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了解题的精准性.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针对性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构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加之自控能力还有些差,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逃避的心理.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应用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建立完善的数学结构,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应用问题导学法设置合理的问题
在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置有益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非常普及,可将其贯穿在整个数学授课的过程中.但在数学的实际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严谨、合理,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此外,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和学习的范围,即使是扩展的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便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推导,体验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已经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那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是怎样分析的?引导学生应用测量法和拼图法等,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在研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设置相应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考更有针对性和方向,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保障了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问题导学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很多种,但对于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设置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的效果.
例如,(2015·广元)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的时候就造成交通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
(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某一交通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且小于80千米/小时,应把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其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考查学生对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等,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当20≤x≤220时,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解出由(1)的解析式建立的不等式组是否为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的范围?
三、应用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尽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对于问题的设置并不简单,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授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在导入问题时要循序渐进,由简单问题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以便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完成之后,能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解因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如,先计算992-1=?以便学生学习运用逆向平方差公式.之后提問:993-99能被100整除吗?同学们是怎么得出来的?以便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把一个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a(a 1)(a-1)=a3-a和a3-a=a(a 1)(a-1).引导学生分析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这样便逐步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了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四、结束语
总之,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分析其中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该项教学方式的应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善,使该项教学的策略逐步成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明康.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问题设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63-64.
[2]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9.
[3]支帮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66.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针对性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构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加之自控能力还有些差,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逃避的心理.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应用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建立完善的数学结构,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应用问题导学法设置合理的问题
在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置有益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非常普及,可将其贯穿在整个数学授课的过程中.但在数学的实际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严谨、合理,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此外,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和学习的范围,即使是扩展的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便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推导,体验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已经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那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是怎样分析的?引导学生应用测量法和拼图法等,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在研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设置相应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考更有针对性和方向,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保障了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问题导学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很多种,但对于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设置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的效果.
例如,(2015·广元)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的时候就造成交通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
(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某一交通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且小于80千米/小时,应把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其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考查学生对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等,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当20≤x≤220时,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解出由(1)的解析式建立的不等式组是否为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的范围?
三、应用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尽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对于问题的设置并不简单,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授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在导入问题时要循序渐进,由简单问题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以便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完成之后,能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解因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如,先计算992-1=?以便学生学习运用逆向平方差公式.之后提問:993-99能被100整除吗?同学们是怎么得出来的?以便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把一个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a(a 1)(a-1)=a3-a和a3-a=a(a 1)(a-1).引导学生分析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这样便逐步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了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四、结束语
总之,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分析其中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该项教学方式的应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善,使该项教学的策略逐步成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明康.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问题设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63-64.
[2]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9.
[3]支帮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