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祝》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记录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广为传颂;而在泰国,也有这样一部作品——《旧伤》,它承载着泰国人民对自由爱情的美好向往,并通多最为悲壮的方式——死亡来捍卫他们忠贞的誓言。《梁祝》和《旧伤》这两部文学作品,共同讲述了一个缠绵动人、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最终均以悲剧谱写了凄美又令人扼腕的结局。《旧伤》与《梁祝》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历史背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所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从爱情悲剧的主题入手,透过悲剧分析二者所要表达的爱情观和女性观。
关键词:《梁祝》;《旧伤》;文学;爱情;悲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作为中国古代爱情的经典作品,广受民众的喜爱,并被拍摄成经久不衰的经典银屏剧目。《旧伤》作为泰国民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生动地描绘了泰国在资本主义革命早期的民间风貌,是泰国人民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状态的一个缩影。 《梁祝》和《旧伤》共同谱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一样的爱情却暴露出高度相似的悲剧因素。
一、作品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名声响彻海内外。《梁祝》的传说由来已久,因而流传着很多版本。晚唐张读的《宣室志》,使故事的发展更具轮廓,情节可概括为“英台求学”——“与山伯同窗”——“英台适马”——“山伯之死”——“哭坟殉情”的情节 。到清朝道光年间,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情节更加完善和生动,这篇小传的情节较之前的种种版本更接近我们现在流行的梁祝(戏曲)情节,其中增加了“父母欲为择偶”和“以妹妻君”等重要情节,我们现在的梁祝故事改编者,大都以这篇小说为蓝本,参考民间说唱材料而编写。也就是说,梁祝故事本来的面目,也赖于这篇小传更详细地保存下来。 不论是后来改编的戏曲、是舞台剧或影视作品,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大同小异的。它的基本情节次序可以归纳为这样:“避婚.求学”,“草桥结拜”(或“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思兄”,“劝婚.骂媒”,“楼台会”,“闻耗”,“吊孝哭灵”,“逼嫁”,“祭坟.化蝶”。
《旧伤》是泰国作家译麦.蒙登的代表作。这部民间小说,以乡村生活为主要题材,小说以男主角阿宽和女主角小莲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阿宽和小莲从小生活在邦甲彼,那里的人们以耕种为生,两人青梅竹马,长大之后双方渐生爱意。但是他们的父亲很早以前就结怨,相互仇视,因此,不許家人与任何一方有来往。虽然遭受了来自家庭的阻碍,但是两人的情感不曾消减。他们在土地神的面前盟誓:一生忠诚,只爱对方,这使他们的爱情越发得忠坚。小莲的哥哥与周少爷狼狈为奸,并把她卖给了有钱人金夫人以抵债,金夫人是一个富有的寡妇。阿宽得知小莲被卖时,他立即动身寻找,他用尽一切办法找回爱人却无果,这令他痛恨,以致杀了周少爷。
金夫人待她如亲生女儿,疼爱有加。这让小莲的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包括穿着打扮、学习、社会地位,并且认识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政治家——颂猜先生,而颂猜成了阿宽和小莲之间一个不小的阻碍。时间越久,阿宽和小莲的距离也越远,就像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但是命运让这对恋人再次相遇,他们的忠诚和误解造成了分离和伤害。在供奉土地神的大榕树下——他们曾经盟誓的地方,对面就是流动的弦石河,最终他们长眠在这河流中。
二、两部作品的悲情意识
《梁祝》和《旧伤》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但都讲诉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无独有偶,均以爱殉情结局。悲剧总有震撼心灵的作用,令人扼腕、深思。他们的爱情是怎样表现的呢?又是为何而走向悲剧呢?
