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中的一束光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单位,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学生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寒假延长,在复课复学后部分低年级学生出现假性厌学现象,需要师者以爱为指引,用爱铺就儿童成长之路。
   [关键词] 假性厌学;师爱指引;微笑激励;平等交流;爱严结合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跃、喜动、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他们的心灵是一方纯净的肥沃土地,埋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种下的“种子”如何生长,取决于他成长路上遇到的每一道风景、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陪伴他的每一个人,而教师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向导,师爱便是这一颗颗幼苗发芽滋长的雨露。师爱以他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在孩子思想品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的寒假是一个特殊的假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防控疫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教育部要求学校延期开学。于是孩子们的寒假方式发生了变化,不能出门、不能聚集并以居家为主,学习由课堂学习转换为在线居家学习,因此,教师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防疫抗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也迎来了复课复学,但当学生走进教室开始学习后,少部分低年级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
  一、案例呈现
  【案例1】磊磊是一個特殊的孩子,生理方面有些不同于其他同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走路都还有些困难。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磊磊走路已经和同龄孩子相差无几,学习写字上也稍显进步,但说话仍然是口齿不清、语速缓慢。复课后,磊磊似乎又回到小学前的状态,课间和其他同学打闹,或捉虫子,或地上打滚,“活力”无限。一到课堂上便沉默不语、消极对待,“厌学”情绪开始滋生,作业完成情况差,或不写、或拖拉、或写得极其邋遢;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带一些玩具在课堂内偷偷玩耍,或神游于课堂之外。问他便两手一摊,表示“我就是这样,我特殊!”
  【案例2】鹏鹏的家乡在湖北,寒假初始和父母自驾回家,一场疫情使得他滞留湖北。湖北解封后,其随父母返校复课,在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通过后回校上课。但在校学习期间鹏鹏变得“不合群”,学习态度消极。具体表现为:课堂上不听讲、不思考、不回答问题;在课间不与同学交流,独来独往;作业拖拉、不完成;在单元检测中更是交了白卷。
  二、案例分析
  厌学是学生学习消极情绪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看,厌学是指学生消极被动地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在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学习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案例1中的磊磊由于其身体的特殊状况,使得他的妈妈和奶奶对其无限溺爱。在磊磊进入小学之前,走路困难需要人搀扶,因此,家人对他的期望便是会正常走路就行了,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他。在其能够和同龄孩子相差无几地正常行走后,妈妈提高了对他的要求,但是奶奶却还是一味地维护,久而久之磊磊便以为学习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家长的溺爱和对自我认同的偏失,使其逐渐脱离于班集体。
  案例2中的鹏鹏,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学习较为主动的小男孩儿。当他身处湖北,懵懂地感受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出门,无法按时返校,需要隔离,需要做核酸检测时,小小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冲击。鹏鹏在居家网课学习期间,由于家长的监管教育缺失,在线听课率为“0”。因此,在知识量日渐加大的学习生活中,鹏鹏感觉越来越难以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就日渐自暴自弃。他说“老师,我还会和以前一样吗?可爸爸说让我重新读一次。”疫情的影响,家长监管教育的缺失,以及学习的遗漏,都成了他“厌学”的幕后推手。
  在以上的两个案例中,两位学生均表现出学习的负面情绪。如被动的学习态度,散漫的学习习惯,“无所谓”的学习情感,同时学习兴趣的低下催生出“厌学”情绪。究其根本原因后,不难发现他们的“厌学”是一种假性“厌学”。假性“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内心积极向上,但学习行为上却表现出疑似厌学的相关症状。如果不及时干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假性“厌学”也会慢慢变成真厌学。
  三、案例反思
  1.用爱指引,微笑激励
  每个孩子最原始的内心里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欲望,但在长久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内心的小小期待与向上的欲望,在一张张严肃的面孔下和一声声的批评责骂声中,或没被激发或被埋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们会犯形形色色的错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见证,只有在不断地跌倒与爬起中才能体味到成长的滋味,寻找到生命的方向。假如将孩子的错误一个个放大,当作十恶不赦的存在,那就不是人们追寻的教育了。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微笑是这个世界上美好的存在,它存在于教师对孩子的无限关爱中,它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育情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用亲切的话语、温暖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敞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交流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师爱插上翱翔蓝天的翅膀。在了解到案例2鹏鹏的情况后,教师便常常把他拉到身边和他聊聊天。如果他依旧不说话,教师便剥一颗糖喂到他嘴里,他不可思议地看着教师,然后脸上渐渐地乐开了花儿,慢慢地他会主动和教师交流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会主动找老师补上之前网课落下的课程,他还说“老师,我喜欢学校,学校里有我的朋友,和朋友们在一起真开心!”他的内心其实渴望着朋友之间的关爱,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与鼓励。“亲爱的孩子,老师很愿意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你愿意吗?”拉着他的手,能够感觉到手心中传来的温暖,当孩子们微笑着大喊“老师,我们爱您!”时,看着其中那个曾经沉闷的他,一种甜蜜与幸福充盈内心。在微笑中,迎来与孩子们心灵上的碰撞,这种温暖的感觉唯独从内心深处发出,才能温暖人心打动学生,才是教师所追寻的教育。
  2.用爱指引,平等交流
  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其实,这正是师者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相尊重,一种平等交流。教育工作中,更应当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地强硬灌输一个个道理,应当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平等地和谐相处,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探知他们内心的小小想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尊重和平等始终是相互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平等传授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可是在一次次居高临下的“教育”中,学生变得沉默不语,变得畏畏缩缩,丢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而兴趣恰恰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助推器,对学习活动态度起着促进作用,是推动学生通过努力提高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根据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胜利果实,从根本上打败假性“厌学”情绪。
  3.用爱指引,爱严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教学工作是一场爱的教育,用最无私的师爱包容理解每一个孩子,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案例1中的磊磊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一味退让,使他养成了娇纵任性的个性,在家长的溺爱中迷失自我,对自我认同产生偏失,逐步形成“我很特殊,我可以不学”的错误观念。学校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校合作共育,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乘数效应。
  孩子们的小小心灵是一方方純净肥沃的土地,当教师在播撒希望的种子时,除了给予他们关心与爱护,更应当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并严格地教育和要求他们,爱严结合,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样,希望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
  爱,是教育中的一束光。一个“爱”字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尊重、与学生的平等,更是对教育工作的爱。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让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伴着他们一路成长!
