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7月,我怀着放飞的心情踏出了师范校门。能有此心情,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耕田种地的父母为让我读书付出太多了,走上工作岗位很快就可拿到工资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二是在师范三年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
回到大山里的家乡,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在这风吹日晒的时间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农事的艰苦以及父母的艰辛,因此,心里倍感珍惜面前的“铁饭碗”。在日思夜想中,我终于挨到8月下旬。那天天一亮,我骑自行车跑了4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县城,去到教育局拿到了分配通知书。虽然我被分配在离家70多公里的粤北石灰岩地区的一个小乡镇,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就要参加工作了。当时的乡镇教办主任知道我离家远,为方便我回家,就把我安排在这个乡交通最好的小学。为此,我一直从心底里非常感激这位教办主任。
在粤北山区,因为经济落后,乡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较差,教师这个职业收入不算高,也不受人羡慕。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拿到分配通知书提前两天到学校报到,却看到学校正在安装自来水。那时学校没有经费请人安装,校长只得找一个男老师亲自动手。校长腿有残疾,一瘸一拐,走路都不方便,更别提搬水管了。见此情境,我二话不说,立即加入到其中,当时校长真是乐开了花。虽然我不懂安装技术,但是我可以帮忙搬水管,由于我的参与,学校在开学前及时通上了自来水。那时,在山区学校,教师一人得身兼数职,包括教育之外的工作,我在报道当天就当上了搬运工,这也预示了此后教书生涯的情况。
开学了,我才知道学校总共只有9个老师,男老师加上我才3个。除了教学,学校的黑板报我包了;学校厨房烧煤球,周末我也参与打煤饼……学校的很多事情,不用校长吩咐,我都主动去做。也许是我工作勤恳的缘故,第二年,校长就安排我负责学校教务。当时教师人才奇缺,我因为有参加乡、县语文教师基本功选大赛的出色表现,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第三年教办就把我这个仅有两年教龄的“愣头青”调到镇中心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乡中心小学,工作生活条件与原来学校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锻炼的机会,在这里我既担任教导主任,又任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还兼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因为学校男教师少,而我是正规师范毕业,除负责本职工作外,学校还有很多事务,如校园板报、住宿生管理、学生午休管理等等,也由我具体负责。虽然工作繁重,但我觉得很充实。
2000年1月,市教育局聘任我为镇中心小学校长,在当时的整个市里面,我是几位担任镇中心小学校长的年轻人之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像上足了链条的闹钟一样,认真地工作。有一年,山洪爆发,学校全部被水淹没,水位最高达5.5米,学校厕所倒塌,围墙也倒塌过半。洪水过后,校园里到处是淤泥,最厚的有60多公分。为了保证学校9月1日正常开学,在路、水、电不通的情况下,我带领全校教师,顶着烈日,一连奋战二十多天,才基本上把校园内外的淤泥、垃圾清理干净。而在这期间,我岳母家的房屋也被洪水淹没急需清理,我老家的房子也因山体滑坡致半边房屋倒塌,但我只能在学校的大部分重建工作做好之后,在时间稍为宽裕的情况下,才回了一趟老家。当时的一些领导、家长逢人就夸赞我“舍小我而成大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正色请求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大家都一样只是普通的教育者,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这高帽子一旦戴上,想取下来就难了。况且,当时也不是我一人如此,全校老师都一样的热情高涨,卯足了干劲。那时候经济条件虽差,但人的思想淳朴,有时候,我真怀念那种单纯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老师必备的、最主要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是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来理解的。我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父母没文化,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为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操碎了心,哪儿有时间教育我们?我能一直读到师范,是因为先后有几位好老师给予我帮助。我特别想提起的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徐老师。那时我们村里学校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只有徐老师一位老师。我家离学校大概有600米,还要走山路,有时碰上下雨天气,我就不回家吃饭,家里也不送饭。当时徐老师还不是公办教师,每月好像拿五块钱工资外加记工分。他看着我饿着肚子,尽管自己只有一点饭,仍分一半给我。当我们在村里读完二年级,升到大队的学校读三年级时,他还从微薄的工资里,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两支带橡皮的铅笔和一个本子。虽然徐老师后来没有教书了,但他的形象一直留存在我心底。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甚至不可能读完小学二年级。所以,参加工作后,我就想着把徐老师等师长给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为山区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粤北山区,即使在镇中心小学,特困生人数也不少。而且因为本地区的特殊原因,这里还有许多孤儿、单亲家庭和残疾家庭的学生。这些孩子都面临着失学的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当时韶关市的民营企业家陈汉忠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继续留在学校,我根据陈先生给我的名片上的地址写了一封信给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这些情况。陈先生收到信后很受触动,第二天就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愿意长期资助这里的特困生。我在这所学校担任了十年校长,陈汉忠先生就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这里的特困生。每年我们都邀请他来到学校与孩子共度“六一”儿童节,每年的春节他都到特困生家中进行慰问。
2011年8月,因学校撤并,我分流到现在的学校担任德育主任,压力相对小了,但是我依然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回想当年初三毕业时,我原本填报的志愿并不是师范,是学校为提高录取率,由班主任做我们的思想工作才改报师范。这也得感谢当时的学校,因为有些读其他专业的同学早已下岗,整天为生活奔波,而我们这些教师虽然干着操心的事,倒也衣食无忧。重要的是,我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今后的路还很远,让爱永远吧!