(一)得非所愿的婚恋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一部爱情悲剧总有一种让人伤感的魔力,不禁为其落泪。《梁祝》和《旧伤》就是这样的悲剧,明知前方是死亡,却毫不犹豫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爱情悲剧中,女性往往更具悲剧色彩,更令人怜惜。
《梁祝》和《旧伤》中的两对恋人都彼此深爱,祝英台和小莲作为两部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在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情感道路是相似的,相爱的人不可厮守,而不爱的人却是众望所归,爱情之路步履艰难。
英台深爱着山伯,对于毫无情感基础的婚配对象,她宁死不嫁,爱情与婚姻的矛盾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小莲也是如此,她爱着阿宽,所以她始终没有接受家世优越的颂猜,在她目睹因不堪分离和饱受思念折磨的阿宽死在自己的面前,她毅然选择随爱人而去,造成令人扼腕的悲剧。
在爱情的态度上,英台和小莲都是忠贞不渝,至死不悔的,她们一生只爱一个人,最终都因无法承受爱人的离去而身心俱碎。由于她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两人在面对爱情的阻碍时,两人的表现和斗志都相差甚远。英台的爱是主动、勇敢的,她不拘礼数,向山伯主动示爱,为自己说媒。她反抗毫无情感基础的婚姻,她在出嫁当天,为山伯哭坟,跃入坟中,与山伯同眠。她极力宣泄她的不满和悲痛,用鲜血捍卫爱情;而小莲在爱情面前疑虑过多,瞻前顾后,不满被家长束缚的困境,但是又缺乏远走的勇气。她没有英台的洒脱,爱情对英台而言就是生命,就是全部,所以英台为爱可以不顾一切;但小莲却不然,亲情和爱情对她都同样重要,不想与父亲断绝关系和报答金夫人恩情的心让她不得不与阿宽疏远,她甚至为报恩搁置自己的爱情,她一生都在理性和感性中撕扯。最终爱情的崩塌令她的真情胜过一切理智,做出了生命最后的决断。她们一个大胆示爱,主动积极,爱得纯粹;一个思前顾后,缺乏自信,疑虑过多,但最终她们两人都用生命捍卫了爱情,怜惜之余,令人更生敬意。
(二)殉情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当这种情感受到阻碍而毁灭时,就成为悲剧。爱越深,悲剧性就越强,人物命运就越不幸。
在梁祝中,“山伯赶到祝家求婚时,美满婚姻,已成泡影。梁山伯悲恸欲绝,归后病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记)”。 短短一行,就将山伯的痴情表露无疑。而英台,非但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还要受家人所逼,嫁给自己不爱的马文才,双重悲情使她无以解脱,死亡对他们而言,是成全自己唯一又最无奈的选择。 旧伤中,阿宽充满着悲情的色彩。阿宽用行动践行他一生等待的诺言,正如他说的话:“三年前的河岸又回来了,水就像你,岸就如我,当河水流动之后,河岸就恢复清凉。”小莲如他生命的能量。但煎熬了三年的他,已经无法再承受分离,他逼颂猜开枪,结束了他这等待的一生。而小莲,恩情与爱情令她无从选择,用她自己的话:“我真心想回邦甲彼,但是阿宽哥,我的思绪就像水缸的行船,方向错乱,不知如何是好。” 当她决定回到金夫人身边报恩时,她违背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最终她也为这违心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幸福的爱情总是相似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大团圆的结局。不幸的爱情则有各自的不幸。梁祝的爱情是悲剧,但化蝶的结局则增添了一种浪漫神秘的色彩。看了以后,不仅不使人感到心灰意冷,反而能激发人们克服困难和追求幸福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梁祝故事具有民间乐观悲剧(亦称悲喜剧)的特点和缘故 。不同的是,旧伤中小莲和阿宽一同死在承载他们美好记忆的弦石河中,他们的血液从胸口流出,融入这河水,奔流不息。这条河流记载着这段悲情,让世人铭记。这种严肃而又沉重的气氛与梁祝劫后充满希望的遐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令人悲痛,深思;前者令人在悲痛之余,更添充满拼搏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两部作品在营造结局的悲剧氛围上可谓大相径庭。
三、从爱情悲剧看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婚姻观和女性观
(一)婚姻观
《梁祝》和《旧伤》都表达了自由恋爱的思想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观。但也存在相异之处。梁祝的爱情产生于就封建时期,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而旧伤产生于封建思想和西方文明共存时期,在反封建的同时,也强调自然人性的的观点。
祝英台假借為妹说媒,自许终身,但终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太守之子,体现封建婚姻缺媒不可的现象。最终,这对恋人为情而死,终化为彩蝶,双宿双飞。梁祝故事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表达封建社会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与理想。
