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过去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后发现:由于担心低年级年龄小,加之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灌”得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被动学习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1 尊重学生,鼓励自主探索
旧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科书是真理,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创新?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积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使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民主。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2 改善师生间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先在圆柱体玻璃容器里盛满水,要学生求里面水的体积。学生很快得出了方法:运用转化的知识将里面的水倒入长方体玻璃容器中,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接着我又出示橡皮泥圆柱问:“它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思索片刻得出方法:只要将这个圆柱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求出体积了。此时,我又问:“如果是圆柱体铁块,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只要将铁块完全浸没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求出上升水面的体积即可。正当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之中时,我适时又抛出了问题:“如果是压路机的前轮、立交桥的圆柱形桥墩……,你又怎样求出它们的体积呢?”学生们感到显然用前面的套路无法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此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迸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就兴趣昂然地开始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探究活动……。
4 创设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聯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电和煤气已进入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因为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欣然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更便宜,而且干净又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究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模式下,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坚持着眼于使学生学会、会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动机会,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过去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后发现:由于担心低年级年龄小,加之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灌”得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被动学习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1 尊重学生,鼓励自主探索
旧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科书是真理,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创新?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积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使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民主。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2 改善师生间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先在圆柱体玻璃容器里盛满水,要学生求里面水的体积。学生很快得出了方法:运用转化的知识将里面的水倒入长方体玻璃容器中,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接着我又出示橡皮泥圆柱问:“它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思索片刻得出方法:只要将这个圆柱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求出体积了。此时,我又问:“如果是圆柱体铁块,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只要将铁块完全浸没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求出上升水面的体积即可。正当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之中时,我适时又抛出了问题:“如果是压路机的前轮、立交桥的圆柱形桥墩……,你又怎样求出它们的体积呢?”学生们感到显然用前面的套路无法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此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迸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就兴趣昂然地开始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探究活动……。
4 创设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聯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电和煤气已进入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因为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欣然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更便宜,而且干净又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究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模式下,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坚持着眼于使学生学会、会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动机会,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