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惠三秦,沧海一粟话巨变。脱贫攻坚以来,花园社区四支队伍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谋发展,求真务实抓工作,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社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区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头,笑在脸上。微实微变仅供交流。
1、社情民意底子清
花园社区位于镇巴县西南部长岭镇,距县城22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7人,737户,常住人口696户,19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583人,林地3.5万亩,耕地6500亩。2017年省农安中心联县驻村帮扶后,在短暂的时间内,顶风雨冒严寒,逐户走访调查,用脚丈量了花园的每一寸土地,深入细致地了解村情民意及产业发展情况。得知方兴未艾,一无产业,二无经营主体,三无集体经济组织。
2、党建引领理思路
三无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言而喻,思路决定出路,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省农安中心与社区开展支部共建,协作开展三会一课,宣讲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共同商榷住村帮扶工作,特别是中心主任陈晓东带头联县驻村,帮助理思路、定方向、鼓士气、谋发展。召开各类座谈会近30场次,学习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分析产业发展格局,为花园发展建言献策。
3、开阔眼界强信心
古人云“人不出门,身不贵”,组织社区干部、合作社、大户和贫困户代表观摩学习了近三年西安农高会;远赴千里参观第2和3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到中国茶研所、龙井茶叶基地、安吉县溪龙乡参观标准化、规模化茶园;学远看近,再次组织社区两委、居民代表参观本县观音、兴隆等茶园示范镇,通过参观学习,受益匪浅,开阔眼界,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了解茶产业链纵深发展,深知茶产业是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长效产业,深刻领会“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内涵。明確了产业发展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了干群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4、引凤筑巢兴产业
社区四支队伍与省农安中心一道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花园社区的自然禀赋,理清产业发展思路,采取“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方针,实现了社区产业发展零突破。长效产业锁定茶产业项目不放松,积极创造条件,引凤筑巢,争取汉中市曙坤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花园,协调解决公司遇到的各种问题30多件,带动农户发展茶园1500亩。依托县茶技站技术优势,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带动模式共同发展,公司已投资700万元,协助新建标准示范茶园500亩、新建年产100吨茶叶加工厂一座,硬化产业路3.5公里,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每年投放幼龄茶园管护劳务工资18万余元,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个。茶园预计2021年全园投产,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期项目发展食用菌,以镇巴县长花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袋料栽培香菇100万袋,椴木黑木耳2000架,户均增收1000元。短期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按照“合作社 大户带动”模式,发展林下养鸡20000只,每年发展有机水稻120亩,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5、真情帮扶显成效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2200万元,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得到充分改善,管网建设36㏎,全部安装到位,已投入使用,解决了集镇居民及社区居民人畜饮水问题;修建重点路段、桥梁、拱涵共11处,极大地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易地搬迁点建设如期完工,配套设施齐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社区72户贫困户351人已全部搬迁入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创业就业出实招,利用“苏陕协作”平台,抢抓机遇,与江苏瑞博公司达成协议,落户花园,社区工厂于2019年9月10正式开工,生产电路板,每天吸纳社区贫困劳动力60人,月平均工资2800元以上。初步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人居环境提升成效显著,社区四支队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进村入户,用心用情帮扶,抓机遇、补短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按照“五净一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整治,扎实推进社区面貌建设。十户以上的居民点放置一个垃圾箱,定时定点处理垃圾,大街小巷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6、典型帮扶感悟深
今天的花园,贫困发生率降至0.25%,有县级产业园1个、带贫益贫经营主体4个,电商“益农信息社”1个,社区工厂1座,产业发展有声有色,贫困户收稳步提高。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四支队伍的智慧与汗水。
7、背进新居