《旧伤》主张的是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从小莲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她那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是,当她死的时候,仍然是那么可怜,令人怜悯。
作者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但只有爱情的人生也同样不可取。阿宽将小莲视为生命的全部,他以爱情为生命的意义,最终为小莲的离开而寻死,这也反映了只为爱情而活的人生是危险的,也是可悲的。
在小莲的生命中,爱情只占其中一部分,亲情、金夫人的恩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些作为人类不可缺乏的情感得不到糅合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她的父亲已经将她买断给金夫人,父亲的冷酷与金夫人的慈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善良的人,都应该知恩图报。当小莲选择报恩时,爱人的死给她“当头一棒”, 没有爱情的不幸让她无法承受,所以她选择了与爱人死在一起。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的自然天性的肯定:一方面,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人活着不能只为爱情,还要顾及到亲情以及人类美好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有爱情的婚姻才能为爱保驾护航。
(二)女性观
《梁祝》时期,封建制度牢固,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女权主义一直处于萌芽时期,女性意识还很薄弱,妇女从属于家庭,是男性的附庸。所以她们受到的社会压迫远远大于男性。在旧社会,女性没有读书的权利,所以祝英台男扮女装与男子一同学习;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必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台不安于外界的压迫,世俗的眼光,在出嫁当天,毫无遮掩地在山伯墓地恸哭。最后跳入墓中,以死来控诉这无情阴暗的封建婚姻制度。正因为封建制度盛行数千年,祝英台的反抗显得尤为壮烈,表现了女性对受教育权,话语权和婚姻自由权利的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旧伤》创作于泰国资本主义改革初期,当时的西方文明渐渐涌入,对泰国民众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传统思想仍然占主流。小莲的母亲生活在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她安于本分,即使自己对丈夫的做法不赞同,她也捍卫丈夫的地位。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她默默坚守着妻子的一切职责,直到她病死,也无法笑着离开。这是旧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卑微的写照,这表明小莲母亲这一时代的女性意识还没产生。
到小莲这一代,女性意识开始产生。在封建家庭中,父兄是决策者,小莲的感情从不被理会,她对父兄过分的行为表现出不满,这种不满虽然不够明显、强烈,但是她还是瞒着父亲私会阿宽,这表明她已经开始具有反抗意识。小莲作为一名女性,受母亲不幸的婚姻的影响,她不甘于逆来顺受,她不轻易对阿宽的甜言蜜语作回应,这种对待爱情的谨慎和独立的思想,表明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小莲被卖到曼谷后,很快就熟悉上流社会的生活,她的气质和见识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体现了女性渴望增长见识和对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梁祝》和《旧伤》以爱情为主题,演绎了爱的绝唱。男女主人公都遭遇爱情的艰难险阻,他们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把爱当作生命的归宿。两个故事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同样处在封建势力的历史背景。同在男权主义制度的社会,女性受到严重的压制,两位女主人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抗父权制度,以守护纯洁的爱情。祝英台将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为争取婚姻自由不惜一切,表现了彻底的女性主义;而作者叶.原国重视人类的天性,亲情、爱情同样重要。小莲牺牲爱情来回报金夫人的恩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面对爱情的毁灭,却足以令她万念俱灰,为爱赴死。爱情就是具有如此大的魔力,爱情的悲剧更是令人扼腕。
参考文献:
[1]钱南扬等. 梁山伯与祝英台 [I].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贺圣达.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K].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2 月
[3]
