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超过两万人,这些你看书籍的销量就知道。学术类的书籍能卖几千册就很不错了,诗集则只有几百册。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半个月读一本书,已经是效率很高的事。如果坚持不缀,一年读24本书已经是高手。我常常在想,这两万人才是中国的知识精英。我的书为他们而写。我时常能想到他们的状态。他们大多是囊中羞涩的人,精神上也羞涩,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那种笨手笨脚,不大会打理世俗事务。说话也吞吞吐吐,不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超过两万人,这些你看书籍的销量就知道。学术类的书籍能卖几千册就很不错了,诗集则只有几百册。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半个月读一本书,已经是效率很高的事。如果坚持不缀,一年读24本书已经是高手。
我常常在想,这两万人才是中国的知识精英。我的书为他们而写。我时常能想到他们的状态。他们大多是囊中羞涩的人,精神上也羞涩,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那种笨手笨脚,不大会打理世俗事务。说话也吞吞吐吐,不甚利索。但是稍微和他聊两句,就能感知到那种精神性的犀利。
这或许就是“常识的胜利”。常识、共识、通识,都是绝佳的词汇,但是实现起来又是万难的。常识总会让位于愚昧。我们的世界充斥着三种人:智者、骗子和愚人。智者是来帮愚人的,但愚人总是倾向于相信骗子。骗子因为自欺欺人,便也渐渐变蠢了;愚人因为向骗子学习,便也渐渐变坏了。所以智者不免跺脚捶心赌咒发誓,看着这个又蠢又坏、越坏越蠢、因蠢而壞、因坏而蠢的世界。
自封为智者的,要么是蠢,要么是坏。这一点大家要牢记。刚刚施舍了别人,便要求众人皆知,自我陶醉。这当然已经够恶心了,再看看所谓的施舍,其来源也是众人抱薪所积,他不过是代理人而已。歌颂其美德也便罢了,如果还要歌颂其英明和智慧,那实在是人世间最大的戏子。把真实的生活,演成了戏剧。众人配合一下,人人心知肚明。“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实在抱歉,不知是哪位西哲讲过的话,中国人则用老古话表述为“人在做,天在看”。天心即人心。
读书最要紧的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读书所为何事?”
宋以后的读书人,都信奉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能不说,其立意高,境界大,一下子把天下读书人给匡正了。张载此语,可以说是至理名言,这个读书人之志,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大同梦想。
理学家又有“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名言,朱熹为此还撰写了《朱子读书法》。静坐当然是可以养性,开发智慧;读书自然是明理,使得意识水平和见地提高。孔子是口授,达摩是心传。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读书人的心量一大,境界一扩充,便能孜孜不倦地汲取无尽藏。所以说,读书一在硬件,一在软件。读书有用论,是把书当工具,当软件,读书可以成就现世功业。读书无用论,是把书当本体,使人成为巨人、圣人,硬盘无限扩充,CPU不停升级。可见读书之道,既在无用,又在有用。因其无用,便可装载更多有用。无用是扩充其心量格局,有用是下载其软件应用。人要有受人利用的价值,这是工具理性;人要有不受人利用的价值,这是价值理性。从工具理性而言,读书最好的下场,就是“货与帝王家”。升官发财泡小三,名闻利养活一世。从价值理性而言,读书人则是文天祥、范仲淹之流,得天地之中正之气。工具理性有空间优势,不可一世;价值理性有时间优势,万古长青。
这便是孔门的“义利之辩”。读书所为何事?依工具理性而从于利,还是依价值理性从于义。即便依价值理性从于义,会不会就奉献牺牲受人驱使利用?从而由智者堕为愚人?义利二事,有动态的平衡,千万刻舟求剑不得。所以孔子又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教诲。中庸是动态的艺术,而不是机械的平均。
读书人不好糊弄,书读多了,什么都知道一点。这一点就是常识。但是常识又往往不讨好。因为常识打破了利益链。利益链就是生态链。生态链要变,就得改革,就得除弊,就得冒险,就得杀头和流血。经常成仁,不一定成功。还容易好心办坏事,历史上的王安石便是如此,给了投机者合法伤害权,变本加厉,更是不好收拾。
事情总是复杂而精细的,火候的掌握,要到读书读通了,读到炉火纯青才进入艺术化的状态。这等局面才能摆平,皆大欢喜。读书就像做人一样,不断积累你的公信力,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要想毕其功于一役,这都是愚人的想法。也不要临渊而羡鱼,各人有各人的命运迁流。各安其位,各正其命,中国那么多圣贤书,无非就是这点事。然而中国几千年来这么多人,都在陪圣贤读书,这一脉也万万不能丢掉,否则也是惊人的浪费。中国的读书种子中,如果五百年能出一个大圣人,破万古长夜,这买卖也是划算的。不枉名教道学,千辛万苦、苦口婆心一场。
选自《新京报》
其他文献
