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博物馆这个文化的殿堂也将不断改变和充实自己的职能,定位在社会服务中的坐标。设计时设计师既要注重展品信息的传达,也需要考虑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接收。怎样“寓教于乐”,把陈列、教育、娱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展览陈列设计手法上寻求新的突破,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时代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
一、展览陈列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成熟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哲学。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如何将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起来,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二、展览陈列人性化设计具体分析
1.展品陈列的人性化。从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应用在展览陈列方面,依据研究统计出来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数据和方法,合理地划分展示空间、安排文物展柜位置、设计参观路线、布置灯光、运用新科技手法等使观众最省体力并达到最佳视觉感受,从而实现较高的参观效率。(1)陈列中的尺度。第一,陈列密度。陈列密度,是指平面尺度是指空间的分割与组织、展品陈列与人行通道等要素与展厅总面积空间的百分比。一般陈列空间的通道宽度,是按人流股数计算的,每股人流以60cm计,最窄处应该能通过3~4股人流,最宽处可通过8~10股人流。需环视的展品,周围至少应有2m左右宽的通道。设计得当的密度,不仅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是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观赏展示对象。过大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展示的整体效果。过大的密度容易造成人流堵塞,也会使观众感觉疲劳,降低展示的效果;陈列密度过低,则会使展示空间显得空旷、贫乏。第二,陈列高度。陈列高度是展品或版面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观众对陈列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不宜超过350cm,最佳展示高度为125~185cm的范围之内,重点展示的对象陈列在此区域内,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博物馆大型立式招牌,展牌设计的高度以身高及组成内容的重要性作为参照标准,在不同观察距离应用不同的招牌内容,使参观者接收到的信息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2)陈列中的视觉。第一,参观路线设计人性化。人总是习惯先看到左侧的事物再看右侧的事物,习惯先看到上方再下方的,所以在展示内容的次序排列上,也应适应人的视觉运动特征,平面布局次次序则通常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在人的视觉系统中,视线的水平方向运动比垂直快,按上下排列的次序参观时比按左右排版的次序参观更容易疲劳。在展线的设计上也要尽量避免观众走回头路,使观众最省体力并达到最佳视觉感受,从而实现较高的参观效率。比如外形被誉为“月亮船”上海世博会沙特馆,突破了传统展馆的展示模式,采用全景融入式立体参观路线设计。观众置身于1600平方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影院环球屏幕的包围下,在自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随着眼前的视觉画面体验到飞翔和俯冲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短短几分钟的旅程,为观众创造出独特的参观展览体验。第二,照明设计人性化。光是视觉感知的基础,不同的光环境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反应。展示空间中的照明设计需要满足大多数参观者,这就要求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要充分了解人体对照明强度的需求程度和人们的视觉习惯,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展示中的照明视觉效果。避免出现眩光和不适合人体的光线,在视觉处理上要避免出现视错觉。这样才能展现良好的空间效果,同时做到“人性化”设计。第三,色彩配置人性化。色彩是陈列整体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直观而强烈的刺激人的感知。根据主题内容,选定某一种色彩作为展览的基调。无论展墙、展柜、展架或其他展具都要在色彩上与基调相统一、相接近,以便营造一个比较统一的环境气氛。合理配置色彩,使人产生丰富的视觉艺术体验。观察国内博物馆一些效果好的陈列,上海博物馆的古代雕塑厅使用黄、红主色调,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玉器厅的深蓝色调陪衬出玉器展品质地晶莹;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历代绘画馆主色调选用金棕色和原木色调,显得庄重典雅;廖冰兄馆以黑、灰、青色,营造一种悲愤呐喊讽刺的情感氛围。用色彩传递主题鲜明的特色和营造文化氛围,使人感受到协调的环境美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还体现了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互动设计人性化。互动性设计最为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理念,这就意味着参观者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主动地体验展示内容,因此 “人性化”其实是将设计的服务的对象塑造成为自觉的审美主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虚拟翻书、互动投影系统、多点触控系统、电子签名簿、图文视频点评浏览、趣味游戏和知识抢答等形式被设计师广泛应用在陈列中,立体的、直观的、全方位的把陈列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的展览,观众在入口拍照区拍下自己的秦俑造型照,通过“拍照→取票→到达兵俑工坊→输入票号→投影照片到兵俑模型上”等环节,就可以获取“千人千面”互动体验。观众还可以通过触摸屏为秦俑模型重新添上色彩。极大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展的兴趣。再比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博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导览形式。开发博物馆导览客户端、加强二维码技术、官方微信等的运用,观众可以即时通过微博或微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而通过网络技术直接推送给观众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不仅可以加深观众对展品本身的认识和了解,也可让观众感受到参观过程中的轻松与自由。加强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导览服务方面的实践应用是博物馆个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无障碍设计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划分出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减少地面层的高差、展具外露部分应尽量减少棱角、在危险的地方设防护拦、活动路线必须畅通无阻、以利行走方便,也为轮椅进出创造条件。但关键在于研究和考虑陈列展览的使用功能是否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尽可能地令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到展览的丰富内涵。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为陈列设计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
三、结语