[4]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 民间文学论丛 [I] .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 年 6 月
[5]周福岩. 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I]. 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6年3月
[6]农学冠. 民间文学导论 [I].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
[7][苏] 尼.瓦.烈勃里科娃. 泰国近代史纲 [I].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8]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I].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 5 月
[9]黄涛.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 [I].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10 年 5 月
[10]弗.科尔涅夫. 泰国文学简史 [I].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1 年 9 月
[11]何平.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对比研究.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4
基金项目:本文由大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泰国清迈泰族《金海螺》故事文化内涵研究”资助
关键词:《梁祝》;《旧伤》;文学;爱情;悲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作为中国古代爱情的经典作品,广受民众的喜爱,并被拍摄成经久不衰的经典银屏剧目。《旧伤》作为泰国民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生动地描绘了泰国在资本主义革命早期的民间风貌,是泰国人民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状态的一个缩影。 《梁祝》和《旧伤》共同谱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一样的爱情却暴露出高度相似的悲剧因素。
一、作品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名声响彻海内外。《梁祝》的传说由来已久,因而流传着很多版本。晚唐张读的《宣室志》,使故事的发展更具轮廓,情节可概括为“英台求学”——“与山伯同窗”——“英台适马”——“山伯之死”——“哭坟殉情”的情节 。到清朝道光年间,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情节更加完善和生动,这篇小传的情节较之前的种种版本更接近我们现在流行的梁祝(戏曲)情节,其中增加了“父母欲为择偶”和“以妹妻君”等重要情节,我们现在的梁祝故事改编者,大都以这篇小说为蓝本,参考民间说唱材料而编写。也就是说,梁祝故事本来的面目,也赖于这篇小传更详细地保存下来。 不论是后来改编的戏曲、是舞台剧或影视作品,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大同小异的。它的基本情节次序可以归纳为这样:“避婚.求学”,“草桥结拜”(或“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思兄”,“劝婚.骂媒”,“楼台会”,“闻耗”,“吊孝哭灵”,“逼嫁”,“祭坟.化蝶”。
《旧伤》是泰国作家译麦.蒙登的代表作。这部民间小说,以乡村生活为主要题材,小说以男主角阿宽和女主角小莲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阿宽和小莲从小生活在邦甲彼,那里的人们以耕种为生,两人青梅竹马,长大之后双方渐生爱意。但是他们的父亲很早以前就结怨,相互仇视,因此,不許家人与任何一方有来往。虽然遭受了来自家庭的阻碍,但是两人的情感不曾消减。他们在土地神的面前盟誓:一生忠诚,只爱对方,这使他们的爱情越发得忠坚。小莲的哥哥与周少爷狼狈为奸,并把她卖给了有钱人金夫人以抵债,金夫人是一个富有的寡妇。阿宽得知小莲被卖时,他立即动身寻找,他用尽一切办法找回爱人却无果,这令他痛恨,以致杀了周少爷。
金夫人待她如亲生女儿,疼爱有加。这让小莲的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包括穿着打扮、学习、社会地位,并且认识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政治家——颂猜先生,而颂猜成了阿宽和小莲之间一个不小的阻碍。时间越久,阿宽和小莲的距离也越远,就像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但是命运让这对恋人再次相遇,他们的忠诚和误解造成了分离和伤害。在供奉土地神的大榕树下——他们曾经盟誓的地方,对面就是流动的弦石河,最终他们长眠在这河流中。
二、两部作品的悲情意识
《梁祝》和《旧伤》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但都讲诉了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无独有偶,均以爱殉情结局。悲剧总有震撼心灵的作用,令人扼腕、深思。他们的爱情是怎样表现的呢?又是为何而走向悲剧呢?