一个朋友问我,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特别关键的时刻,做对了关键的决策? 我想了想,想起高二暑假的事。 高二暑假,我家经常停电。停电时,我想看书,就得点煤油灯,煤烟会把墙熏黑,因此,我只能去贴满瓷砖的厨房看。 经常一看就是一夜,起码到下半夜;我看的是数学书,然而,我并不爱数学。 我的所谓关键决策就是这件事,在那个暑假前,我的成绩一塌糊涂。 我记得,暑假前公布成绩,我的数学是29分,满分150
coco和她的好朋友住在一起。她们是大学时的同学和舍友。属于那种上下铺的关系。想吧,上铺的人,往下一探头,就可以看到下铺。下铺的人,往上探头,也能看到上铺。要是说话,就躺在各自的床上,那么近的距离,只隔着一块木板,可以说两个人的悄悄话。现在离开学校了,她们仍然在一起,继续着上学时的情谊。她们一起住在公寓里。是那种loft,名义上有二層,一层空间很小,看上去只有狭长的走廊和通往二层的旋梯。二楼也许很
今天朋友来家里,跟我说她打算跟她老公离婚。一点小矛盾,我知道她不可能离的,只是跟我聊一聊以求换一种心情。 他们大学的时候非常甜蜜,模范情侣,后来读研、毕业工作,育儿。孩子的学区房已经搞定了,她老公马上又要升职加薪,她工作也算顺利,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但是因为矛盾爆发过一次冲动争吵并理智谈了离婚,那之后,感情渐淡了。 我很直接表達了我的想法,我觉得既然问我,我就没必要绕弯子。我说我觉得你们不会离
人生有许多快乐,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多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多伟大的人也有该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过普通人的生活。珍惜你的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工作的机会、流汗的机会。为了——当然不止是为了——身心的健康,第一,要善良仁爱。人生有许多快乐,首先是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第二,是大境界小乐趣。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
我跟朱新建其实不熟,大部分印象也是通过朋友聊天听来的。早先是南方一些作家朋友认识他,说有一个南京画家叫朱新建的,很能聊,话头起来都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一聊能聊好几顿饭。叶兆言、苏童、陈村和陈丹青都认识他,说他画儿画的好,水墨有人画过,春宫有人画过,合在一起还从来没人这么画过。我看的春宫也少,也不懂画,其实也不喜欢国画,画得都跟午觉做的半截梦似的,不明不白的,说是文人气,其实是退休官僚气,老奸巨猾,
三十多岁的时候,发愁最多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钱。 所谓“刚性兑付”,最具体、最迫切的体现也是在钱上。被一笔需要到期支付的钱追得喘不上气,搜寻亲友圈合适的人去借钱再发愁怎么张嘴;因为钱不够而忍痛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灰溜溜缩回来的手有着莫大的委屈和无奈;用钱的地方远超可用的钱,不得不拿出精密算术来运筹帷幄拆东墙补西墙;任何一笔计划外的开支,都可能让你狼狈不堪……壮志难酬,困窘难堪,屈辱难忍,基本都跟
素好 只一個素字,就喜欢上了。我说,素——好。 素,是你的名字,也是我追求的境界。 素总是美好的,随手写下:素白,素淡,素洁,素净,素雅;素颜,素纱,素裹,素绢,素华;素雪,素荷,素月,素韵;素文,素笺,素卷,素简,素描;素意,素心,素爱,素德,素养;素食,素人,素室,素尘…… 在素常的日子里,存有一颗素心,怀抱一身素爱,寒冬便会渐渐远,春暖气息自然香,日子也就缓缓过。 有人说,日子就是
言说与沉默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主题,但在诗歌与现实生活中,它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问题。坦白而言,这个主题让我思考了一阵子。从几年前开始,我只在想写诗的时候才去写诗。为何我不“努力”地去写一些我没法写的作品呢?我不想那样逼迫自己。我并非语言的苦行者,也不是无法言说之事实的探求者。至于诗歌,有灵感时,我才去写。假如灵感没有到来,那也是件好事。除了写诗,还有许多可做之事,比如洗碗、倒垃圾、处理邮件等等。有一天
有几个小老爷们,经常在一起喝酒、泡吧,然后呢,就玩着命地想着掏钱,然后自个感觉豪迈无比,啊,一说谁谁谁,是我过命的哥们,这是朋友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毕竟没有经过威压和利诱的考验。我今天说的朋友,这个不在其内。一壶清茶,或者是一壶薄酒,几个人,在一块聊天,前八百年,后八百载,天文地理,从大战起源到男欢女爱什么都谈,当然,这肯定不会泄露出去,不聊就会想的慌,这是朋友吗?这当然是,这是真正的君子
宁王朱权。最早注意到他,是因为一句话。散茶到了明代开始普及,标志性事件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停止造龙凤团茶,命令从此进贡芽茶。这时候有人淡淡地评说了一番:“(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不是诏书和律令,但对团茶同样是历史性的判决。“真味”,“自然之性”,说得多好,多透彻!说这话的,就是朱权。由这样一个皇子中难得的雅人来给团茶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