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A,全称Office Automation,即网络化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指辅助行政办公所需要的应用软件,主要有七大方面的功能: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
协同软件,全称Collaboration Software,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还有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VoIP等。如今不少协同软件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些与辅助行政办公所需要、有关的OA、HR、CRM等应用软件也被列入协同软件范畴。
可以说,协同软件与OA二者之间存在着较深、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似是一对孪生兄弟。协同软件是在“群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国内OA系统的成熟发展也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群件——IBM的Lotus/Notes的发展。它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公文流转和信息处理层面,并没多大的差别。
然而OA核心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层面的协同,而非团队成员的,而协同软件关注的协同则集中在人员和人员的行为管理层面。更为关键的是比起传统OA,协同软件更能实现一种跨组织、跨系统、跨网络的互通性,可实现相互独立的不同应用系统的融合与协同,这是协同软件与传统OA的一个明显区别。
可以说,OA不等于协同软件,二者不能简单归为同一类。就是具备了协同功能的OA软件,也只能算是协同化OA软件。由此而言,协同软件产生于OA但更高于更强于OA。
于是协同概念近两三年风生水起,开始流行红火。而忽然间,不少传统OA厂商也纷纷摇身一变,都套上了协同的外套,号称自己为“协同软件”。甚至有人提出“协同当立,OA当下”之论。
如今一些协同软件厂商号称自己不仅具有办公应用平台,同时还能支持CRM、HR、财务管理,ERP也不在话下,似乎协同软件“大小通吃、无所不能”。
只要你肯付钱,软件的功能似乎是可以无限扩充的。现在一些倡导协同者乎陷入了一个“泛功能”的误区,为一味地迎合用户“小而全”的需求,几乎试图以一个软件解决所有应用单位所有的疑难问题、提供所要的全部功能,然而这就可能使自己脱离原有的本质、核心——办公信息处理自动化,就得博而不专、泛而不深了。
勿庸讳言,集过多种类、功能于一体的软件,容易造成功能闲置,系统空洞;其次,功能越全,系统越复杂,使用越困难,维护越麻烦;再次,功能多一点,价格多一层,一次性投入太大;另外,服务成本直线上升,隐形风险增大,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
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购信息化系统时,主要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应用规模、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如果以适用为出发点,那么就坚决砍掉那些可有可无、利用率低的“鸡肋”模块、功能,选一个功能紧凑、能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既便宜又容易二次开发的OA系统就行;如果用户单位是一个大规模的应用,还有一定的高要求,就要找一个扩展性与集成性较好的协同产品为宜。
其实,就拿OA的功能来说,无论是金和、用友致远、通达、点击还是不知名的中小软件商,70%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应用深度不同。而通常一个工作流软件的功能每增加10%,价格至少会增加100%~300%,应用单位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必要为剩下的20%多付那么多的费用。
如今一些厂商大张旗鼓为“协同”,号称自己集成了办公、计划、人事、客户、财务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但这些模块往往是“看起来很美”,并不能代替专业的管理软件,只能做简单的记录、备份和应用工作。做专才能做强,这是一个硬道理。
当然,业界也鼓励将协同理念和协同应用更多地纳入OA中,使其可以对企业各种分散存在或被分隔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企业的管理真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但是不能过分炒作概念,也不能无限“泛功能化”。毕竟单一概念的协同软件是不存在的,毕竟用户单位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应用软件,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需要的是软件恰到好处的功能。
协同软件,全称Collaboration Software,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还有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VoIP等。如今不少协同软件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些与辅助行政办公所需要、有关的OA、HR、CRM等应用软件也被列入协同软件范畴。
可以说,协同软件与OA二者之间存在着较深、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似是一对孪生兄弟。协同软件是在“群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国内OA系统的成熟发展也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群件——IBM的Lotus/Notes的发展。它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公文流转和信息处理层面,并没多大的差别。
然而OA核心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层面的协同,而非团队成员的,而协同软件关注的协同则集中在人员和人员的行为管理层面。更为关键的是比起传统OA,协同软件更能实现一种跨组织、跨系统、跨网络的互通性,可实现相互独立的不同应用系统的融合与协同,这是协同软件与传统OA的一个明显区别。
可以说,OA不等于协同软件,二者不能简单归为同一类。就是具备了协同功能的OA软件,也只能算是协同化OA软件。由此而言,协同软件产生于OA但更高于更强于OA。
于是协同概念近两三年风生水起,开始流行红火。而忽然间,不少传统OA厂商也纷纷摇身一变,都套上了协同的外套,号称自己为“协同软件”。甚至有人提出“协同当立,OA当下”之论。
如今一些协同软件厂商号称自己不仅具有办公应用平台,同时还能支持CRM、HR、财务管理,ERP也不在话下,似乎协同软件“大小通吃、无所不能”。
只要你肯付钱,软件的功能似乎是可以无限扩充的。现在一些倡导协同者乎陷入了一个“泛功能”的误区,为一味地迎合用户“小而全”的需求,几乎试图以一个软件解决所有应用单位所有的疑难问题、提供所要的全部功能,然而这就可能使自己脱离原有的本质、核心——办公信息处理自动化,就得博而不专、泛而不深了。
勿庸讳言,集过多种类、功能于一体的软件,容易造成功能闲置,系统空洞;其次,功能越全,系统越复杂,使用越困难,维护越麻烦;再次,功能多一点,价格多一层,一次性投入太大;另外,服务成本直线上升,隐形风险增大,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
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购信息化系统时,主要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应用规模、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如果以适用为出发点,那么就坚决砍掉那些可有可无、利用率低的“鸡肋”模块、功能,选一个功能紧凑、能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既便宜又容易二次开发的OA系统就行;如果用户单位是一个大规模的应用,还有一定的高要求,就要找一个扩展性与集成性较好的协同产品为宜。
其实,就拿OA的功能来说,无论是金和、用友致远、通达、点击还是不知名的中小软件商,70%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应用深度不同。而通常一个工作流软件的功能每增加10%,价格至少会增加100%~300%,应用单位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必要为剩下的20%多付那么多的费用。
如今一些厂商大张旗鼓为“协同”,号称自己集成了办公、计划、人事、客户、财务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但这些模块往往是“看起来很美”,并不能代替专业的管理软件,只能做简单的记录、备份和应用工作。做专才能做强,这是一个硬道理。
当然,业界也鼓励将协同理念和协同应用更多地纳入OA中,使其可以对企业各种分散存在或被分隔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企业的管理真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但是不能过分炒作概念,也不能无限“泛功能化”。毕竟单一概念的协同软件是不存在的,毕竟用户单位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应用软件,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需要的是软件恰到好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