(一)得非所愿的婚恋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一部爱情悲剧总有一种让人伤感的魔力,不禁为其落泪。《梁祝》和《旧伤》就是这样的悲剧,明知前方是死亡,却毫不犹豫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爱情悲剧中,女性往往更具悲剧色彩,更令人怜惜。
《梁祝》和《旧伤》中的两对恋人都彼此深爱,祝英台和小莲作为两部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在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情感道路是相似的,相爱的人不可厮守,而不爱的人却是众望所归,爱情之路步履艰难。
英台深爱着山伯,对于毫无情感基础的婚配对象,她宁死不嫁,爱情与婚姻的矛盾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小莲也是如此,她爱着阿宽,所以她始终没有接受家世优越的颂猜,在她目睹因不堪分离和饱受思念折磨的阿宽死在自己的面前,她毅然选择随爱人而去,造成令人扼腕的悲剧。
在爱情的态度上,英台和小莲都是忠贞不渝,至死不悔的,她们一生只爱一个人,最终都因无法承受爱人的离去而身心俱碎。由于她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两人在面对爱情的阻碍时,两人的表现和斗志都相差甚远。英台的爱是主动、勇敢的,她不拘礼数,向山伯主动示爱,为自己说媒。她反抗毫无情感基础的婚姻,她在出嫁当天,为山伯哭坟,跃入坟中,与山伯同眠。她极力宣泄她的不满和悲痛,用鲜血捍卫爱情;而小莲在爱情面前疑虑过多,瞻前顾后,不满被家长束缚的困境,但是又缺乏远走的勇气。她没有英台的洒脱,爱情对英台而言就是生命,就是全部,所以英台为爱可以不顾一切;但小莲却不然,亲情和爱情对她都同样重要,不想与父亲断绝关系和报答金夫人恩情的心让她不得不与阿宽疏远,她甚至为报恩搁置自己的爱情,她一生都在理性和感性中撕扯。最终爱情的崩塌令她的真情胜过一切理智,做出了生命最后的决断。她们一个大胆示爱,主动积极,爱得纯粹;一个思前顾后,缺乏自信,疑虑过多,但最终她们两人都用生命捍卫了爱情,怜惜之余,令人更生敬意。
(二)殉情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当这种情感受到阻碍而毁灭时,就成为悲剧。爱越深,悲剧性就越强,人物命运就越不幸。
在梁祝中,“山伯赶到祝家求婚时,美满婚姻,已成泡影。梁山伯悲恸欲绝,归后病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记)”。 短短一行,就将山伯的痴情表露无疑。而英台,非但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还要受家人所逼,嫁给自己不爱的马文才,双重悲情使她无以解脱,死亡对他们而言,是成全自己唯一又最无奈的选择。 旧伤中,阿宽充满着悲情的色彩。阿宽用行动践行他一生等待的诺言,正如他说的话:“三年前的河岸又回来了,水就像你,岸就如我,当河水流动之后,河岸就恢复清凉。”小莲如他生命的能量。但煎熬了三年的他,已经无法再承受分离,他逼颂猜开枪,结束了他这等待的一生。而小莲,恩情与爱情令她无从选择,用她自己的话:“我真心想回邦甲彼,但是阿宽哥,我的思绪就像水缸的行船,方向错乱,不知如何是好。” 当她决定回到金夫人身边报恩时,她违背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最终她也为这违心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幸福的爱情总是相似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大团圆的结局。不幸的爱情则有各自的不幸。梁祝的爱情是悲剧,但化蝶的结局则增添了一种浪漫神秘的色彩。看了以后,不仅不使人感到心灰意冷,反而能激发人们克服困难和追求幸福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梁祝故事具有民间乐观悲剧(亦称悲喜剧)的特点和缘故 。不同的是,旧伤中小莲和阿宽一同死在承载他们美好记忆的弦石河中,他们的血液从胸口流出,融入这河水,奔流不息。这条河流记载着这段悲情,让世人铭记。这种严肃而又沉重的气氛与梁祝劫后充满希望的遐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令人悲痛,深思;前者令人在悲痛之余,更添充满拼搏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两部作品在营造结局的悲剧氛围上可谓大相径庭。
三、从爱情悲剧看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婚姻观和女性观
(一)婚姻观
《梁祝》和《旧伤》都表达了自由恋爱的思想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观。但也存在相异之处。梁祝的爱情产生于就封建时期,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而旧伤产生于封建思想和西方文明共存时期,在反封建的同时,也强调自然人性的的观点。
祝英台假借為妹说媒,自许终身,但终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太守之子,体现封建婚姻缺媒不可的现象。最终,这对恋人为情而死,终化为彩蝶,双宿双飞。梁祝故事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表达封建社会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与理想。
《旧伤》主张的是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从小莲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她那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是,当她死的时候,仍然是那么可怜,令人怜悯。
作者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但只有爱情的人生也同样不可取。阿宽将小莲视为生命的全部,他以爱情为生命的意义,最终为小莲的离开而寻死,这也反映了只为爱情而活的人生是危险的,也是可悲的。
