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网民数量的增长,2015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签批《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知道意见》。“互联网+”以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冲击着不同的行业,加快发展了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对于医疗领域,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医疗管理模式和医患沟通模式,同时也鼓励医疗平台与电商平台的结合,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效率。总之,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存在巨大挑战。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问题和法律政策等,都尚不健全完善。下一步,要加强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和硬件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政策法规;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形式主要有医疗机构依托现有医疗资源拓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与网络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互联网医疗以多种形式进行开展,对于减轻大医院门诊负担、便利患者就医、缓解“看病难”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当下实施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更新。条款存在滞后性,导致相关问题及概念没有明确,因此在时间过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现状
概括起来,各地“互联网+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行网上挂号、缴费、查看检验 检查报告,患者就医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二是推进分级诊疗。患者首先在网上问诊,确定是否到大医院以及到哪一级别或哪家医疗机构就诊,从而缓解了大医院就医负担,也避免了患者无序就医。实施远程医疗,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协作网络,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接受高级别医疗机构专家的诊疗服务。三是加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及时更新。医生利用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了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行政部门可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为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另外,医院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明显提高。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互联网+医疗”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医疗”发展才刚刚起步,仍旧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医保支付方面,当前,大多数地方医保不支持移动互联网支付,直接影响到居民接受、使用“互联网+医疗”的范围和程度。从长远来看,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肯定是能减缓医疗费用上涨的,但如果没有医保的支持,面向群体大众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法律政策方面,没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来得及出台对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系列规章制度,导致没有规章可循,更没有明确的实施方向。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有心人钻法律空子等,以致于人民群众和相应的医疗机构不敢尝试或者进程缓慢。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尚不能实现。这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硬件软肋。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患者检验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医院孤岛现象相当严重。这严重阻碍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居民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信息平台等均无法建立。
监督环境方面,目前,政府与民营医疗机构互不信任,甚至有时候是充满敌意的,有些时候政府认为优秀的可以引进的但是民营医疗机构并不一id那个这样认为,甚至是反向思考。反之,政府亦然。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做法哦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在这样政府一方监管的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互联网医疗相关立法,引导其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该制定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诊疗政策及规范,界定互联网+医疗健康诊疗行为的定义,区别于其他行为方式,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相应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互联网企业等相互之间的法律责任。
完善互联网医疗监管,适应当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求。首先是建立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及保存。其次是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进行嚴格的规范及管理。最后,明确医疗机构能行使权力的网络范围,规范医疗机构自身行为。
加强总体规划。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改之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切实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推动医药体制改革方面的作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试行电子处方和网上销售处方药,切实有效推进“医药分开”。试点推广互联网在对居民就诊中的导诊作用,让患者放心到基层就诊。探索推广手机缴费医保报销政策。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调动较高级别医疗机构与区域 内较低级别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的内在动力。
加大财政投入。在事关医疗、医药、医保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加大政府对相关医疗机构的管辖推进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要统一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技术,以政府为主,不能任由企业开发利用大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总之,通过建立公共医疗服务平台与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可以在线进行转诊、获得医疗咨询、分享临床案例、与同行在线交流,有助于医疗水平提升。这不仅仅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修养,同时也能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结合,为更多更广泛的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虽然现在技术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需走很长的一段路程。
参考文献:
[1]朱恒鹏.互联网医疗的痛点分析.中国卫生,2015
[2]王安其等.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
[3]田珍都.我国“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经济网.2017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政策法规;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开展的互联网医疗形式主要有医疗机构依托现有医疗资源拓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与网络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互联网医疗以多种形式进行开展,对于减轻大医院门诊负担、便利患者就医、缓解“看病难”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当下实施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更新。条款存在滞后性,导致相关问题及概念没有明确,因此在时间过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现状
概括起来,各地“互联网+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行网上挂号、缴费、查看检验 检查报告,患者就医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二是推进分级诊疗。患者首先在网上问诊,确定是否到大医院以及到哪一级别或哪家医疗机构就诊,从而缓解了大医院就医负担,也避免了患者无序就医。实施远程医疗,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协作网络,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接受高级别医疗机构专家的诊疗服务。三是加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及时更新。医生利用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了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行政部门可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为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另外,医院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明显提高。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互联网+医疗”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医疗”发展才刚刚起步,仍旧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医保支付方面,当前,大多数地方医保不支持移动互联网支付,直接影响到居民接受、使用“互联网+医疗”的范围和程度。从长远来看,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肯定是能减缓医疗费用上涨的,但如果没有医保的支持,面向群体大众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法律政策方面,没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来得及出台对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系列规章制度,导致没有规章可循,更没有明确的实施方向。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有心人钻法律空子等,以致于人民群众和相应的医疗机构不敢尝试或者进程缓慢。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尚不能实现。这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硬件软肋。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患者检验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医院孤岛现象相当严重。这严重阻碍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居民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信息平台等均无法建立。
监督环境方面,目前,政府与民营医疗机构互不信任,甚至有时候是充满敌意的,有些时候政府认为优秀的可以引进的但是民营医疗机构并不一id那个这样认为,甚至是反向思考。反之,政府亦然。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做法哦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在这样政府一方监管的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互联网医疗相关立法,引导其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该制定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诊疗政策及规范,界定互联网+医疗健康诊疗行为的定义,区别于其他行为方式,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相应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互联网企业等相互之间的法律责任。
完善互联网医疗监管,适应当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求。首先是建立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及保存。其次是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进行嚴格的规范及管理。最后,明确医疗机构能行使权力的网络范围,规范医疗机构自身行为。
加强总体规划。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改之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切实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推动医药体制改革方面的作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试行电子处方和网上销售处方药,切实有效推进“医药分开”。试点推广互联网在对居民就诊中的导诊作用,让患者放心到基层就诊。探索推广手机缴费医保报销政策。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调动较高级别医疗机构与区域 内较低级别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的内在动力。
加大财政投入。在事关医疗、医药、医保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加大政府对相关医疗机构的管辖推进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要统一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技术,以政府为主,不能任由企业开发利用大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总之,通过建立公共医疗服务平台与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可以在线进行转诊、获得医疗咨询、分享临床案例、与同行在线交流,有助于医疗水平提升。这不仅仅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修养,同时也能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结合,为更多更广泛的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虽然现在技术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需走很长的一段路程。
参考文献:
[1]朱恒鹏.互联网医疗的痛点分析.中国卫生,2015
[2]王安其等.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
[3]田珍都.我国“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经济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