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网络发展的速度惊人,特别是手机用户,当前已经超过7亿。然而网络文化的“以低俗为时尚”的风气也越演越烈。暴力、色情、虚荣、猎奇、调侃名人等等,正越来越损害着少年儿童的心智。少年儿童如果从小得不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将来必将影响家庭、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传统媒体应该从国家稳定富强的高度和责任出发,把办好少儿节目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长期抓,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引导少儿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
那么,互联网时代,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呢?下面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不能让儿童成为大众娱乐中的“牺牲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地方台越来越重视少儿节目的深入开发。比如与商家举办很多选秀、赛事,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但是,不少的节目的表现形式,往往倾向于虚荣、成人化,甚至把低俗或媚俗融进节目。曾经,某地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节目中惟妙惟肖地模仿周立波的衣着打扮和说话,让她获得了“小周立波”的称号。但是这种老气横秋的言行和举动完全没有了童真;如此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曾多次郑重建议,主流媒体应该抵制成人化的少儿节目,严格审查儿童电视选秀节目,禁止诸如爱情小品、成人模仿秀等成人化选秀比赛。
因此,绝不能让低俗文化价值观当成时尚运用在节目中,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作为节目的导向
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这代人出現了很大的断层。不懂敬畏、不懂感恩、自我欲望膨胀、拜金享乐主义、诚信缺失,等等,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感觉到现今社会生存的压力。因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的“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积淀传承的精华,也为少儿节目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节目题材。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题材中,《论语》、《弟子规》、《孝经》、《了凡四训》等,其中敬老爱亲、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精髓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节目选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长期应用在少儿节目中,必将对少年儿童身心起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當然,传统文化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就必须要节目编辑或主持人对内容消化后再进行二度创作,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但是,做起来也不易。若对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解读稍有不慎,就极易滑向庸俗化,造成危害。举个例子,《司马光砸缸》这个优秀的益智美德故事,被一些人增加了一些调侃的后续:旁观小孩非常忌妒司马光砸缸救人,说他故意出风头,从此再没人愿意跟他来往。这些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绝对不能灌输给孩子。而且,当“戏说”、“调侃”成为时尚,传统文化必将面临被抽离灵魂的致命危险,最终必然神采全失、面目全非,作为传播者也难辞其咎。
三、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
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虽然不是职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担任大众传媒工作已经让主持人无形中已经在做着为人师表的事情了。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各种重大场合提到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好家风,塑造中国公民好品格。当前网络文化的低俗风气疯狂蔓延的情况下,急需富有正气的广播电视节目救民众的灵魂于“水深火热中”。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引导少儿回归童真、树立梦想、尊重长辈、感恩父母、刻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品格的培养上要为人师表、责无旁贷。
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广播电视节目秉承着“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文化传统,主持人应该做一个知识丰富、内心淡定、富有爱心的人,这样,在节目选材和编辑时,才会更加用心和细心;其次,节目主持人要富有爱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主持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最好是已经身为父母的人。因为身同感受,主持人会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节目的选材、剪辑和主持上;再次,节目主持人要有很好的 “气场”。 “气”理解为综合素质极高,且对受众极具感染力。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貌不惊人,却具有强大的“气场”,能紧紧抓住观众。
四、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节目的创新
少儿节目如果依靠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节目的灵魂,就要考虑让受众欢迎,并利用流行的互联网实现创新和跨越。
1.要通过自身的新传播平台去开创节目的新天地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必须依靠自己的平台建立影响力,聚集用户和流量,将用户和流量变现了。少年儿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少儿节目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显得非常重要。
肇庆广播电视台《小叮当》节目,多年来一直停留在故旧的“歌曲、故事”节目模式上,一直没有突破。2015年,借助肇庆手机台和电台微信公众号的全面上线,该节目启动了改革创新的步伐,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成功与社会资源整合,通过“小叮当小主持”、“童星小记者”等线上线下互动项目,打破了节目的僵局,并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2.强化“线上线下”的策划与互动,打造联动效应
找准方向开发了新项目仅仅是个开端,如何经营和实现少儿节目在新媒体下的可持续发展才是重点。
说到传统文化,大家就容易为其套上“枯燥、沉闷”的标签。因此,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少儿节目,必须改变那种单向传播格局,适应少儿听众及其家长的需求,策划更具互动性的活动,增强节目线上线下的联动和执行;此外,传播的路径也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用好用活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功能,多方位传播,让受众从线上节目参与到线下实地体验,切实感受到参与节目的快乐;在节目形式上,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节目同样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明星参与,并且通过情景剧、模仿秀、竞赛等方式,让节目气氛变得同样活跃。
综上所述,在大众娱乐口味纷繁复杂、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心浮躁的今天,传统媒体更需要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引导大众心灵成长的方向;作为广播电视少儿节目,更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为祖国的花朵带来阳光和雨露。
