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策略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培育学生道德情操,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学科。其中,活动课型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学习课堂,它能够化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为活泼的道德体验,育德于无痕。本文将从活动课设计:以“议题”为纽带,落实教学目标;活动课教学:以“探究”为载体,提高活动效能;活动课评价:以“过程”为依据,提升学生素养;活动课延伸:以“体验”为主,强化教学内容等四个维度来谈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策略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培育学生道德情操,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学科。它具有正确的导向性、鲜明的主题性、广泛的参与性、直接的现实性和很强的实践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却成了道德教育知识化、法治内容形式化、教育主体单一化、教学方法狭窄化、教学评价考试化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道德与法治“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学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不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素养教育为基础,以法治教育为载体,采用活动型教学方式,化枯燥的知识为活泼的活动形式,育德于无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升道德情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法律意识,在活动践行中培养政治素养。下面,本文拟结合自己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成为学生践履道德和内化素养的平台。
  一、活动设计:以“议题”为纽带,落实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的目標性和正确的导向性。故此,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目标不应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内容不应是空、大、虚的,而应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议题为纽带,以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任务为依托的。纵观整个中学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设计,确定好活动目标之后,活动议题的选择就成了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选择活动议题时,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议题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教育点,是否照应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其次,确定议题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创新点。最后,议题式活动不能为议而议。议题的事件须映射我们关注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维方法。总而言之,议题应是有意义的现实问题,我们应按照“源于生活—追问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为学生提供真实和生动的成长环境。
  比如:人教版第7课第一节《家的意味》。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的功能、领悟家的内涵,最终使学生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感悟到父母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意识。但由于学生对家的认知和理解尚未成熟,不懂的父母之爱,不晓的孝顺为何物。因此,教学伊始,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照本宣科,说理说教的教学方式,设计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父母,感受温情--学会践行,孝顺父母”的议题活动。这个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也会纷纷打开话匣子,述说自己的感悟。从而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分享别人的感悟,了解到家的含义,感受家到的内涵,进而提升自己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意识。的确,准确、具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有针对性的挑选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创设切合的活动的“议题”。更有利于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向和基本要求,更有利于活动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活动教学:以“探究”为载体,提高活动效能
  议题是进行活动教学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有效的活动课除了要“搭好台”之外,还要“唱好戏”。有效的利用议题,展开教学活动、设置议题问题就成了活动实践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必须要转变课堂中的角色,以导为主,变“主讲”为“导演”,保证活动有的放矢,促进知识的有效传递;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以探究与分享为体,变师生“讲听过程”为学生“亲历亲为”,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议题重心在于“议”,在于有话可说。值得提醒的是,在设置问题时还需要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这就需要教师设置若干个贯穿全课、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去思辨、探究、验证、反省、互动、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最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学的旨趣所在。
  比如,人教版第三课:遵守规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规则需要人人遵守,懂得维护规则、改进规则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学习转型期,不知何为规则,更不知如何去维护规则、改进规则。为了有效地避免空洞说教和机械记忆背诵道德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议题“特殊时期防控规则是对自由的限制还是对自由的保障”。对于这个议题,经过特殊时期的“教育”,同学们在讨论中都认识到了特殊时期规则,必失自由!也懂得了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这就有效的强化了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树立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特殊时期,居家学习,离开了学校的约束和老师的监督,你得到自由了吗!这种自由能让你痛快多久呢?居家学习要不要规则等问题。针对一连串的问题思辨、猜测、验证、反省,最终学生认识到没有了规则的自由就像脱缰野马,看起来潇洒自在,但内心会处在行为失度而自责、辜负师长而愧疚和落后于人而焦虑之中,这些问题的设置既达到了使学生认知、理解规则和自由关系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三、活动评价:以“过程”为依据,提升学生素养
  课堂评价是一切课堂教学必不可失的环节,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学道德与法治活动课也依然,是整个活动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甚至是压轴戏。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束缚,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评价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器,强调的是评价的选拔功能而非激励作用,是一种唯成绩、结果为标准的评价。为此,人教社编审朱明光教授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应实施“重行为,轻答案;重表现,轻结果”的教育评价。他还认为如果活动课只拘泥于标准化、唯一化的评价方式,那就等于给学生思维带上了一个“紧箍咒”,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课教学中要依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点,活动的过程,关注议题的指向,关注学生的思维,进行多元化的、全方位的评价,最终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同化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到知识、习得能力、提升素养变得“水到渠成”。   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这一课时,恰逢我班学生李某某和王某某发生了矛盾冲突。于是上课伊始,我把课堂内容改成了活动课,让全班同学扮演“调解员”,来调解这两人之间的矛盾。活动开始之后,有的同学站在了李某某角度辩解,有的同学站在了王某某一方辩解,也有同学从友谊的角度分析两个人的问题。随着学生评议不断深入,李和王两人的情绪由怒目而视逐渐转向了心平气和。最终经同学们调解,两人各自反省,握手言和。同学们评议的过程取得了最好的教育效果,就是最好的评价。由此可见,在活动课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全方位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还能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活动延伸:以“体验”为主,強化教学内容