  参考文献:
  [1]邱玉连.用爱照亮心灵——对一名厌学学生的辅导[J].内蒙古教育,2018(5).
  [2]范兰珍.师爱——让厌学儿童沐浴阳光雨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4).
  (责任编辑:姜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家国情怀是我国自古以来维系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源泉。青少年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全球化格局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西部某乡镇中学家国情怀教育现状的研究,在中学义务教育实践视角下揭示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质,并提出西部乡村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一是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理论储备和教育实践经验;二是丰富授课形式,实现主题教育实践及课程设计的结合;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对于品德的教育与培养,本文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英语课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文化学习的基础,对于外国文学文化的了解与底蕴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基础上进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而如何将其全方面地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加以探究,通过提升与改善教学过程的
“我觉得,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造就一个人,能够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发展,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自我。”这是甘肃省特级教师、金城名师高国宴在新近出版的教学专著《倾听教育花开的声音——温暖教育的100条建议》一书中书签上写的话,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立足讲坛20多个春秋,他抱着小问题深研究,从实践中来,到课堂中去,静下心来,做点事情的初心,始终快乐地游走在教育的康庄大道
一束草根:“业务指导”的重要性不必再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既然“业务指导”那么重要,那么“业务指导”是不是专业呢?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工作,在档案专业上并没有名分。《档案学词典》中没有这个术语,《档案管理学》论著中没有对它的论述研究。工作难做使业务指导人员沦为“雇佣工”。这让人怀疑“业务指导”的专业性。事实上,一些地方做业务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上并不是档案专业的骨干,他们在
[摘 要] 校园文化是潜在的隐性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催化剂,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创建校园文化生态链。基于“生活教育”思想,在农村小学进行诗韵校园建设,把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生活教育;校园文化;诗韵校园建设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历经数十年不仅没有过时,相反,恰恰对当
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除了把好入口关、配置关外,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机制,形成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制度,至关重要。从学校管理的现状看,多数学校校长在接手一所学校时,一个既定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校长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的空间。因此,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就成了校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可控因素。  而且,实际上,教师培训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形
《档案管理》2009年第6期刊登的归吉官先生的《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以下简称“归文”)一文,提出了“档案客体价值”的概念,并“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归吉官先生商榷。    1 对于档案价值的认识    “归文”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档案价值,归根结底还是凭证价值与参考(情报)价值在发挥实际作用”,并限定“档案价值只能是作为其形成活
摘要:现行文件对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价值不亚于档案。现行文件对于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作用是直接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对现行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尤显重要,有必要分析现行文件安全问题,得出对现行文件的安全管理和灾后抢救措施。  关键词:地震 现行文件 安全管理 灾后重建    汶川大地震造成灾难性破坏,现行文件在地震中也受到严重的破坏。本文总结现行文件管理不到位的教训,讨论现行文件的安
初次见到他,很多人都觉得他只是一名普通的90后教师。但当听说他是一所有近3000名师生的学校的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很多人都表示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学校的副校长。转变之快,确实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他就是郭青松老师,一名90后副校长。是什么让他能如此快速地成长?郭青松老师说,他能得以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思考、阅读和写作。 
德国联邦档案馆布德国在青岛殖民时期档案前不久,德国联邦档案馆会同其他博物馆在德国举办了有关德国在青岛进行殖民统治历史的展览,并在网上公布了大批有关在青岛殖民时期的档案原文和目录。为了能在网上也展示这些档案内容,联邦档案馆军事档案部将自己保管的部分档案经过扫描,上传到联邦档案馆网站的图片展览栏目下。供民众浏览。除了图片外。联邦档案馆还公布了大量有关中国档案的目录。网上目录使用基于XML语言的检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