作者简介:
李玉珍(1972.11~),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肇庆市;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职称:二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那么,互联网时代,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呢?下面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不能让儿童成为大众娱乐中的“牺牲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地方台越来越重视少儿节目的深入开发。比如与商家举办很多选秀、赛事,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但是,不少的节目的表现形式,往往倾向于虚荣、成人化,甚至把低俗或媚俗融进节目。曾经,某地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节目中惟妙惟肖地模仿周立波的衣着打扮和说话,让她获得了“小周立波”的称号。但是这种老气横秋的言行和举动完全没有了童真;如此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曾多次郑重建议,主流媒体应该抵制成人化的少儿节目,严格审查儿童电视选秀节目,禁止诸如爱情小品、成人模仿秀等成人化选秀比赛。
因此,绝不能让低俗文化价值观当成时尚运用在节目中,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作为节目的导向
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这代人出現了很大的断层。不懂敬畏、不懂感恩、自我欲望膨胀、拜金享乐主义、诚信缺失,等等,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感觉到现今社会生存的压力。因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的“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积淀传承的精华,也为少儿节目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节目题材。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题材中,《论语》、《弟子规》、《孝经》、《了凡四训》等,其中敬老爱亲、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精髓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节目选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长期应用在少儿节目中,必将对少年儿童身心起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當然,传统文化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就必须要节目编辑或主持人对内容消化后再进行二度创作,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但是,做起来也不易。若对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解读稍有不慎,就极易滑向庸俗化,造成危害。举个例子,《司马光砸缸》这个优秀的益智美德故事,被一些人增加了一些调侃的后续:旁观小孩非常忌妒司马光砸缸救人,说他故意出风头,从此再没人愿意跟他来往。这些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绝对不能灌输给孩子。而且,当“戏说”、“调侃”成为时尚,传统文化必将面临被抽离灵魂的致命危险,最终必然神采全失、面目全非,作为传播者也难辞其咎。
三、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
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虽然不是职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担任大众传媒工作已经让主持人无形中已经在做着为人师表的事情了。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各种重大场合提到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好家风,塑造中国公民好品格。当前网络文化的低俗风气疯狂蔓延的情况下,急需富有正气的广播电视节目救民众的灵魂于“水深火热中”。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引导少儿回归童真、树立梦想、尊重长辈、感恩父母、刻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品格的培养上要为人师表、责无旁贷。
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广播电视节目秉承着“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文化传统,主持人应该做一个知识丰富、内心淡定、富有爱心的人,这样,在节目选材和编辑时,才会更加用心和细心;其次,节目主持人要富有爱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主持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最好是已经身为父母的人。因为身同感受,主持人会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节目的选材、剪辑和主持上;再次,节目主持人要有很好的 “气场”。 “气”理解为综合素质极高,且对受众极具感染力。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貌不惊人,却具有强大的“气场”,能紧紧抓住观众。
四、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节目的创新
少儿节目如果依靠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节目的灵魂,就要考虑让受众欢迎,并利用流行的互联网实现创新和跨越。
1.要通过自身的新传播平台去开创节目的新天地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必须依靠自己的平台建立影响力,聚集用户和流量,将用户和流量变现了。少年儿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少儿节目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显得非常重要。
肇庆广播电视台《小叮当》节目,多年来一直停留在故旧的“歌曲、故事”节目模式上,一直没有突破。2015年,借助肇庆手机台和电台微信公众号的全面上线,该节目启动了改革创新的步伐,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成功与社会资源整合,通过“小叮当小主持”、“童星小记者”等线上线下互动项目,打破了节目的僵局,并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2.强化“线上线下”的策划与互动,打造联动效应
找准方向开发了新项目仅仅是个开端,如何经营和实现少儿节目在新媒体下的可持续发展才是重点。
说到传统文化,大家就容易为其套上“枯燥、沉闷”的标签。因此,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少儿节目,必须改变那种单向传播格局,适应少儿听众及其家长的需求,策划更具互动性的活动,增强节目线上线下的联动和执行;此外,传播的路径也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用好用活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功能,多方位传播,让受众从线上节目参与到线下实地体验,切实感受到参与节目的快乐;在节目形式上,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节目同样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明星参与,并且通过情景剧、模仿秀、竞赛等方式,让节目气氛变得同样活跃。
综上所述,在大众娱乐口味纷繁复杂、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心浮躁的今天,传统媒体更需要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引导大众心灵成长的方向;作为广播电视少儿节目,更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为祖国的花朵带来阳光和雨露。
作者简介:
李玉珍(1972.11~),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肇庆市;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职称:二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