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同构:基于语料库的《宠儿》数字人文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AntConc和LancsBox,选取49部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著作,共6417579个词作为参照语料库,与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比较,生成主题词表和共现语义网络图表,进行数字人文分析。发现“树”作为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对《宠儿》的主题建构有着重要作用,人与树之间存在同构关系。《宠儿》中的黑人就像一棵棵树,树是他们的伙伴物种,见证着奴隶制的罪恶,同时树也安慰、治愈着黑人,呼唤着他们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宠儿;语料库;数字人文;树;LancsBox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宠儿》进行远读(Distant Reading)。通过使用AntConc和LancsBox生成文本主题词表和语义网络图,对“树”这一关键词进行细颗粒度分析。本文收集了49部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参照对比语料库,共6417579字,为《宠儿》,即目标语料库的63倍。生成的关键词表如下所示:
  观察主题词,“树”(包括clearing, leaves, boxwood和chokecherry)与所有其他主题词都存在一定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AntConc中的Concordance、Concordance Plot、Collocates功能对“树”及其搭配进行检索分析从而验证,发现“树”在文本中共出现77次,且在全文三部分都有出现,同时小说首尾部分均出现“树”,这也表明“树”贯穿全文,即“树”几乎参与了所有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而这些人物都是人,是主题的支柱之一。“树”的“Collocates”图也进一步证明这一点。与“树”搭配的词语都与人物的生活和主要情节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黑人过去和生活的见证。人与树的频繁共现说明了树与人的同构性。
  在《宠儿》中,非裔黑人就像种植园里的树,是学校教师的私人财产——他们拥有的一切都属于奴隶主,包括整个身体,甚至个人身份,他们没有逃避、表达、反抗和为自己而战的能力,他们枝繁叶茂,在春天受精,而他们的孩子——受精后的果实——完完全全被剥夺给奴隶主,用于创造价值。缺乏发声能力的树实际上无法得到它們想要的东西,如:适当的水分和及时的施肥或除草等。缺乏同样,话语权在黑人的生活中基本不见踪影。黑人和树木都依靠他们的主人为生,在奴隶主的眼里,它们实际上是一样的——赚钱的工具;他们都是弱者,在一个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地方,无法离开,无法逃离,其命运由奴隶主所主宰,其自我意识代代流转、繁衍、枯萎。
  结合Lancsbox的GraphColl制作的“tree”的语义共现网络图也可以发现人与树之间存在同构的共性,如下图所示:
  这张图表显示,树与黑人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很虚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乳之于塞斯,犹如果实之于树。通过GraphColl图可以发现人与树具有高度重叠的语义场网络,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命运。
  另一方面,人和树是同伴物种。黑人是种植园的主力,种植园四周都是树木,他们很容易也很容易在任何时候看到树木,他们的工作就是照顾植物。与此同时,树木是沉默的,但他们在那里见证着奴隶制的邪恶。树木一直都在,立在原地,不曾离去,给予种植园里的黑奴新生和疗愈的能量。在非洲的传统中,植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非洲神话中,蛇把树叶带给人们治疗,所以树叶往往有治愈的意义。在奴隶制的罪恶压迫下,植物扮演了上帝的角色,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生存的力量,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树木给了保罗D正确的逃亡方向和以及文中他又为什么把树木视为自己的兄弟,这也可以解释黄杨木对丹佛神奇的治愈能力以及林间道场的神奇魔力。同时,塞丝背上像苦樱桃树一般的伤痕也说明了人与树是一体同构性。可以说,树木实际上一直陪伴着黑人,赋予他们呼唤勇敢、重生和光明而不竭的未来的绿色能量。
其他文献
摘要:凌叔华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后来移居国外。其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的书写,是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古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清末民初旧式大家族的生活图景,在跨文化的写作语境中想象和虚构了中国形象,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独特气韵。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其书写也对异域中国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凌叔华;《古韵》;
期刊
