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鼓励儿科药物研发,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儿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要还是参照FDA的儿科药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系统的儿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还缺乏,笔者根据团队从事儿科医生、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幼龄动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经验以及大鼠、犬、猴发繁育的研究经验,对儿科药物安全性评价思路进行如下探讨。第一,正确树立儿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理念。研究人员要认识到儿童是一个不断发育生长,并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完整个体,绝不能简单的考虑为成人的缩影,因此,评价儿科药物安全性,重点在于评价药物对儿童发育指标的影响,其次是对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血液、生化、免疫系统、组织器官等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儿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设计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所选择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的背景数据、生理变化的阶段节点,结合药物情况以一些重要节点作为不同发育阶段的观察终点,进行相应阶段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根据药物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和相关发育阶段观察终点的毒性反应进行纵横分析,合理评价和推测药物对儿童的安全性影响。第二,儿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动物模型的选择,简单讲就是幼龄动物的选择。大鼠从出生到成年仅仅需要约100 d,考察药物对整个儿童发育阶段的影响选择大鼠进行临床前评价即节省经费,实验时间短、又能达到考查对大鼠整个幼龄阶段影响目的。由于大鼠的生理发育与变化阶段太快,很难评估和推测药物对某一特定阶段儿童的影响,如果要评价药物对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影响,选择大鼠将会由于给药次数太少达不到评价效果,如果选择幼龄犬、幼龄猴进行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科药物安全性评价,将更有利于达到评价效果。儿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跟药物的具体特点有关),因此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科药物进行特定阶段的安全性评价非常重要,对于慢性疾病药物或者用药时间超过2周的儿科药物,建议选者特定阶段发育时间长的动物,以使药物获得充分的暴露时间,根据这一特点,对于慢性疾病药物或者用药时间超过2周的某一特定阶段的儿科药物(特别是学龄前儿科药物),可能幼龄猴才是适宜的评价动物。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情况可能会产生差异,因此,建议儿科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最好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以获得更多评价药物的依据。第三,儿科药物评价动物种类的选择。为了更好的评价儿科药物,建议选择幼龄大鼠或犬进行整个发育阶段的安全性评价,评价药物对整个发育阶段的影响以及对动物成年后的影响,利于系统评估药物对儿童群体的影响;同时选择幼龄犬或幼龄猴对重点特定儿童用药阶段的临床前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评价药物的儿童用药阶段的影响。对于整个儿童阶段都适用的儿科新药或用药周期大于4周或反复使用的儿科新药,则建议选择幼龄犬或幼龄猴进行进行整个发育阶段的安全性评价,以使每个发育阶段获得充分的暴露时间,获得更多的安全性评价信息。总之,儿科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思维模式、方法与成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儿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生理发育、行为学发育、器官组织发育等发育特点综合考虑,需要了解儿科用药的知识,掌握实验动物繁育的知识、发育特点的知识、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知识等才有可能做好儿科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