贫困户周万兴,一人老龄户,年迈体衰,右腿残疾,行动极为不便,住在大山上,山路崎岖,赶集时,下趖上爬。他的安全住房两年前政府就帮他修好了,靠近主集镇,无论怎样劝说,他就是不愿搬走。2019年8月,阴雨连绵,三棵大树倒在房上,随时就有垮塌危险,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搬。见此情况,四支队伍果断决策——背周万兴下山。说背就背,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显安背第一肩,接着四支队伍轮流背,山高路陡,顶风冒雨,一溜一滑,艰难地背着周万兴向山下走去。就这样,周万兴老人终于离开了生活70年的老窝,开始了新的生活;陈益海一家2人,年过古稀,户主陈益海常年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视其条件,给他安排了上楼安置,新房修好了,无劳力搬。四支队伍告诉他:“选择黄道吉日,我们帮你搬”。9月19日一早,我们全员出动,抱被子,搬床,提灶具,背生活用品,3小时候后,新居布置完整,将陈益海一步一步地背进新居,街上村民举手称赞。
8、清扫院落
二人低保老人户冉龙富,性格孤僻,脾气古怪,他看别人不顺眼,别人看他不开心。我在入户交谈时,多次劝导二老,远亲不近邻,搞好令居关系尤为重要。可是江山能移,本性难改,几个月过去,不见起色。两副棺材堆放在院落中多年,任凭风吹、日晒,二老人心疼不已,为此焦头烂额。四支队伍齐心协力,主动帮忙,把两副棺材抬到屋里,安全搁置,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去两位老人多年的心愿,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周万兴住进新居后,依靠政策扶持养了2头猪,但他不注重环境卫生,将猪草缸放置在大门口,臭气扑鼻,四支队伍帮他合理安置,整理家具,清扫卫生,使屋里屋外焕然一新。
9、拆除猪圈
猪圈位于冯翠萍大门正前方,年久失修,东倒西歪,臭气熏天,也没有再养猪的打算,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整体形象,她愿意拆,但是一无钱,二无力,无法解决。三番五次劝说,无动于衷。于是,四支队伍亲自上,戴手套、穿雨靴,历时4小时,把猪圈拆掉,将其所有拆料堆放整齐,可谓人心齐泰山移,冯翠萍的住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10、甘露情缘
贫困户王荣安,全家4人住在半山腰,住居环境不错,人畜饮水多年来靠肩挑背扛,虽然来回取水时间不足20分钟,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困扰着一家老小,影响庭经济发展。四支队伍为之着急,2019年10月21日,放下其他工作,以寻找水源为重点,在荆棘丛生的山沟中,寻找2小时,挂的片体凌伤,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水源。帮忙定点放线,挖沟埋管,经过3天努力,山间清泉流进他家水缸,解决挑水背水疾苦,王荣安一家感激不尽。
综上所述,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小康社会决胜之年里,花园社区四支队伍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春耕生产增收入。严格落实“四不摘”帮扶要求,以“三排查三清零”为工作重点,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查漏补缺,充分挖掘新的增涨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助力社区人民真脱贫、脱真贫。花园社区在点滴中悄然变化,变得美丽富裕、变的幸福安康。
(作者单位:6715060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茶技站驻村队)
1、社情民意底子清
花园社区位于镇巴县西南部长岭镇,距县城22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7人,737户,常住人口696户,19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583人,林地3.5万亩,耕地6500亩。2017年省农安中心联县驻村帮扶后,在短暂的时间内,顶风雨冒严寒,逐户走访调查,用脚丈量了花园的每一寸土地,深入细致地了解村情民意及产业发展情况。得知方兴未艾,一无产业,二无经营主体,三无集体经济组织。
2、党建引领理思路
三无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言而喻,思路决定出路,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省农安中心与社区开展支部共建,协作开展三会一课,宣讲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共同商榷住村帮扶工作,特别是中心主任陈晓东带头联县驻村,帮助理思路、定方向、鼓士气、谋发展。召开各类座谈会近30场次,学习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分析产业发展格局,为花园发展建言献策。
3、开阔眼界强信心
古人云“人不出门,身不贵”,组织社区干部、合作社、大户和贫困户代表观摩学习了近三年西安农高会;远赴千里参观第2和3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到中国茶研所、龙井茶叶基地、安吉县溪龙乡参观标准化、规模化茶园;学远看近,再次组织社区两委、居民代表参观本县观音、兴隆等茶园示范镇,通过参观学习,受益匪浅,开阔眼界,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了解茶产业链纵深发展,深知茶产业是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长效产业,深刻领会“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内涵。明確了产业发展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了干群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4、引凤筑巢兴产业