  崔允漷教授说,素养的习得=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该让体验活动的过程成为道德素养形成的“正确过程”。中学生已迈入了青春叛逆期,正处在心智发展最具可塑性的关键时期,道德意识也由刚入校的感性理解上升到了理性认知。如果在活动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注重活动的知识性,追求活动的趣味性、课堂的活跃度,那么活动课就成了为活动而活动,归根到底,是隔靴挠痒,难以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完成活动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达标的任务之外,附加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支撑,需要由拘囿课堂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体验,引领学生去切身体会活动教学内容,明白事理,提升道德认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思想认识,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比如,人教版上册“遵守规则”一课,在完成活动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达标的任务之后,我们可以联系交警,让学生去做交通安全小卫士,让学生做交通安全宣讲员,从而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活动教学内容。学生亲历亲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规则的意义和作用。
  再比如,人教版第7课《亲情之爱》。在完成活动课教学了解家的含义,感受家的内涵目标之后,可以拓展活动,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制作一些家庭美德快递卡,让学生在微信,QQ等学校交流平台上晒一晒自己家的家风,写一写自己家的故事,这样的活动体验更能深刻体验亲情,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但愿,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能够以更加“身临其境”和“多姿多彩”的方式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优化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内环境”,并意蕴十足地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实践的“外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然.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陈美兰.活动型政治课的价值内涵与实施策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2).11.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及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215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借助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苏教版高一数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到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一;数学核心素养;调查及培养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在课程中已经越发重要,在2014年3月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推动数学课程的变革,并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保准,也是课程标准的依据。  但是目
期刊
摘 要:教师在二轮复习教学中,要把握新课标高考试题的趋势和特点,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选择易错题型,对题目中的陷阱不直接告知,通过分析讲解,梳理对概念和规律的准确理解;师生互动,在纠错过程中吸取教训,梳理沉淀的典型模型,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解,重视变化,重视对比,重视方法,进而提升成绩。  关键词:二轮复习;过程分析;易错原因  例1 如图所示,ABDO是处于竖直平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近几年模拟题、高考题越来越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考察,而不仅仅专注于考察数学技巧。教授李邦何曾讲过“数学基本上是一个玩弄概念的问题,而不是深奥的技能”。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要求。概念看似简单,但其隐藏的深层次的数学内涵和背景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一点点去探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有效的图形进行发散性思维表达的思维启发工具,其具有实用性,利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将与主题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层次化展示,可以使各项主题内容的相关性得以直观的表达,符合人的思维与认知规律,能够促进逻辑思维与记忆,辅助教师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给出了思维导图与地理区域整合的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我在为谁说话?”“我在说些什么?”“我怎么去说话?”这三个问题是我们每次面对作文必须要衡量的,交际语境作文更不例外。它作为一种交流性写作,对现实要素(作者身份、文本受众、交际目的、交际语体等)的关照要求特别强烈,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这类交际文与普通说理文区别并梳理其特征,研究其实践途径。  关键词:交际语境作文;“交流对话”特征;实施路径  交际语境作文是在已设定的交际语境下,针对某个话题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恒成立是高中数学的常见问题,它主要考察函数与导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性质与图象的综合应用。同时渗透换元,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尤其导数中体现更为明显,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客观题中的恒成立问题,通过分离参数或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基本能够解决,但主观题的恒成立问题,经常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做起来,经常感到思路不畅,解答不完整,通法难以套用等。下面我就导数大题的恒成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关键,议题式教学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能全方位地体现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本文以《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为例,从议题设计阶段、议题讨论阶段、议题延伸阶段三个方面,就如何使议题式教学在高中艺术特色教学的课堂上落地生根进行探讨。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美术教学重视不足、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写生色彩与主观色彩教学衔接不足等情况,而为了能够改善这些问题,本文也就美术教学中写生色彩与主观色彩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过程中从光与色教学着手来探讨写生色彩,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写生色彩训练方法、主观色彩训练方法,希望以此来有效提高中学美术教学中写生色彩与主观色彩的有效衔接,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美术素养以及其对于美术色
期刊
摘 要:教材是教学最重要工具和依托,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教育教学成效。笔者通过近十年的中学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存在部分不科学、不严谨、不实用的地方。笔者谨以思想政治人教版2020年版必修1《经济生活》和必修2《政治生活》为例,向思想政治教材编写专家、学者、学界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反馈一线教师教材使用感受与思考,以期共同探讨,促进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科学性、严
期刊
摘 要:纵观历年高考对导数的应用,都会以“一大一小”的格局出现,“一小”即以选择题或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在研究函数问题中的直接应用。“一大”即以压轴题的形式考查导数、不等式、方程等方面的综合应用,难度较大。作为高考必考热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方法能力要求较高,承载着高考对数学学科考查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思维逻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整个高中数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