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必要性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变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综观语文课改状况,我们认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但是我们发现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对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有所动摇,或者在逐步放弃,甚至想回到传统教学方式上来。
造成当前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评价方式的“老套”。所谓“老套”,就是在语文纸笔测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测试中基本没有考评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与纸笔测试的不统一问题,我们认为改革语文纸笔测试的方式是当务之急,这是因为纸笔测试对课堂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在语文纸笔测试中如何测试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的问题。
二、实践研究
近几年,我校在进行“探究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对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测试方式进行了一些创新性实践研究。(注:合作学习能力的测试暂未纳入研究范围)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材料的选择、题目考查的能力、题目呈现的方式和教师评卷的要求。
1.题目材料的选择。语文探究性测试题以阅读题为主,测试的材料(文本)要精心选择。一般要体现这几个要求。一是文本中的“双基”要符合教材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文本的体裁以记叙文、说明文、古诗文等为主。三是从文本中能提出比较明确与集中的探究性问题。
2.题目的呈现方式。自主、探究性阅读测试题目是对传统阅读题的改革。在呈现方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卷面不仅提供自主探究阅读的文本,同时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自主探究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测试题,除提供原诗外,还提供一些生字、词语的注释和背景资料。二是注重从整体上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三是探究文本的具体问题不由命题者提出,而由学生自己提出,命题者只是提出一些探究要求。如“阅读上面文章,自主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认真加以探究,并把探究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3.题目考查的能力。自主、探究性测试不再是传统测试中对某个局部知识点或单项能力的检测,而是注重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主要考查学生的下述能力:①针对文本提出问题的能力;②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或初步判断的能力;③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④探寻证据材料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⑤书面表达观点的能力;⑥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等等。
4.教师评卷的要求。自主、探究性测试题的主观性很强,会给阅卷的教师带来技术上的困难。要使评卷尽量客观、公正、可信度高,根据实践研究的经验,教师应掌握以下要领。
首先,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最好有自己的创新性见解。
其次,要理解什么是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按照探究价值的大小可将提出的问题划分为A1、B1、C1、Dl等四个评分层次。
A1: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直接从整体上探究文本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问题,可评分86%~100%。如记人的文章一般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阅读《穷人》一文后,可以提出“桑娜与丈夫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叙事的文章探究事情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如读《麻雀》一文可以提出“是什么力量使老麻雀舍身救小麻雀”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集中性,对文章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
B1: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探究文本中与主题思想、表现方式相关联的局部问题,评分70%~85%。如读《詹天佑》后,就“勘测线路”这一段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文本中一些核心词、句和段的探究往往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内涵。
C1: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探究文本的主要情节性、说明性内容,可评分50%~69%。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或探究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人物、事物相关的史料,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D1: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与文本毫无关系的问题或根本不是问题,可评为0分。
第三,要分清探究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的水平层次。我们按照“问题、观点、证据、表述”等,将探究内容的水平也从高到低分为A2、B2、C2、D2四个层次,见下表。
三、效果
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测试”的创新性实践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师又开始重新认识“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并能够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越来越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增强。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变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综观语文课改状况,我们认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但是我们发现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对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有所动摇,或者在逐步放弃,甚至想回到传统教学方式上来。
造成当前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评价方式的“老套”。所谓“老套”,就是在语文纸笔测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测试中基本没有考评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与纸笔测试的不统一问题,我们认为改革语文纸笔测试的方式是当务之急,这是因为纸笔测试对课堂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在语文纸笔测试中如何测试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的问题。
二、实践研究
近几年,我校在进行“探究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对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测试方式进行了一些创新性实践研究。(注:合作学习能力的测试暂未纳入研究范围)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材料的选择、题目考查的能力、题目呈现的方式和教师评卷的要求。
1.题目材料的选择。语文探究性测试题以阅读题为主,测试的材料(文本)要精心选择。一般要体现这几个要求。一是文本中的“双基”要符合教材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文本的体裁以记叙文、说明文、古诗文等为主。三是从文本中能提出比较明确与集中的探究性问题。
2.题目的呈现方式。自主、探究性阅读测试题目是对传统阅读题的改革。在呈现方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卷面不仅提供自主探究阅读的文本,同时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自主探究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测试题,除提供原诗外,还提供一些生字、词语的注释和背景资料。二是注重从整体上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三是探究文本的具体问题不由命题者提出,而由学生自己提出,命题者只是提出一些探究要求。如“阅读上面文章,自主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认真加以探究,并把探究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3.题目考查的能力。自主、探究性测试不再是传统测试中对某个局部知识点或单项能力的检测,而是注重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主要考查学生的下述能力:①针对文本提出问题的能力;②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或初步判断的能力;③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④探寻证据材料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⑤书面表达观点的能力;⑥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等等。
4.教师评卷的要求。自主、探究性测试题的主观性很强,会给阅卷的教师带来技术上的困难。要使评卷尽量客观、公正、可信度高,根据实践研究的经验,教师应掌握以下要领。
首先,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最好有自己的创新性见解。
其次,要理解什么是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按照探究价值的大小可将提出的问题划分为A1、B1、C1、Dl等四个评分层次。
A1: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直接从整体上探究文本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问题,可评分86%~100%。如记人的文章一般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阅读《穷人》一文后,可以提出“桑娜与丈夫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叙事的文章探究事情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如读《麻雀》一文可以提出“是什么力量使老麻雀舍身救小麻雀”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集中性,对文章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
B1: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探究文本中与主题思想、表现方式相关联的局部问题,评分70%~85%。如读《詹天佑》后,就“勘测线路”这一段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文本中一些核心词、句和段的探究往往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内涵。
C1: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探究文本的主要情节性、说明性内容,可评分50%~69%。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或探究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人物、事物相关的史料,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D1: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与文本毫无关系的问题或根本不是问题,可评为0分。
第三,要分清探究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的水平层次。我们按照“问题、观点、证据、表述”等,将探究内容的水平也从高到低分为A2、B2、C2、D2四个层次,见下表。
三、效果
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测试”的创新性实践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师又开始重新认识“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并能够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越来越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