(作者单位:广东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回到大山里的家乡,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在这风吹日晒的时间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农事的艰苦以及父母的艰辛,因此,心里倍感珍惜面前的“铁饭碗”。在日思夜想中,我终于挨到8月下旬。那天天一亮,我骑自行车跑了4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县城,去到教育局拿到了分配通知书。虽然我被分配在离家70多公里的粤北石灰岩地区的一个小乡镇,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就要参加工作了。当时的乡镇教办主任知道我离家远,为方便我回家,就把我安排在这个乡交通最好的小学。为此,我一直从心底里非常感激这位教办主任。
在粤北山区,因为经济落后,乡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较差,教师这个职业收入不算高,也不受人羡慕。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拿到分配通知书提前两天到学校报到,却看到学校正在安装自来水。那时学校没有经费请人安装,校长只得找一个男老师亲自动手。校长腿有残疾,一瘸一拐,走路都不方便,更别提搬水管了。见此情境,我二话不说,立即加入到其中,当时校长真是乐开了花。虽然我不懂安装技术,但是我可以帮忙搬水管,由于我的参与,学校在开学前及时通上了自来水。那时,在山区学校,教师一人得身兼数职,包括教育之外的工作,我在报道当天就当上了搬运工,这也预示了此后教书生涯的情况。
开学了,我才知道学校总共只有9个老师,男老师加上我才3个。除了教学,学校的黑板报我包了;学校厨房烧煤球,周末我也参与打煤饼……学校的很多事情,不用校长吩咐,我都主动去做。也许是我工作勤恳的缘故,第二年,校长就安排我负责学校教务。当时教师人才奇缺,我因为有参加乡、县语文教师基本功选大赛的出色表现,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第三年教办就把我这个仅有两年教龄的“愣头青”调到镇中心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乡中心小学,工作生活条件与原来学校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锻炼的机会,在这里我既担任教导主任,又任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还兼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因为学校男教师少,而我是正规师范毕业,除负责本职工作外,学校还有很多事务,如校园板报、住宿生管理、学生午休管理等等,也由我具体负责。虽然工作繁重,但我觉得很充实。
2000年1月,市教育局聘任我为镇中心小学校长,在当时的整个市里面,我是几位担任镇中心小学校长的年轻人之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像上足了链条的闹钟一样,认真地工作。有一年,山洪爆发,学校全部被水淹没,水位最高达5.5米,学校厕所倒塌,围墙也倒塌过半。洪水过后,校园里到处是淤泥,最厚的有60多公分。为了保证学校9月1日正常开学,在路、水、电不通的情况下,我带领全校教师,顶着烈日,一连奋战二十多天,才基本上把校园内外的淤泥、垃圾清理干净。而在这期间,我岳母家的房屋也被洪水淹没急需清理,我老家的房子也因山体滑坡致半边房屋倒塌,但我只能在学校的大部分重建工作做好之后,在时间稍为宽裕的情况下,才回了一趟老家。当时的一些领导、家长逢人就夸赞我“舍小我而成大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正色请求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大家都一样只是普通的教育者,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这高帽子一旦戴上,想取下来就难了。况且,当时也不是我一人如此,全校老师都一样的热情高涨,卯足了干劲。那时候经济条件虽差,但人的思想淳朴,有时候,我真怀念那种单纯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老师必备的、最主要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是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来理解的。我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父母没文化,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为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操碎了心,哪儿有时间教育我们?我能一直读到师范,是因为先后有几位好老师给予我帮助。我特别想提起的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徐老师。那时我们村里学校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只有徐老师一位老师。我家离学校大概有600米,还要走山路,有时碰上下雨天气,我就不回家吃饭,家里也不送饭。当时徐老师还不是公办教师,每月好像拿五块钱工资外加记工分。他看着我饿着肚子,尽管自己只有一点饭,仍分一半给我。当我们在村里读完二年级,升到大队的学校读三年级时,他还从微薄的工资里,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两支带橡皮的铅笔和一个本子。虽然徐老师后来没有教书了,但他的形象一直留存在我心底。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甚至不可能读完小学二年级。所以,参加工作后,我就想着把徐老师等师长给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为山区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粤北山区,即使在镇中心小学,特困生人数也不少。而且因为本地区的特殊原因,这里还有许多孤儿、单亲家庭和残疾家庭的学生。这些孩子都面临着失学的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当时韶关市的民营企业家陈汉忠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继续留在学校,我根据陈先生给我的名片上的地址写了一封信给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这些情况。陈先生收到信后很受触动,第二天就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愿意长期资助这里的特困生。我在这所学校担任了十年校长,陈汉忠先生就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这里的特困生。每年我们都邀请他来到学校与孩子共度“六一”儿童节,每年的春节他都到特困生家中进行慰问。
2011年8月,因学校撤并,我分流到现在的学校担任德育主任,压力相对小了,但是我依然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回想当年初三毕业时,我原本填报的志愿并不是师范,是学校为提高录取率,由班主任做我们的思想工作才改报师范。这也得感谢当时的学校,因为有些读其他专业的同学早已下岗,整天为生活奔波,而我们这些教师虽然干着操心的事,倒也衣食无忧。重要的是,我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今后的路还很远,让爱永远吧!
(作者单位:广东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