摘要:巴金创作于三十年代的《家》和《寒夜》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在现当代文坛上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小说里的女性世界交织着牺牲,温情,坚忍与抗争,在封建主义和封建礼教的层层迫害下,深受男性中心意识荼毒的女性无论怎么反抗都难逃悲剧的命运。巴金通过对女性自身的反思,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本质的思考,在当时为女性解放指明方向。  关键词:巴金;《家》;《寒夜》;女性倫理观;叙事策略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
期刊
《东流液》剧名的含义:奔流不息的东流之水,无法遮挡、无法阻拦,象征人向上、进取、奋发、开拓的精神。戏剧《东流液》从若干个小点(事)出发,汇统形成较为立体的主题世界。《东流液》分“天上人间”、“人在旅途”和“花好月圆” 三部分演绎,由20个小品、小戏艺术组合而成。《东流液》的三个部分,每部分都设有一位中心人物,如“天上人间”中的上帝,“人在旅途”中的阿福,“花好月圆”中的淑芹。剧本中的中心人物负责揭
期刊
摘要:从传播游戏论出发,偶像养成类综艺以“粉丝导向”和“全民制作人”的生产逻辑赋予受众参与感,借助移动客户端实现娱乐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价值。其中不可避免面临身体符码、文化丢失和群体隔阂的负面挑战。因此在实现个体能动发展过程中,应将娱乐文化的多样性与成长性纳入考量,构建共同认可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传播游戏论;偶像养成类综艺  2018年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先后推出《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为
期刊
摘要: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18世纪美国自传体文学的先驱,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富兰克林自传》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个人成功史的杰作,是美国史上最重要,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青年的精神读本,并生动阐释的美国精神的内涵。其中,带有清教特点的十三美德对对美国公民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前有学者从中美传统修身思想比较的角度着手,突出中美道德观的异同。也有学者从清教主义
期刊
怀春 江南情怀  啊!春天来了, 风物志,  寒冬腊月稍纵即逝, 大众柔。  万物苏醒百花昂放. 百花洲,  人勤春来早, 福星照。  綠草如茵、年高德劭。 巅峰岁月,  开阔视野  这是春天啊!
期刊
内容提要:席勒在《玛利亚·斯图亚特》中,成功地刻畫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尽管两位女主人公在人生轨迹、政治抱负和人格特质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但她们都扮演着双重角色:女王和女人。结合18世纪末父权制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席勒似有意引发如下讨论:一位女性能否平衡女王与女人双重身份?为了对此问题做出回应,笔者试图借用席勒意义上的“美丽与崇高的心灵”、“典雅与尊严”以及“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等概念,
期刊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我问妈妈:为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根”。而直到现在,我也终于才意识到,所谓的“根”,那是我们来的地方,那便是我们的家乡。我的家乡尽管没有华西村那般富饶,大长陇村那般广阔,但它却是我心里的唯一,是我所认同的最可爱的家乡。  我从小便生活在皖北亳州农村,这也是我来的地方,我在那儿留下了回忆、留下了好梦、留下了色彩。记得在某一天夜里,我仍然呆
期刊
摘要:赏赐是中国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时期对勋臣进行了诸多赏赐,接受赏赐的人除勋臣本人外,还有他的子女、仪从及所领军士。明太祖对勋臣赏赐的原因十分多样,当勋臣立下功劳、前去练兵、征伐、还乡及卒去时都会给予赏赐。明太祖对勋臣赏赐不仅有物质赏赐,还有荣誉性赏赐和政治赏赐。  关键词:《明太祖实录》,勋臣,赏赐  一、接受赏赐的对象  根据《明太祖实录》所载对功勋的赏赐,其对象主要包括勋臣本
期刊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大师。她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19岁到英国,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她的小说往往讲述生活中的平凡的小事,携着女性细腻的情感,以敏锐的笔触挖掘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布里尔小姐》是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作品。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她却能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揭露出人生的欢乐与悲凉,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冷酷以及布里尔小姐的边缘地位。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