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大荒 对话自然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11122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岭南画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20世纪以来的山水画中,既有借古开今派,也有融合中西派,许钦松显然属于后者。在他的山水画中,传统首先是“天地大美”与“浩然正气”,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其次是西法的引进及其与传统的结合。这种结合,除去融入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之外,还有几个突出之点,一是点线造型的丘壑融入体面造型的丘壑之中,二是水晕墨章的微妙灵动融入“以刀拟笔”的坚实有力之中,三是以近乎传统的提示性的笔墨图式的树法融入近于西方的有较多真实感的山川的视觉幻象之中。上述的三个特点的形成,都离不开中西艺术观念的交融,中西视觉元素的综合,还有水墨画对版画表现力的借鉴。显然,许钦松善于以中西的融合推动古今的承变。他的实践表明,画种的兼长,中西的交汇,可以打开眼界,有效摆脱成见,有助于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经验。他所追求的山水境界,在于洪荒未辟,庄穆苍茫,是宇宙自然的原生态,是没有破坏、没有开发的大朴不琢之美。他的山水画,万水千山,茫茫无际,境象极开阔,视界更宽广,实际上是在传统山水画“三远”与“阔远”之外,推出了新的“广远”。他发扬了宗炳“坐究四荒”“云林森眇”“万趣融其深思”的精神,亦即在广阔无垠的山川中,画家的神思因与宇宙精神相往来而获得自由。这种大化之思与大美之境,可谓遥接早已失落的六朝传统,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
  许钦松善于以中西的融合推动古今的承变。他的实践表明,画种的兼长,中西的交汇,可以打开眼界,有效摆脱成见,有助于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经验。他的山水画,大而不空,有势有质,既有高瞻远瞩的开阔视野,又突出脚踏实地的观感,既讲求大气象、大境界、大笔墨,又不遗余力地把握真切感受和关键细节,从而丰富了“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艺术表现手段,形成了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亮点,那就是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强烈而微妙的光影感、山体坚实浑厚的实体感和云雾流走飘洒的细润感。
  展览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其中丈二以上的巨幅作品就有十一张,皆为高山大川、群山万壑、山奔云涌的胜景,分布于展厅颇为震撼。作品精选于2000年以来的创作,历经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也自然堪称许钦松多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回顾。许钦松的山水画早期多以岭东、岭南地区的风光为题材,细润绵密,而此次展出的新世纪以来的代表作,多为表现大气磅礴,壮美浑厚的大山大川,这些题材的表现也在于彰显个人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他所讲求的不再是以往美学家认为“可游可居”的山水,他的山水境界生机勃勃但是渺无人烟,竞秀争流但却不见城郭。他说:“人类对大自然越来越离不开,破坏也越来越大,画中应该回到远古,不是去住,是使精神有个安顿的地方。”他不是以玩赏的态度对待自然,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与神圣的自然对话。
  许钦松先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他青年时代就以黑白木刻《人人都有铁肩膀》崛起于画坛并不断推出佳作和获取奖项,成为名闻遐迩的版画家。同时,数十年来,他不停顿地倾情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并且,他面貌新颖而精神高迈的山水画,显示出了回归自然中对传统的超越,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
其他文献
他不仅患过艾滋病,也被脑炎袭击过,但奈夫肯斯都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而艺术与收藏是治疗奈夫肯斯顽疾的良药之一。  1987年,奈夫肯斯发现自己患上艾滋病,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成了一名作家和艺术收藏家。2001年,奈夫肯斯再次被HIV病毒感染而导致脑炎,几乎失去了包括写作、阅读、说话以及行走在内的一切能力,当他再次奇迹般地重生之后,他成立了艺术艾滋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用艺术来积极参与抗击艾滋
期刊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书斋清供、文房雅玩,尤其是那些前代文化名人曾经的案头之物斋中旧藏、如今通过艺术品拍卖,辗转到了不同的藏家之手,物聚物散,令人唏嘘之余,这种摩抚旧物、与古人晤的意趣,也教人心醉不己。2009年春季的艺术品拍卖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颇有艺术品类遇冷,但文房文玩类的拍卖专场却呈现大热之势,上半年竟出现20个以文房为题的专题拍卖,且成爻不俗。回顾2008、2007年,文房也一直较热,那么,这三年来
期刊
在清宫旧藏、《石渠》著录之书画、文物一边惹争议,一边又频频拍卖出高价的今天,或许我们应该对那些曾经战乱散佚却终能回归公藏,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的清宫遗珍,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  鉴定清宫旧藏,博物馆专家们的意见是维持清宫“原判”,还是重加审定?存争议的传世作品,其实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对馆藏清宫文物作相对集中的观摩与思考,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
期刊
5月18日,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以21.28亿元人民币收槌,创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也是国内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大关。嘉德此次春拍推出包括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现当代陶瓷及雕刻艺术、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珠宝翡翠在内的多门类拍品。多个门类、专场及单品创出新高:张大千《爱痕湖》以一亿零八十万刷新个人作品拍价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千万以
期刊
“瘦身”应对金融危机    始于去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使得拍卖行在今年纷纷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佳士得在经历了08秋拍的大幅震荡之后,于09春拍推出一系列包括降低起拍价、减少拍品数量、提高拍品品质在内的措施。  通过降低起拍价和减少拍品数量,佳士得2009上半年总成交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从区域上看,2009上半年,佳士得在欧洲大陆和英国、美洲以及亚洲和中东市场的拍品总额都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
期刊
古砚之一  宋砚大抵不发墨。近年竭江以取下岩之石。日蕉叶白者。发墨如泛油。则知传世宋砚本非良材。砚取发墨。非止易浓。《渌水亭杂识》  松花江石小砚。色淡绿如洮石。腹有御书砚铭八字云。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香祖笔记》  砚之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东坡小品》  方城砚。出方城县葛仙公岩内。石如玉。莹洁鉴光。著墨如澄泥。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岁久不乏。常如新成。《升庵外集》  桂
期刊
73年了。我想起了73年前鲁迅死后的个挽联所写的!鲁迅先生你死了/我们誓要继续呐喊,鲁迅先生你死了/谁启示我们的彷徨·我还想起了另一个挽联,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这两个挽联都是把鲁迅最有影响的两个书名恰到妙处地镶嵌在悲痛的情感里。挽联是生者对逝者敬重与怀念的一个表达方式,随着逝者的渐行渐远,后来者的表达方式会与最初有所不同,他们开始一本一本地搜集鲁迅著作的早期版本一这是参与者最多
期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的中国画独领风骚。因为当时杭州有个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其中尤以写意人物画,以崭新的面貌享誉画坛。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就是浙江美院人物画的三大支柱。时至今日,他们当年的成功之作,依旧为人乐道,他们的笔墨技巧,依然令人向往。  五十年代,风华正茂的昌谷先生,以《两个羊羔》的国画创作,获一九五五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为他奠定了在写意人物画界的地位。那年昌谷
期刊
周越然先生的《书的回忆》中有一段话说:“做官有幸运,就是连升,经商有幸运,就是赚钱。购古书者,也有幸运,就是:(一)我要什么书,马上买到什么书,并且价钱不大。(二)或者在冷摊上偶然拾得一种毫不相干的破书,归来审察,发现某名士的印记,某名士的批校。(三)又或者书贾拿了奇僻的古本来售,索价不高,故留之。后来细作审查,知是海内外孤本。”周先生谈到的二个方面的幸运,笔者都经历过。别的不必说了,就拿20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