政课反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院校在持续推进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联系方面开展了多项有效探索,使得师生、校企沟通渠道有所增加,各项事业取得很多成效,但在思政课反馈渠道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提问,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被聘请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学生提交作业批改,课外交流等。提出问题到得到反馈相对困难,其中存在诸多原因:1.学生对思政教师给出及时反馈的迫切性远不如对专业教师来的强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待遇”差别明显;2.思政教师尽管已经逐渐重视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但认识程度依旧不够,多采用口头或者简单书面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3.学校在反馈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激励制度,教师投入其中积极性不高;4.企业对“未来职员”职业素养教育要求高却重视不足,导致思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合作难度大,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现实需求,针对性不强。
(二)当前各方使用的反馈机制严重滞后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前,在思政课教学反馈过程中,相关机制建设更显滞后。1.思政教师与学生常用的反馈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批改学生作业后意见与建议不能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即使事后学生得到反馈,由于实效性和针对性等原因效果大打折扣;2.思政教师与学生家长虽都有“共同利益追求”——让学生在校能有更多益于自身发展的收获,但无奈思政教师自身承担教学任务及其他教科研工作较为繁重,加之建立与家长沟通渠道“成本高昂”,由思政教师主动建立与家长沟通反馈机制困难重重;3.虽然当前校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到思政教师自身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有限”,思政教师“下企业”极易被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任务边缘化。而学生利用企业实践,希望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目的也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同时多向反馈机制的缺乏,本就需要聚沙成塔才能显现出效果的却成为鸡肋。
(三)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功能的要求复杂
一个涉及多方同期使用的反馈沟通平台,师生、学校、家长、企业甚至是政府管理部门都有可能成为使用者,其中功能架构较为复杂,是目前本研究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1.各方需求不同:师生、学校及家长,较为关注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环节中各角色所需关注的问题和调整内容;企业和政府分别又是从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角色出发,需要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功能架构,而且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2.各方反馈惯用方式存在问题:就目前流行度较广泛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各有客户群,交点分散,不合适多方同时使用,加上自建反馈平台难度大,成为反馈机制建设长期困扰的不利因素;3.各方对反馈机制建设期待不同:就接受口头访谈调查的学生、家长和企业,非常明显反应出不同的需求——一般、非常好、看使用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半开放式的反馈平台将会对他们的校园生活隐私将造成威胁以表示拒绝。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显现出“积重难返”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无用功,部分学生不能接受,甚至有些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也没能更多投入财力、精力去破解遇到困难,这直接导致围绕“机会成本vs预期效果”争论不断,担忧难以得到落实。
三、改进反馈机制建设的探索
加深认知,探索渠道、厘清目的,不断建设、完善思政课与其他多方的反馈机制,完善现有思政教学中关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反馈渠道不健全、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构建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职业素养多向反馈机制,突破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脱离现实的困境。
(一)提高多方对反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联动,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让其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在职业素养习得中成长。1.完善学生经历工程激励制度,鼓励思政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课外辅导、参与学生社团和活动等形式,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重设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对其自身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提高带来的好处,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易接受职业素养熏陶;2.思政教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机制,让家长能够掌握学生更多在校信息,主动参与到学生成长的各环节,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企业经历工程制度,鼓励思政教师下企业时“带着问题沉下去,托着成果浮上来”,帮助思政教师更好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过程得到企业师父、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多方的综合化职业素养教育。 (二)加强多方联系和探索反馈机制建设
利用和完善现有思政教师教学反馈机制建设为主,通过聚沙成塔效应推广反馈机制。就目前经费有限情况下,传统的QQ、微信仍然是沟通学生和家长的主要渠道,更多还需要企业、学校甚至政府管理部門的投入;另外目前也在尝试联系如智联招聘、58同城,希望能引起此类人力资源型公司对人才培养过程延生至大学阶段的关注兴趣,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建立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互动信息反馈机制,甚至建成集教师教学意见和建议反馈,家长对子女在校信息跟踪和意见反馈,行业企业反馈当前用人需求变化和把关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求职信息,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以此弥补目前我校在推进小班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中师资力量不足,社会需求变化迅速,家长、学校、学生、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为我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途径。
(三)理清多方在反馈机制建设中的真实需求
通过完善思政教学在“师生”、“家校”、“校企”间的有效反馈机制,搭建起高效的反馈平台。1.师生能对作业、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时间久了,遗忘了,甚至沟通不便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2.家长通过得到学校反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工作情况,避免“报到来一次,再来毕业了”、“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除了一张成绩单,其他什么都没有”,“家校”联合推动学生成才;3.企业用人需求的明确,有助于大学生一进校园就成为“定制班”人选,利用良好沟通反馈机制,掌握学校培养学生情况;4.学校则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思政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以化解思政在高职院校中面对专业“围追堵截”的尴尬,为破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难局进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2]刘志勇,朱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134-138
[3]谭福河.基于适应模式转换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反馈机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9-12
[4]毕克贵.高校信息系统反馈的长效机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