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打开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沉睡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从而把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营造愉悦氛围和进行发散思维的激发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民主、平等、信任是创造萌芽的温床,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笔者在教学中就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的意见,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为群言。学生各持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逐渐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其次,生动风趣的语言也是创设愉快课堂氛围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授课时讲话应遵循的原则是:精炼、生动、风趣、有感染力。有了这样的语言一定能为语文课“保驾护航”,同时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启发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亲情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读罢小说,掩卷深思,我问自己,我是菲利普这样的人吗?我会是这种人吗?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会是这样的人吗?假设你已是一位成熟待娶的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你认识了“我”还未出嫁的大姐,你俩还算情投意合,但想想女友贫寒的家境,你会娶她吗?为什么?”笔者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马上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还不待笔者抽问,学生们已经开始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的内容大致相同:会娶。这时,笔者又不失时机插上几句:“听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我很欣慰,很幸福,因为你们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答案。同时,我也非常遗憾,遗憾“大姐”为何不到中国来,不到巴南区来,(此时,学生一脸惊异),要不她也不用整天愁嫁,我们有这么多人愿意给她幸福。”至此时,全班大笑。这样做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再次,巧妙、新奇、明了的设问也能为愉悦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巧妙、新奇的设问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这样的设问又好比一块石头,能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浪”。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的小说《孔已己》的主题思想即科举制度的罪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一天,醉醺醺的孔已己不小心被撞成了植物人,这之后他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们的想像力很丰富,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说:“成了植物人的孔已己,终日一动不动地躺着,终于有一天,他‘腾’地坐起来,说‘我中了!’然后‘咚’地一声倒下,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了”。笔者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他说:“孔已己已经把科举考试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比命还重要,考科举这个想法已经进入到了他的骨髓了,所以即使是在他成了植物人后,清醒的第一时间里说的话仍然是跟考试有关的,这样不就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了吗?”这位学生分析得多好呀!至此,每一位学生都已深刻地领悟了这篇小说的主题,而且印象极深。
还有,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也很重要。上课的程序教师可以设计,但一些突发事件却是授课者无法预料的。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灵活机智巧妙地对待它。笔者在课堂上也常遇到这类事情。比如,一天上课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蝴蝶,不少学生伸出作出捉打状,似乎是在逗它,又似乎是要赶走它。可想而知,此时已全然不知教师讲的内容了。一般地讲,教师会停下讲课招呼学生精力要集中,甚至还要批评几句,而当时笔者没这样做,那堂课讲的是《我的叔叔于勒》,刚好讲到对弱小者应该同情,而不是捉弄、践踏,说到这里时,开始观察那些刚才没认真听课的同学,结果他们都会心地笑了。之后那只蝴蝶仍在教室里飞,可奇怪的是再也没有学生去注意它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多巧妙啊!其实,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批评惩罚,他们更需要善意的提醒,真诚的表扬!
学生如同一粒种子,一粒脆弱而孕育希望的种子,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提供适宜它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而这土壤中的养料之一便是愉悦的课堂氛围。用好了这“养料”,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语文教学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401320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中学 )
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营造愉悦氛围和进行发散思维的激发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民主、平等、信任是创造萌芽的温床,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笔者在教学中就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的意见,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为群言。学生各持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逐渐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其次,生动风趣的语言也是创设愉快课堂氛围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授课时讲话应遵循的原则是:精炼、生动、风趣、有感染力。有了这样的语言一定能为语文课“保驾护航”,同时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启发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亲情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读罢小说,掩卷深思,我问自己,我是菲利普这样的人吗?我会是这种人吗?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会是这样的人吗?假设你已是一位成熟待娶的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你认识了“我”还未出嫁的大姐,你俩还算情投意合,但想想女友贫寒的家境,你会娶她吗?为什么?”笔者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马上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还不待笔者抽问,学生们已经开始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的内容大致相同:会娶。这时,笔者又不失时机插上几句:“听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我很欣慰,很幸福,因为你们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答案。同时,我也非常遗憾,遗憾“大姐”为何不到中国来,不到巴南区来,(此时,学生一脸惊异),要不她也不用整天愁嫁,我们有这么多人愿意给她幸福。”至此时,全班大笑。这样做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再次,巧妙、新奇、明了的设问也能为愉悦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巧妙、新奇的设问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这样的设问又好比一块石头,能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浪”。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的小说《孔已己》的主题思想即科举制度的罪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一天,醉醺醺的孔已己不小心被撞成了植物人,这之后他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们的想像力很丰富,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说:“成了植物人的孔已己,终日一动不动地躺着,终于有一天,他‘腾’地坐起来,说‘我中了!’然后‘咚’地一声倒下,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了”。笔者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他说:“孔已己已经把科举考试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比命还重要,考科举这个想法已经进入到了他的骨髓了,所以即使是在他成了植物人后,清醒的第一时间里说的话仍然是跟考试有关的,这样不就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了吗?”这位学生分析得多好呀!至此,每一位学生都已深刻地领悟了这篇小说的主题,而且印象极深。
还有,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也很重要。上课的程序教师可以设计,但一些突发事件却是授课者无法预料的。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灵活机智巧妙地对待它。笔者在课堂上也常遇到这类事情。比如,一天上课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蝴蝶,不少学生伸出作出捉打状,似乎是在逗它,又似乎是要赶走它。可想而知,此时已全然不知教师讲的内容了。一般地讲,教师会停下讲课招呼学生精力要集中,甚至还要批评几句,而当时笔者没这样做,那堂课讲的是《我的叔叔于勒》,刚好讲到对弱小者应该同情,而不是捉弄、践踏,说到这里时,开始观察那些刚才没认真听课的同学,结果他们都会心地笑了。之后那只蝴蝶仍在教室里飞,可奇怪的是再也没有学生去注意它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多巧妙啊!其实,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批评惩罚,他们更需要善意的提醒,真诚的表扬!
学生如同一粒种子,一粒脆弱而孕育希望的种子,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提供适宜它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而这土壤中的养料之一便是愉悦的课堂氛围。用好了这“养料”,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语文教学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401320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