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探讨了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即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教学活动中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教学重点内容教师要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检测也是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训练检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要按照最优的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组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打造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抓手。
一、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是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的听课才能更有目的、更高效。学生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预习,建立起认知背景,才能实现與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所以,指导学生高效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基本的做法是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学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的学习指导方案。学案的编写要贯彻三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和提高能力原则。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后,教师必须对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否则,学生的预习过程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就会影响本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个别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框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支撑点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期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一节课是否高效,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密切联系的。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说:“人是表达的动物,课堂因表达而精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设计教学情景问题的梯度和坡度要合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这个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师精讲点拔,是高效道法课堂的关键点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开放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此,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于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知、质疑、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而“精讲点拨,与学生互动”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思维得到拓展。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点、混点、漏点等进行重点讲解,解难释疑。教师精讲一定要把握住最佳时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精讲,还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一言堂。为此,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层层深入,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当堂训练检测,是高效道法课堂的落脚点
为了保证课堂训练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编制练习和检测时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1.编选题目要注重目的性和高效性。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出新授知识中的重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选编试题的依据,是课堂训练的方向所在。教师在选编试题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分析教材文本,理出重点,这样才能在选编试题时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练在“关键处”。
2.基础性和趣味性。不搞偏、难、深的练习,而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趣味性。
3.典型性和系统性。典型性是指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能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规律。一般说来,中考题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性包括训练知识的系统性、训练题型的系统性等等。
4.当堂训练要把握好时间。训练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训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练习设计的优化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基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道法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汉清.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3)
[2]孟凡华.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训练检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要按照最优的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组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打造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抓手。
一、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是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的听课才能更有目的、更高效。学生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预习,建立起认知背景,才能实现與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所以,指导学生高效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基本的做法是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学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的学习指导方案。学案的编写要贯彻三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和提高能力原则。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后,教师必须对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否则,学生的预习过程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就会影响本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个别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框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支撑点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期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一节课是否高效,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密切联系的。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说:“人是表达的动物,课堂因表达而精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设计教学情景问题的梯度和坡度要合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这个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师精讲点拔,是高效道法课堂的关键点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开放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此,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于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知、质疑、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而“精讲点拨,与学生互动”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思维得到拓展。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点、混点、漏点等进行重点讲解,解难释疑。教师精讲一定要把握住最佳时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精讲,还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一言堂。为此,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层层深入,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当堂训练检测,是高效道法课堂的落脚点
为了保证课堂训练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编制练习和检测时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1.编选题目要注重目的性和高效性。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出新授知识中的重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选编试题的依据,是课堂训练的方向所在。教师在选编试题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分析教材文本,理出重点,这样才能在选编试题时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练在“关键处”。
2.基础性和趣味性。不搞偏、难、深的练习,而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趣味性。
3.典型性和系统性。典型性是指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能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规律。一般说来,中考题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性包括训练知识的系统性、训练题型的系统性等等。
4.当堂训练要把握好时间。训练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训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练习设计的优化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基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道法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汉清.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3)
[2]孟凡华.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