社区四支队伍与省农安中心一道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花园社区的自然禀赋,理清产业发展思路,采取“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方针,实现了社区产业发展零突破。长效产业锁定茶产业项目不放松,积极创造条件,引凤筑巢,争取汉中市曙坤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花园,协调解决公司遇到的各种问题30多件,带动农户发展茶园1500亩。依托县茶技站技术优势,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带动模式共同发展,公司已投资700万元,协助新建标准示范茶园500亩、新建年产100吨茶叶加工厂一座,硬化产业路3.5公里,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每年投放幼龄茶园管护劳务工资18万余元,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个。茶园预计2021年全园投产,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期项目发展食用菌,以镇巴县长花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袋料栽培香菇100万袋,椴木黑木耳2000架,户均增收1000元。短期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按照“合作社 大户带动”模式,发展林下养鸡20000只,每年发展有机水稻120亩,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5、真情帮扶显成效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2200万元,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得到充分改善,管网建设36㏎,全部安装到位,已投入使用,解决了集镇居民及社区居民人畜饮水问题;修建重点路段、桥梁、拱涵共11处,极大地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易地搬迁点建设如期完工,配套设施齐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社区72户贫困户351人已全部搬迁入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创业就业出实招,利用“苏陕协作”平台,抢抓机遇,与江苏瑞博公司达成协议,落户花园,社区工厂于2019年9月10正式开工,生产电路板,每天吸纳社区贫困劳动力60人,月平均工资2800元以上。初步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人居环境提升成效显著,社区四支队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进村入户,用心用情帮扶,抓机遇、补短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按照“五净一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整治,扎实推进社区面貌建设。十户以上的居民点放置一个垃圾箱,定时定点处理垃圾,大街小巷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6、典型帮扶感悟深
今天的花园,贫困发生率降至0.25%,有县级产业园1个、带贫益贫经营主体4个,电商“益农信息社”1个,社区工厂1座,产业发展有声有色,贫困户收稳步提高。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四支队伍的智慧与汗水。
7、背进新居
贫困户周万兴,一人老龄户,年迈体衰,右腿残疾,行动极为不便,住在大山上,山路崎岖,赶集时,下趖上爬。他的安全住房两年前政府就帮他修好了,靠近主集镇,无论怎样劝说,他就是不愿搬走。2019年8月,阴雨连绵,三棵大树倒在房上,随时就有垮塌危险,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搬。见此情况,四支队伍果断决策——背周万兴下山。说背就背,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显安背第一肩,接着四支队伍轮流背,山高路陡,顶风冒雨,一溜一滑,艰难地背着周万兴向山下走去。就这样,周万兴老人终于离开了生活70年的老窝,开始了新的生活;陈益海一家2人,年过古稀,户主陈益海常年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视其条件,给他安排了上楼安置,新房修好了,无劳力搬。四支队伍告诉他:“选择黄道吉日,我们帮你搬”。9月19日一早,我们全员出动,抱被子,搬床,提灶具,背生活用品,3小时候后,新居布置完整,将陈益海一步一步地背进新居,街上村民举手称赞。
8、清扫院落
二人低保老人户冉龙富,性格孤僻,脾气古怪,他看别人不顺眼,别人看他不开心。我在入户交谈时,多次劝导二老,远亲不近邻,搞好令居关系尤为重要。可是江山能移,本性难改,几个月过去,不见起色。两副棺材堆放在院落中多年,任凭风吹、日晒,二老人心疼不已,为此焦头烂额。四支队伍齐心协力,主动帮忙,把两副棺材抬到屋里,安全搁置,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去两位老人多年的心愿,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周万兴住进新居后,依靠政策扶持养了2头猪,但他不注重环境卫生,将猪草缸放置在大门口,臭气扑鼻,四支队伍帮他合理安置,整理家具,清扫卫生,使屋里屋外焕然一新。
9、拆除猪圈
猪圈位于冯翠萍大门正前方,年久失修,东倒西歪,臭气熏天,也没有再养猪的打算,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整体形象,她愿意拆,但是一无钱,二无力,无法解决。三番五次劝说,无动于衷。于是,四支队伍亲自上,戴手套、穿雨靴,历时4小时,把猪圈拆掉,将其所有拆料堆放整齐,可谓人心齐泰山移,冯翠萍的住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10、甘露情缘
贫困户王荣安,全家4人住在半山腰,住居环境不错,人畜饮水多年来靠肩挑背扛,虽然来回取水时间不足20分钟,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困扰着一家老小,影响庭经济发展。四支队伍为之着急,2019年10月21日,放下其他工作,以寻找水源为重点,在荆棘丛生的山沟中,寻找2小时,挂的片体凌伤,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水源。帮忙定点放线,挖沟埋管,经过3天努力,山间清泉流进他家水缸,解决挑水背水疾苦,王荣安一家感激不尽。
综上所述,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小康社会决胜之年里,花园社区四支队伍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春耕生产增收入。严格落实“四不摘”帮扶要求,以“三排查三清零”为工作重点,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查漏补缺,充分挖掘新的增涨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助力社区人民真脱贫、脱真贫。花园社区在点滴中悄然变化,变得美丽富裕、变的幸福安康。
(作者单位:6715060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茶技站驻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