是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因此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设计带入到展览规划中,使陈列空间更富有吸引力,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博物馆设计的重点方向。(作者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
一、展览陈列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成熟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哲学。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如何将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起来,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二、展览陈列人性化设计具体分析
1.展品陈列的人性化。从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应用在展览陈列方面,依据研究统计出来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数据和方法,合理地划分展示空间、安排文物展柜位置、设计参观路线、布置灯光、运用新科技手法等使观众最省体力并达到最佳视觉感受,从而实现较高的参观效率。(1)陈列中的尺度。第一,陈列密度。陈列密度,是指平面尺度是指空间的分割与组织、展品陈列与人行通道等要素与展厅总面积空间的百分比。一般陈列空间的通道宽度,是按人流股数计算的,每股人流以60cm计,最窄处应该能通过3~4股人流,最宽处可通过8~10股人流。需环视的展品,周围至少应有2m左右宽的通道。设计得当的密度,不仅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是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观赏展示对象。过大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展示的整体效果。过大的密度容易造成人流堵塞,也会使观众感觉疲劳,降低展示的效果;陈列密度过低,则会使展示空间显得空旷、贫乏。第二,陈列高度。陈列高度是展品或版面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观众对陈列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不宜超过350cm,最佳展示高度为125~185cm的范围之内,重点展示的对象陈列在此区域内,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博物馆大型立式招牌,展牌设计的高度以身高及组成内容的重要性作为参照标准,在不同观察距离应用不同的招牌内容,使参观者接收到的信息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2)陈列中的视觉。第一,参观路线设计人性化。人总是习惯先看到左侧的事物再看右侧的事物,习惯先看到上方再下方的,所以在展示内容的次序排列上,也应适应人的视觉运动特征,平面布局次次序则通常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在人的视觉系统中,视线的水平方向运动比垂直快,按上下排列的次序参观时比按左右排版的次序参观更容易疲劳。在展线的设计上也要尽量避免观众走回头路,使观众最省体力并达到最佳视觉感受,从而实现较高的参观效率。比如外形被誉为“月亮船”上海世博会沙特馆,突破了传统展馆的展示模式,采用全景融入式立体参观路线设计。观众置身于1600平方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影院环球屏幕的包围下,在自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随着眼前的视觉画面体验到飞翔和俯冲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短短几分钟的旅程,为观众创造出独特的参观展览体验。第二,照明设计人性化。光是视觉感知的基础,不同的光环境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反应。展示空间中的照明设计需要满足大多数参观者,这就要求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要充分了解人体对照明强度的需求程度和人们的视觉习惯,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展示中的照明视觉效果。避免出现眩光和不适合人体的光线,在视觉处理上要避免出现视错觉。这样才能展现良好的空间效果,同时做到“人性化”设计。第三,色彩配置人性化。色彩是陈列整体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直观而强烈的刺激人的感知。根据主题内容,选定某一种色彩作为展览的基调。无论展墙、展柜、展架或其他展具都要在色彩上与基调相统一、相接近,以便营造一个比较统一的环境气氛。合理配置色彩,使人产生丰富的视觉艺术体验。观察国内博物馆一些效果好的陈列,上海博物馆的古代雕塑厅使用黄、红主色调,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玉器厅的深蓝色调陪衬出玉器展品质地晶莹;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历代绘画馆主色调选用金棕色和原木色调,显得庄重典雅;廖冰兄馆以黑、灰、青色,营造一种悲愤呐喊讽刺的情感氛围。用色彩传递主题鲜明的特色和营造文化氛围,使人感受到协调的环境美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还体现了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互动设计人性化。互动性设计最为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理念,这就意味着参观者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主动地体验展示内容,因此 “人性化”其实是将设计的服务的对象塑造成为自觉的审美主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虚拟翻书、互动投影系统、多点触控系统、电子签名簿、图文视频点评浏览、趣味游戏和知识抢答等形式被设计师广泛应用在陈列中,立体的、直观的、全方位的把陈列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的展览,观众在入口拍照区拍下自己的秦俑造型照,通过“拍照→取票→到达兵俑工坊→输入票号→投影照片到兵俑模型上”等环节,就可以获取“千人千面”互动体验。观众还可以通过触摸屏为秦俑模型重新添上色彩。极大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展的兴趣。再比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博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导览形式。开发博物馆导览客户端、加强二维码技术、官方微信等的运用,观众可以即时通过微博或微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而通过网络技术直接推送给观众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不仅可以加深观众对展品本身的认识和了解,也可让观众感受到参观过程中的轻松与自由。加强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导览服务方面的实践应用是博物馆个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无障碍设计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划分出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减少地面层的高差、展具外露部分应尽量减少棱角、在危险的地方设防护拦、活动路线必须畅通无阻、以利行走方便,也为轮椅进出创造条件。但关键在于研究和考虑陈列展览的使用功能是否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尽可能地令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到展览的丰富内涵。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为陈列设计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
三、结语
是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因此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设计带入到展览规划中,使陈列空间更富有吸引力,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博物馆设计的重点方向。(作者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