在小莲的生命中,爱情只占其中一部分,亲情、金夫人的恩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些作为人类不可缺乏的情感得不到糅合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她的父亲已经将她买断给金夫人,父亲的冷酷与金夫人的慈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善良的人,都应该知恩图报。当小莲选择报恩时,爱人的死给她“当头一棒”, 没有爱情的不幸让她无法承受,所以她选择了与爱人死在一起。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的自然天性的肯定:一方面,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人活着不能只为爱情,还要顾及到亲情以及人类美好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有爱情的婚姻才能为爱保驾护航。
(二)女性观
《梁祝》时期,封建制度牢固,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女权主义一直处于萌芽时期,女性意识还很薄弱,妇女从属于家庭,是男性的附庸。所以她们受到的社会压迫远远大于男性。在旧社会,女性没有读书的权利,所以祝英台男扮女装与男子一同学习;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必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台不安于外界的压迫,世俗的眼光,在出嫁当天,毫无遮掩地在山伯墓地恸哭。最后跳入墓中,以死来控诉这无情阴暗的封建婚姻制度。正因为封建制度盛行数千年,祝英台的反抗显得尤为壮烈,表现了女性对受教育权,话语权和婚姻自由权利的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旧伤》创作于泰国资本主义改革初期,当时的西方文明渐渐涌入,对泰国民众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传统思想仍然占主流。小莲的母亲生活在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她安于本分,即使自己对丈夫的做法不赞同,她也捍卫丈夫的地位。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她默默坚守着妻子的一切职责,直到她病死,也无法笑着离开。这是旧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卑微的写照,这表明小莲母亲这一时代的女性意识还没产生。
到小莲这一代,女性意识开始产生。在封建家庭中,父兄是决策者,小莲的感情从不被理会,她对父兄过分的行为表现出不满,这种不满虽然不够明显、强烈,但是她还是瞒着父亲私会阿宽,这表明她已经开始具有反抗意识。小莲作为一名女性,受母亲不幸的婚姻的影响,她不甘于逆来顺受,她不轻易对阿宽的甜言蜜语作回应,这种对待爱情的谨慎和独立的思想,表明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小莲被卖到曼谷后,很快就熟悉上流社会的生活,她的气质和见识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体现了女性渴望增长见识和对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梁祝》和《旧伤》以爱情为主题,演绎了爱的绝唱。男女主人公都遭遇爱情的艰难险阻,他们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把爱当作生命的归宿。两个故事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同样处在封建势力的历史背景。同在男权主义制度的社会,女性受到严重的压制,两位女主人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抗父权制度,以守护纯洁的爱情。祝英台将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为争取婚姻自由不惜一切,表现了彻底的女性主义;而作者叶.原国重视人类的天性,亲情、爱情同样重要。小莲牺牲爱情来回报金夫人的恩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面对爱情的毁灭,却足以令她万念俱灰,为爱赴死。爱情就是具有如此大的魔力,爱情的悲剧更是令人扼腕。
参考文献:
[1]钱南扬等. 梁山伯与祝英台 [I].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贺圣达.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K].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2 月
[3]
[4]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 民间文学论丛 [I] .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 年 6 月
[5]周福岩. 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I]. 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6年3月
[6]农学冠. 民间文学导论 [I].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
[7][苏] 尼.瓦.烈勃里科娃. 泰国近代史纲 [I].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8]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I].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 5 月
[9]黄涛.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 [I].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10 年 5 月
[10]弗.科尔涅夫. 泰国文学简史 [I].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1 年 9 月
[11]何平.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对比研究.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4
基金项目:本文由大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泰国清迈泰族《金海螺》故事文化内涵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