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统领全局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2016年部编版教材抗日战争单元的编写与之前的人教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按照教育部的精神,以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从传统的八年抗战改称为十四年抗战。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盡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历史链条。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1931~1937年这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尊重。
  2.增加了第20课。这一课呈现了正面战场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了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新增)、万家岭战役(新增)、第三次长沙会战(新增)、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下,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以民族大义为基础,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民族共同努力。事实上,在十四年的抗战之中,在民族大义面前,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方面也涌现出很多的爱国官兵(如蔡廷锴、赵登禹、郝梦龄、李宗仁、薛岳、卫立煌、张自忠……),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历史遗。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课的内容非常值得肯定,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客观看待了国民党对抗战的努力与奉献,同时也与今天中华民族大团结下海内外儿女、爱国统一战线的精神相吻合。
  不过,笔者认为,在整个第六单元中,有点美中不足的是:抗日战争作为近代如此重要的一个关键内容,整个单元居然没有一幅形势图。我们知道,“史地不分家”,通过对形势图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架构这个时期的时空观念。因此,本人建议在第20~22课中合适的地方,加上一幅形势图,但这幅抗战形势图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
  1.须是一幅当时中华民国的彩色地图(最好能包括朝鲜半岛、日本本土)。通过颜色区分开国统区和沦陷区,而在沦陷区又有敌后抗日根据地颜色的区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当时的抗战形势,也呼应整个单元的内容。
  2.须有以下城市位置的标注:沈阳、西安、北平、上海、杭州、徐州、南京、重庆、武汉、广州、长沙、昆明、郑州、衡阳、南昌、宜昌。
  3.在主要战役发生区域做战争标注,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枣宜会战……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细节开始,慢慢积累。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在建立历史学科知识架构的同时,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提升对材料信息的阅读、提炼、理解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综合能力不但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努力的目标,也是国家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提升的要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需要。
其他文献
大历史观指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做出一定的预测,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问题。“大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勇敢和道德。”[1]中共十九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历史课堂教学在情感价值观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
【热点材料】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
2020年10月,笔者有幸代表佛山市团队在广东省2020年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师培训活动中展示课例。下面结合本次课例展示,谈谈如何在“大概念”理念指导下,从单元视角出发,构建教材子目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理念的倡导者,希望教师拥有一种单元主题教学设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组成的“四层”规定了高考命题的内容,主要评价考生素质的内涵[1],其中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具有导向作用[2],依据学科素养,确定应考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在新情境中测量学生的综合品质。因此,分析高考试题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路径,对于指导教学和复习备考,推进学科核心素
众所周知,函数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届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而函数及其图像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函数图像是相互依赖的两个变量之间外在、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函数解析式本质属性的直译语言,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何识辨函数与其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理清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考试作答时是否能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似的快速获得正确答案?分析表明,函
201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各地一线老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却从未停步,2018届高三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诚然,2017年高考试题的风向标作用不言而喻。为此,笔者结合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和理解,仔细分析一下2017年理综全国卷?玉化学试题(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西、山西、山东、广东、安徽、福建共10个省份同题),并提出一些备考建议与对策,供2018届高三备考参考。  (二)选择题备
近几年,区块链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它是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多链多账户数字资产管理应用Kcash创始人祝雪娇,就是这个浪潮中最耀眼的创业者之一。  从“清华学霸”到“链圈老人”,诸多称号见证了祝雪娇从2013年投身区块链创业至今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祝雪娇经历了太多创业艰辛。  令人欣慰的是,从2017年9月份上线,仅仅三四个月时间,K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主要具有四个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1]。“思想性”强调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性”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人文性”强调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综合性”强调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2]教师在进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考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的不同,因此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所以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不断帮助考生发现错误、弥补错误、完善认知.比如考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只停留在“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机械记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地理解其含义导致错误“屡屡再犯”.下面笔者结合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出现的一些错误来辨析,归纳常规易错题
语文高考一般类论述文本全国卷以三道选择题的模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核,三道选择题的设置各有侧重点,第一题侧重文本语段的转述,第二题侧重分句间关系的把握,第三题多是基于文本之上的理解、概括与推断。我们以2016年课标全国Ⅰ卷第二题的四个选项为例:  【例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