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①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境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针对以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此课题,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实验应是基础性的探究性实验,它应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最根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二、具体对策
(一)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2.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猜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4.领悟过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能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确定典型实验,从原理入手,引导剖析。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2.引用典型选题,把握原理,多方求证。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苹果、橘子的酸碱度,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3.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挖掘内涵,形成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根据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四)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索化学学科研究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关注特殊个体,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实践能力。
1.实验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2.变讲授式为探究式,深入挖掘实验的原理,将知识形成过程重新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分析、假设、论证,探索化学学科的探究方法。
3.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4.注重实践运用。新课标中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应用,所以教师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利于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
(五)辩证地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1.提高素质,驾驭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而不是放任自流。
2.积极探索,注意引导。课题的顺利开展是以全体学生的参与并积极主动地探究为前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构建开放的空间。
(六)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需要掌握其规范才能进行基本操作的,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规范还不行,教师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养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板进行效仿。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①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境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针对以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此课题,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实验应是基础性的探究性实验,它应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最根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二、具体对策
(一)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2.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猜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4.领悟过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能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确定典型实验,从原理入手,引导剖析。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2.引用典型选题,把握原理,多方求证。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苹果、橘子的酸碱度,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3.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挖掘内涵,形成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根据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四)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索化学学科研究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关注特殊个体,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实践能力。
1.实验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2.变讲授式为探究式,深入挖掘实验的原理,将知识形成过程重新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分析、假设、论证,探索化学学科的探究方法。
3.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4.注重实践运用。新课标中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应用,所以教师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利于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
(五)辩证地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1.提高素质,驾驭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而不是放任自流。
2.积极探索,注意引导。课题的顺利开展是以全体学生的参与并积极主动地探究为前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构建开放的空间。
(六)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需要掌握其规范才能进行基本操作的,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规范还不行,教师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养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板进行效仿。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